天天看點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作者:易筋洗髓清源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牛臯,南宋時抗金名将,官拜嶽家軍大将軍。民族英雄嶽飛,被陷害前一年,即1141年,牛臯在軍帳中,接待一位相貌酷似羅漢僧人,告訴他一樁驚世駭俗事件。

原來,這位僧人是少林寺得道高僧,是嶽飛的易筋經師傅。嶽飛學成後,其師曾勸其皈依佛門,繼續深造。無奈,嶽飛有報國之志。1141年,嶽飛恩師預測其受到陷害、性命不保。遂到嶽家軍營中,找到嶽飛二弟牛臯,将其與嶽飛關系、嶽飛将遭陷害等情況告訴牛臯。并轉信至嶽飛,再次力勸嶽飛遁入空門,以避災禍。囑咐完,遁形而去。

牛臯大驚失色,即刻禀報嶽飛。聽完牛臯叙述,看着恩師的書信,嶽飛淚流滿面。感慨萬千到:恩師親臨軍營,卻不見我,看來我必将大禍臨頭。言畢,将随身珍藏的《易筋經》,傳遞牛臯,囑咐道:此乃大道,若遇賢達之人,可傳之,不使失傳,也不負師恩。

次年,嶽飛被秦桧以“莫須有”之罪陷害緻死。1142年,牛臯為這部《易筋經》作了序,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将其歸藏于嵩山少林寺。

《易筋經》,包括其姊妹篇《洗髓經》,均為中國禅宗締造者,達摩祖師,融合古印度瑜伽、五禽之戲、髒腑經絡學說等創編。由此,誕生出少林和武當兩大拳學體系,故有“中國傳統國術泰山北鬥”之譽。

洗髓,主修精氣神;易筋,主修筋骨肉,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渾然天成。自隋唐流傳至今,此為中國養生學和武學理論與實踐的範式。

《易筋經》是一個内容完整、設計科學、操作性強的養生學和武學修煉修煉體系,其入門功法是“易筋經12身圖說”,包括:12種身位,134個姿勢,24種呼吸、手法、身法等。國人熟知的廣播體操、八段錦、易筋經12勢、八部金剛功等,均源自《易筋經》。

“易筋經12身圖說”,前六節,即正身位、側身位、半身位、屈身位、扭身位的修煉方法,參見作者之前文章。本文介紹7—10節修煉方法。

第七節 倒身位六勢

倒身位有6個姿勢,難度較大,主要練習核心穩定性、平衡性、柔韌性等。

一、馬上獻杵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身體直立,兩足平行,略寬于肩,兩掌合十于胸前,凝神靜息片刻;

2、軀幹直立,緩緩下蹲呈小馬步,先右後左,足跟離地;

3、兩目平視,意想臍輪,計息3口,接下勢;

二、合掌平胸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保持姿勢不變;

2、合掌内靠,兩拇指貼胸,計息3口;

三、四肢投地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分掌下垂,兩手貼身,向前伸出;

2、身體随之伏地,以兩手五指、兩腳指挂地,支撐身體;

3、臂直、背平、仰首平視,注目凝神,先呼後吸、計息3口,導氣逆升順降,倒運河車,接下勢。

四、左鼎腳舒身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将右腳伸到腹前身下,屈膝、腳尖挂地,合兩手如三足鼎立之勢;

2、擡左腳,向後伸直,足跟與頭平,伸腳時,背、股、膝一齊伸撐;

3、計息3口,意引氣機由左足跟上行至泥丸,再轉身下右腳跟;

4、用意須輕緩,呼吸1次,氣循一周,3度氣閉,接下勢。

五、右鼎腳舒身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此勢将左右腳互換,要求與左鼎腳一緻,完成後接下勢。

六、投地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傳回四肢投地勢,要領相同,勢畢起身直立,靜息片刻完成練功。

第八節 翻身位十三勢

翻身位有13個姿勢。所謂翻身位,即以四肢或三肢為支撐,仰面朝天做功。是易筋經12身圖說中最難練的姿勢。需極強的核心穩定性和柔韌性。

一、空中跌坐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兩足跟并攏,身體直立,兩手臂自然下垂于體側,頭正項直,靜息片刻;

2、身體略俯身,緩緩下沉,至兩手十指撐地,肩臂用力将身體撐起;

3、兩腿屈膝,如鐘擺前移,臂手垂直呈一線;

4、頭正身直,足跟提起、腳趾挂地,兩跨排開;

5、雙目垂簾、平視,凝神靜息于氣穴,計息3口,接下勢。

二、翻身蹲踞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兩手稍分開,仍撐地;

2、兩腳前伸,腿、腹也同時前伸,呈胸、腹朝天,膝、腹、面相平;

3、四肢與軀幹盡力作一次反撐;

4、計息3口,導氣逆行。即引氣由左足跟上行至泥丸,複轉至右足跟,勿忘勿助;呼吸1次,氣機循環一周,3度氣畢,接下勢。

三、左抵腳鼎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右腳屈膝後移,合兩手呈三足鼎立;

2、左腳擡起,盡力往前直抵,眼望左腳背,計息3口,接下勢。

四、右抵腳鼎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左右腳互換;

2、要領同前勢,互換時,勿使勾首窪腰。

五、翻身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将身體還原至翻身蹲踞勢,要領相同。

六、合掌平胸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兩腳收回,起手離地,屈膝蹲身,馬步站立,合掌于胸;

2、兩目平視,心息一緻于氣穴,計息3口,接下勢;

七、馬上打恭向上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

2、兩足跟先右後左擡起,腳尖挂地;

3、兩手合掌前撐,如騎馬打恭狀,計息1口,接下勢。

八、馬上打恭向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腳尖挂地姿勢不變,頭身下坐;

2、支撐落掌至地,計息1口,接下勢。

九、三起三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屈膝合掌,上揚至胸;

2、以腳尖、膝關節着力起身,大腿與地面平,與軀幹呈直角,頭正身直,吸氣1口;

3、合掌齊胸,再屈膝跌身,兩肘置于膝間,呼氣1口;

重複3起3跌,配合呼吸3次,接下勢。

十、立起三推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腳尖挂地,正身直立,計息1口;

2、合掌自胸前推出,呼氣1口;

3、再合掌收回,吸氣1口;

4、重複3推3收,配合呼吸3次;

5、兩足跟同時落地,身體直立,計息1口,接下勢。

十一、仰面朝天勢

1、上動不停;

2、氣起足跟,掌上舉置頭後方,至8、9分,同時仰首,背稍後傾;

3、定式後,閉目觀海底,計息3口;

4、吸,氣機由會陰至百會;呼,從百會到會陰,重複3次。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十二、獻杵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上勢;

2、立起腳跟、腳趾挂地,雙手自體前緩緩下落,至胸前,臂平掌立,指尖與肩平;

3、計息3口,接下勢。

十三、拱立歸位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還原至獻杵勢,調勻呼吸;

2、兩手轉成環拱正立勢,保持自然呼吸态,由快轉慢、由粗到細,心息一緻,注于丹田,勿忘勿助、似有似無。

第九節 行身位三十四勢

行身34勢,是易筋經12身圖說中的一個身位的練習方法。主修足三陽、足三陽六經,同時提升身體核心部位,腰、髋、膝、踝關節穩定性、靈活性、爆發力等。是少林國術腿功、輕功之入門功法。

一、左獨步瀛洲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兩腳平行站立,略寬于肩,兩臂自然垂于體側,兩目平視,調勻呼吸;

2、兩手十指交叉、置于體前、掌心朝上;

3、身體重心緩緩移至右腳、踏實;

4、左腳向右提膝擡起,再盡力向左一踢,核心保持平衡,計息1口,接下勢。

二、右獨步瀛洲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保持身體核心穩定,左腳還原落地;

2、右腳向左提膝擡起,再盡力向右一踢,保持身體核心穩定,計息1口;

3、左右勢各踢45次,呼吸45口,身體還原,接下勢。

三、右禦風著步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身體重心移至左腳、踏實;

2、右腳擡起,在身前環繞、置左腳背上方,再順勢向左前方一蹬,身體核心保持穩定,計息1口;

3、右腳落地、踏實,接下勢。

四、左禦風著步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右腳落地、踏實,左腳輕擡、在體前環繞至右腳背上方,順勢向前一蹬,計息1口;

3、左腳還原、踏穩,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軀幹始終保持穩定;

4、左右勢交替重複,各36次,呼吸36口。

五、俯掌頓腳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腳跟并攏、兩腳成外八字站立;

2、将交叉掌翻轉,掌心朝下一按;

3、兩腳跟擡起、頓地,重複21次;擡腳時吸氣,頓腳時呼氣,計息21次;

4、動作時,軀幹始終保持豎直,接下勢。

六、宛轉舒眉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交叉指分開,雙手臂交叉、貼腹上行,手心向内,至于眉齊,左手在右眉側,右手在左眉側;

3、意想:兩手空握眉毛,計息1口,接下勢。

七、宛轉舒眉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捏拳,同時向左右翻揚分開,盡力舒展,計息1口,接下勢。

八、宛轉舒眉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

2、身體緩緩下蹲,呈騎馬樁勢,先右後左,踮起腳跟;

3、将兩拳曲肘,緩緩收至胸前,與兩乳相照;

4、平端手臂,以肘領臂,同時向兩邊用力一排,呼氣1口,接下勢。

九、宛轉舒眉第四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将兩拳盡力向外一撐,呼氣1口;

2、軀幹左轉45度,姿勢不變,兩拳盡力向外一撐,呼氣1口;

3、還原至1,重複;

4、軀幹右轉45度,姿勢不變,兩拳盡力向外一撐,呼氣1口;

5、重複2、3、4,共做3輪,身體還原直立,調勻呼吸,接下勢。

十、左轉辘轳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兩足平行站立,與肩寬,身體直立;

2、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尖外擺呈橫腳,向左跨出一步,定步後,左腳跟對右腳尖;

3、頭身随左跨步,向左斜,兩手仰掌向上,于左側擡膀平肩,盡力一撐,如我辘轳猛一起動狀;

4,随之呼氣1口,接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十一、左轉辘轳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将掌變握拳,随即翻轉拳心向下,将兩拳往下用力拉至兩股旁;

2、身體随拉拳向後坐,身體重心在右腿,左腳尖翹起;

3、随動作呼吸1口,接下勢;

十二、左轉辘轳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拳在兩膀旁翻轉,緊壓兩腋,曲肘擡拳,呼吸1口;

3、注意:加腋時,上臂、肘不得超過背。

十三、左轉辘轳第四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右腳不動,左腳收回,退于右腳後右側,腳尖挂地;

3、兩拳翻順,随身下樁,往下一垂,呼吸1口,接下勢;

十四、左轉辘轳第五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兩腳穩地,以肩帶身,向左扭身,緩緩起立;

2、随身體起立,漸漸正身,左腳收回,呈正身站立勢;

3、身往上伸、兩拳往下一垂,計息1口,接下勢。

十五、右轉辘轳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右腳尖外擺、呈橫腳,向右跨出一步;

2、定步後,右腳跟對于左腳尖;

3、頭身随向右腳跨步向右斜;

4、兩手仰掌向上,于右側擡膀平肩,盡力一撐,如握辘轳猛一動狀;

5、同時計息1口,接下勢。

十六、右轉辘轳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掌變握拳,随即翻轉拳心向下,将兩拳往下用力拉至兩股旁;

3、身體随拉拳向後坐,身體重心在左腿,右腳尖翹起;

4、随動作呼吸1口,接下勢;

十七、右轉辘轳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拳在兩膀旁翻轉,緊壓兩腋,曲肘擡拳,呼吸1口;

3、注意:加腋時,上臂、肘不得超過背。

十八、右轉辘轳第四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左腳不動,右腳收回,退于左腳後左側,腳尖挂地;

3、兩拳翻順,随身下樁,往下一垂,呼吸1口,接下勢。

十九、右轉辘轳第五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兩腳穩地,以肩帶身,向右扭身,緩緩起立;

2、随身體起立,漸漸正身,右腳收回,呈正身站立勢;

3、身往上伸、兩拳往下一垂,計息1口,接下勢。

二十、左插腳乘空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站穩腳跟,豎起脊梁,兩手握拳、自然下垂于體側,耳與肩、鼻與胸相照,兩目平視;

2、緊扣牙齒,高駕鵲橋(也稱舌抵上腭),計息3口;

3、左腳提起,向前跨一步,跨步同時,左膝一撐,計息1口;

4、右腳随提,做下勢。

二十一、右插腳乘空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右腳提起,向前跨一步,跨步時,右膝一撐,計息1口;

注:

1、以上兩勢互動進行,先緩行100步,即左右各50步,一步一計息;

2、次急行100步,兩步一呼吸;

3、再緩行100步,一步一計息。

場地狹窄時,可做圓周運動,做夠300步,呼吸250次,方為合式。這兩勢并稱“日月圖”、“太極圖”。行功時,須收神于内,兩眼視若無物,閉目也可。如此行功,方為合規。

二十二、頂上圓光上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正身站立,兩足略稱外八字,兩手握拳,自然下垂,心靜體松,調勻呼吸;

3、兩手挨身,由臍下互交、上行至頭頂;

4、兩臂劃弧、似同圓光,定勢後,計息1口,接下勢。

二十三、頂上圓光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再互動、劃弧而下,肘交于心窩處,也如圓光狀,定勢後計息1口;

3、再倒運河車一周,收氣歸丹田;

4、如此上下源光勢連做三次,呼吸3口,河車運三周;

5、兩手自然下垂,還原正身站立勢。

二十四、遊魚擺翅後排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拳挨身,向身體兩邊、體側一排;

3、同時吸氣1口,速做下一勢。

二十五、遊魚擺翅前分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拳挨身收回,于腹前,拳面向上;

3、遂翻轉成陽拳、由中向兩邊一分,呼氣1口;

以上兩勢,連做三次,呼吸3口,方為合式。

二十六、遊魚擺翅後捶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拳收于腹前,再伸直臂膀;

3、握拳挨身,向後一錘,呼氣1口,速做下勢;

二十七、遊魚擺翅前推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

2、兩拳挨身,順勢向身前一推,吸氣1口;

3、以上兩勢,連做3次,三呼三吸,緩接下勢。

二十八、陽掌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正身站立,兩拳自然出于體側;

2、兩拳打開,變陽掌朝前,兩掌帶臂向下一撐,頭同時往上一掙,計息1口,接下勢。

二十九、陰掌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陽掌翻轉變陰掌、向前;

2、掌帶臂向下一撐,同時頭身向上一掙,計息1口,接下勢。

三十、順掌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将兩掌順垂,掌心相照大腿;

2、以掌帶臂,向下一撐,頭身向上一掙,計息1口,接下勢。

三十一、握拳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接前勢,掌變拳、順勢向下一撐,頭身同時向上一掙,計息1口,接下勢。

三十二、順氣歸丹田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右掌按于中黃庭(心口窩),左手按在臍輪下;

3、右掌由上向下,沿身體中線,推至臍下;同時,左掌由臍下、由左邊運上至黃庭;

4、上動不停,左掌又複順推至臍下,右掌同時、自右邊運上至黃庭,再往下腿;

5、左右推運一遍為一輪,呼吸1口。重複推運21次,呼吸21口。

此勢可升清降濁,氣歸丹田,為靜功前、不可或缺之功夫。

三十三、叉手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接前勢,兩手拇指朝前、叉于兩胯骨上,計息1口,接下勢。

三十四、拱立歸位勢

1、接前勢;

2、将兩手收回胸前,左掌抱右拳,環拱而立,氣歸丹田;

3、緩緩坐下,由急而緩、自然呼吸3口,行功完畢。

第十節 坐身位49勢

坐身位49勢,是易筋經12身圖說中,一個非常全面的修煉系統。整套共49個姿勢,以脊柱為核心、經絡為靶向、髒腑為标的,8——10分鐘,即可疏通經絡、暢通氣血、放松筋骨。對辦公室一族,緩解疲勞、筋肉酸困、視力模糊、提升注意力等,立竿見影。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古人修煉易筋49勢,常采用盤腿坐,包括:天盤、地盤或單打膝。今人修煉,可采用端坐式勢,即臀部二分之一、坐在與小腿高凳子上、保持軀幹、頸項豎直,兩手置于大腿,即可練習,此為儒家之“正襟危坐”。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一、握固思神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端坐于凳,兩腿與肩寬,頭項豎直,雙目垂簾;

2、左手仰掌,平端于胸,右手握固,置于左掌;

3、舌舔上腭、牙齒微扣,全身放松,心平氣和,呼吸純任自然;

4、保持30—60秒,接下勢。

二、合掌跌跏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合掌,如拜佛狀,其餘姿勢不變;

3、呼吸3口,勻細深長,意想肚臍,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接下勢。

三、雙手推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變仰掌,指尖向上,同時向身前方推出,如推門狀;

3、呼吸3口,勻細深長,意想肚臍,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接下勢。

四、一團和氣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型不變,同時緩緩回收于肩井;

3、呼吸3口,意想肚臍;

五、伸肱理脈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臂,同時向左右一推,掌心向外、十指朝天;

3、呼吸3口,伸肱理氣,貫于百脈。接下勢。

六、虛托開胃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向上托起,掌心朝天,雙掌有托塔負重之勢;

3、同時計息3口,使胃氣開暢;接下勢。

七、負重固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掌心超前,順掌下落至頭兩側,肩膀下垂;

3、屈肘,掌、腕、肘、臂呈垂直,兩腋夾緊,掌頭如三峰峙立;

4、同時自然呼吸3口,接下勢。

八、舒肝理肺左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左手從右腋下、向後抱右肩後扇子骨(肩胛骨);

3、同時,将右手順胸前向左前撐,如探物未得之狀。手臂與肩平、頭往左扭;

4、自然呼吸3口,接下勢;

九、舒肝理肺右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如舒肝理肺左勢,唯動作相反,重複一遍,接下勢;

十、盤坐橫肱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收回、至頸項下,兩手掌心向下,手臂平端,兩手指尖間距約一拳;

3、兩臂同時,向左右一撐,似兩肘同時向左右推人狀,撐呼、松吸,接下勢。

十一、三焦達利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松回、十指疊叉相交,兩臂平端,放于頸項間;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氣機凝聚于上焦接下勢。

十二、三焦達利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疊交、依身下按于下丹田,使氣機貫注于下焦;

3、動作同時,計息1口,接下勢。

十三、三焦達利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松開、并攏;

3、仰掌向前擡起、對肩,手臂用力向前一撐;

4、撐時呼氣、松時吸氣。一撐畢,接下勢。

十四、三焦達利第四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随兩臂外展、向左右分開;

3、兩臂平展、掌心斜朝前,分至左右兩邊時,稍用力一排;

4、動作同時,計息1口,接下勢;

十五、三焦達利第五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同時、向左右後方劃弧,背于身後;

3、一手陽掌在下、另手陰掌合于陽掌上,以掌帶臂、盡力向下一擲,同時計息1口,接下勢。

十六、三焦達利第六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貼身、側掌相照、向前平舉,舉至肩臂相平;

3、十指交叉,掌心向内,盡力前推;

4、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真氣又由下焦、翻上中焦,接下勢。

十七、三焦達利第七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松開雙手、翻掌向外,盡力前撐;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氣貫滿于中焦,接下勢。

十八、三焦達利第八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心斜向前,平端兩臂、向左右兩側、盡力一排;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真氣散注于中焦,接下勢。

十九、三焦達利第九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向内劃弧,至兩腋、順勢插耳旁直上,膀臂伸直、立掌、掌背超前,兩掌間距尺許;

3、十指盡力向上擦,如直插九霄之勢,同時計息1口,使氣又由中焦、沖運于上焦,接下勢。

二十、三焦達利第十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合攏、十指疊交、掌心朝上,盡力向上一托;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輕清之氣、上浮于上焦,接下勢。

二十一、三焦達利第11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十指仍交,兩臂伸直、順勢下放;

3、膀臂與肩平,盡力向前一推,随之呼吸1口,使純陽之氣歸位于中焦,接下勢。

二十二、三焦達利第12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十指仍交,翻轉向外、掌背向内,盡力向前一推;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純陽之氣充滿中焦,接下勢。

二十三、三焦達利第13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松開雙手,平端膀臂、掌心斜朝前;

3、兩手向左右兩側分開,并盡力一排,同時計息1口,使純陽之氣散滿中焦,接下勢。

二十四、三焦達利第14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帶臂劃弧背向身後,複兩手仰掌向上,十指交叉,以掌帶臂,向下一擲;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重濁之氣、降于下焦,接下勢。

二十五、左摘星換鬥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左手叉腰或背于身後;

3、右手垂下、向右劃弧、再高舉至頭頂;

4、掌向左平折、掌心朝天,舉目仰觀掌背,注目凝神;

5、注意:右掌背與右腳背相照,下部腿膝正直,不可放松;

6、動作靜止、計息3口,引氣左升,接下勢。

二十六、左摘星換鬥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右手曲肘下放,順頭面繞轉至左耳腦後,再轉至右肩窩處(以可承受為度);

3、右掌變拳,計息3口,導氣右旋。

第二十七勢、左摘星換鬥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左手抽開、伸臂仰掌、向左側上撐、與肩平齊;

3、立掌、掌心朝外,又順勢收回,如試弓狀;

4、轉換丁步,即右腳擺正,左腳側橫,兩腳跟并攏;

5、立定腳跟,豎起腿膝腰脊;

6、兩手平擡于胸前,右臂屈肘握拳,左臂立掌、向左平推,左右用力一撐,如開弓彈丸狀;

7、頭随左臂轉轉、目注左掌背,一志凝神,計息3口,導氣逆行,挽氣和肝;

8、行氣畢,将右拳打出,接下勢。

二十八、右摘星換鬥第一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右手叉腰或背于身後;

3、左手垂下、向左劃弧、再高舉至頭頂;

4、掌向右平折、掌心朝天,舉目仰觀掌背,注目凝神;

5、注意:左掌背與左腳背相照,下部腿膝正直,不可放松;

6、動作靜止、計息3口,引氣左升,接下勢。

二十九、右摘星換鬥第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左手曲肘下放,順頭面繞轉至右耳腦後,再轉至左肩窩處(以可承受為度);

3、左掌變拳,計息3口,導氣左旋。

三十、右摘星換鬥第三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右手抽開、伸臂仰掌、向右側上撐、與肩平齊;

3、立掌、掌心朝外,又順勢收回,如試弓狀;

4、兩手平擡于胸前,左臂屈肘握拳,右臂立掌、向右平推,左右用力一撐,如開弓彈丸狀;

5、頭随有臂轉、目注右掌背,一志凝神,計息3口,導氣逆行,挽氣和肝;

6、行氣畢,将左拳打出,接下勢。

三十一、一字通關陰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手俯掌,往兩邊平平盡力一伸,如“一”字狀;

3、計息一口,以通中焦關竅,接下勢。

三十二、雙手虛托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虛虛托起,計息1口,使氣通上焦關竅,接下勢。

三十三、平心下氣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掌挨身放下,疊放于臍下;

3、閉目内觀、平行下氣、計息一口,接下勢。

三十四、雙手再托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兩掌再覆頂門,向上虛虛托起,計息1口,使氣通上焦關竅,接下勢。

三十五、一字通關陽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伸膀直肱,順勢放下,仰掌朝上;

3、臂于肩平、往兩邊一撐,也如“一”字狀,計息1口,使氣由上焦通中焦關竅。接下勢。

三十六、收氣回抱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掌收回,疊放至臍輪處,計息1口,使氣由中焦通下焦關竅。接下勢。

三十七、一字通關陰掌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前勢不停;

2、将兩手伸膀直肱,俯掌、往兩邊擡起、分開;

3、平肩、盡力作|“一”字、一撐;

4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氣由下焦通中焦關竅,接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三十八、收抱還原勢

1、上動不停;

2、如收氣回抱勢,将氣分3次,随身體3次緩緩下坐,每坐一次,計息1口,坐3次,呼吸3口;

3、此勢旨在是三焦之氣,各還原地。

三十九、十字通關下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陰掌向前垂下,挨身駕十字,盡力往兩邊分開至肩;

3、上動不停,随分随上,随手勢起至,完成呼吸1口,使其斜開周身關竅

四十、十字通關陰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前勢不停;

2、伸膀直肱,将兩陰掌盡力向兩邊一排,計息1口,使氣橫開周身關竅;

3、接下勢。

四十一、十字通關回抱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上動不停;

2、将兩掌挨身、駕十字垂下、收回;

3、上動不停,曲肱抱肩,靜心沉氣于氣海;

4、動作同時,計息1口,使氣透周身關竅,接下勢。

四十二、十字通關陽掌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換作陽掌,平胸向前駕十字,盡力往兩邊一排,計息1口,使氣橫開周身關竅;

3、上動不停,兩手平肩,陽掌朝上,盡力往兩邊一撐,計息1口,使氣橫舒周身關竅。接下勢。

四十三、十字通關交抱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順陽掌駕十字,平胸收回抱肩,氣沉氣海;

3、呼吸1口,使氣橫透周身關竅,接下勢。

四十四、十字通關陰掌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手陰掌朝上,平肩駕十字,打開至肩,手與肩平,豎起脊梁,往兩邊盡力一撐;

3、動作同時,計息1口,以閉周身關竅。

四十五、十字通關握拳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掌握拳,伸膀直肱,平肩,盡力向兩邊一抵,計息1口,以閉周身關竅。接下勢

四十六、十字通關收拳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拳順肩收回,頓放兩股上大骨出,計息1口,以關周身關竅。接下勢。

四十七、十字通關叉手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将兩拳換作兩掌、叉放原處,大指在前、四指在後,計息一口,以鎖周身關竅。

四十八、疊掌定氣勢

1、接前勢;

2、将兩掌收回,疊放兩腳交叉處,已定神氣。

四十九、握固還原勢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

1、接前勢;

2、左掌掌面向外、環端于胸前,右掌變拳放于左掌内,兩手成環拱之狀,計息3口,仍還握固思神之狀。

揭秘:抗金名将牛臯作序的《易筋經》(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