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作者:水木社

加拿大物價高、房租貴;

美國治安差、充滿種族歧視;

歐洲難民多、工作不好找。

這些IP位址在海外的抱怨,組成了“海外生活水深火熱”的有力佐證。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但是如果你不想把天聊死,千萬别問一個問題:

“那你為什麼不回來?”

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給彼此最後的體面,是以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問都說壞,一勸都不回”的微妙現象呢?

One

一問都說壞

“一問都說壞,一勸都不回”準确地說是兩個現象,是以我們今天分開來說,先說說為什麼移民出去的人總有那麼多抱怨。

個人移民的原因總是多種多樣的,但從類型上來說,主流的移民方式大概可以歸納為兩種:

第一、投資移民,通俗來講就是花錢買身份。像歐洲的黃金簽證、美國EB5、加拿大SUV聯邦創投等等都是針對高淨值人群而設立的移民項目;

第二、技術移民,也就是到移民國工作生活,合法納稅,為當地經濟做貢獻,進而擷取身份。典型的比如香港優才計劃、香港高才通計劃、美國的EB2、EB3等等

通過第一種方式移民出去的人,在世界上任何文明地區生活,差别都不會太大,全球化讓他們在哪裡都可以用金錢買到大緻相同的産品和服務,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和就業率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相比起來,氣候怡人反而更有吸引力。

典型的比如葡萄牙,本身沒有太大的經濟發展空間,産業也沒那麼有吸引力,但就是氣候舒适、生活成本不高,是許多有錢人養老的選擇。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但葡萄牙就很不适合技術移民,一方面,這裡對于中國人來說,沒辦法提供什麼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

比如你在國内是研究AI的專家,但是你在這裡能做什麼呢?開家中餐館?

是以如果是走技術移民,到這種地方當然會抱怨各種不好,因為本來就是雙方錯配了。

而香港、新加坡這種地方,能夠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全球化視野,對于他們這裡遍地黃金,是自己往上攀登的最佳階梯。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但是對于投資移民來說,我在葡萄牙買一棟海景别墅的錢,在香港隻能買一套不到100平的房子,怎麼想當然都不平衡。

本質上就是一種資源錯配,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可能大家沒有意識到,旅行大多數情況都隻能看到一個地方的優點,這裡的缺點隻有當你真正深度融入這裡的生活之後才能看到的,而每個地方都有缺點,人們(尤其是中國人)更傾向在回答時優先說不好的,“抱怨”的訴說動機大多數時候比“分享”來得更強烈。

Two

一勸都不回

那麼為什麼會“一勸都不回”呢?

這就要分兩方面來說了。

第一方面:“我可以吃苦,但是我的孩子可以不用吃苦”

除去真正的有錢人,不然移民這件事,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次從0開始。

這就意味着,第一代移民避免不了是要吃些苦頭的。但是中國父母最不怕的就是苦自己,因為再苦不能苦孩子。

想到孩子以後可以在一個社會壓力更小的地方成長,享受更好的教育和社會福利,以及一些在中文網際網路不便言說的原因,自己的這點苦抱怨抱怨就得了,真回去了,那這些年的辛苦付出又算什麼?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盡管有再多的不滿,咬着牙也要走下去。

就好像你在北上廣深打拼,你也覺得房價高、物價貴,一年到頭996,加班把頭發熬得頭發都沒了,結果連個市中心地段的廁所都買不起,但讓你放棄現有的一切回到家鄉重新開始,又談何容易呢?

哪怕是狠下心來一走了之回到老家躺平,但想到時隔多年後,說不定自己的孩子還要回到老地方,重新過上自己現在的苦日子,很多家長也都咬咬牙堅持下去了。

這算是許多第一代移民的共通心理。

第二方面:就算真的回國,也不會适應了

之前YouTube有部落客發了一條這樣的視訊《中國發展那麼好,為什麼很多愛國的華人移民卻不願意回國呢?》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Danny認為,無論是出國發展,還是從小城市到北上廣去打拼,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老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一個對個人來說發展更好的地方繼續打拼。去大城市是這樣,選擇國外生活,也是這樣。

Danny還表達,在遠古時代,人們會為了食物資源選擇部落遷移。現在的移民本質上也不過如此。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人類自古以來,就不安分,會根據當下需求和發展前景,選擇更合适的環境生活。大部分人并沒有那些政治上的考量,更談不上愛國這個高度。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讓生活更舒服,并且遵守規則。”

“如果你能了解愛國最根本是要先愛自己,那就不難了解人們為什麼會出現移民這樣的遷移活動。”

當然,回國發展有國内的優勢,但是回去的“成本“也不得不考量。我想,這也是大多數華人沒有選擇回國的原因。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就像Danny在視訊裡說的那樣,出國不是頭腦發熱就能決定事情,而且出國多年以後,生活習慣,人際交往,也漸漸地和這座新的城市有了新的聯系。“此時回國,已經不僅僅是踏出舒适圈的問題,而是要對整個生活進行重建。”

“這涉及時間、經濟、人際關系成本,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尤其是對于有工作,也已經組建了家庭的海外華人來說,回國,意味着“放棄一些,從零開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而評論區也有非常多的共鳴

“就好比我一個北方姑娘,嫁去南方,現在已經不太适應北方的環境了……”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看到國内的飛速發展表示很高興,但是回國和朋友交談總不在一根弦上。”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回國怕找不到工作!”

移民出去的人,為什麼一問都不好,一勸都不回?

Three

最後

主要的原因我覺得上面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當然還有一些細微的原因我不知道怎麼恰當的表述,怕引起不必要的争議,是以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好了。

我同學從美國留學回家之前,他母親特别叮囑他,,比如女留學生失蹤、槍擊案、種族歧視問題什麼的,否則不會受到别人的歡迎。

兒子回國後,忘了媽媽的交待,在酒桌上和别人争論一個關于美國的問題,結果雙方掀了桌子,不歡而散,從此不再往來。

電影《楚門的世界》裡的主人公楚門,辛辛苦苦生活了一輩子,結果卻發現自己原來生活一個巨大的攝影棚裡,他的生活,不過是導演精心安排的一個實境秀節目《現實生活》。整個世界都在觀看,隻有他不知道,還在認真演着。

既然世界是個攝影棚,我們安心演好自己的角色便是,無論身處何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