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書薦讀 | 《自律與客觀性: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至善人文”叢書)

作者:喜慶的鋼琴0P
新書薦讀 | 《自律與客觀性: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至善人文”叢書)

—— 至善人文 ——

自律與客觀性

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

卞紹斌 著

ISBN:978-7-100-23414-6

定價:58.00元

商務印書館 2024年6月新書上市

後記(節選)

讀研究所學生期間,導師賀來先生帶着師門同學一起讨論羅蒂的文章《協同性還是客觀性?》。賀來先生之是以選擇這篇論文,我想和他作為富布萊特學者到斯坦福大學跟随羅蒂進行的一年學術通路有關。也正是這次師門讀書會,開啟了我對羅蒂思想文本的系統閱讀,也促使我在随後十多年的思考和寫作中,把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作為貫穿始終的主題,本書即是這一持續探尋曆程的階段性成果。

在羅蒂看來,應該在後形而上學視域中尋求社會團結,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訴求并非為了追尋進而達至超驗的客觀實在或普遍本質,而是通過改進我們的談話方式進而提出更具想象力的制度模式并采取行動,抑或通過語言表達和交流去嘗試給出更進步、更優良的社會合作方案。也是以,在羅蒂那裡,不存在與實在相符合的真理,我們人類獨特的思想勞作,乃是通過重新編織我們的語言,使自身避免殘酷。概而言之,團結是不斷創造出來的,民主先于哲學。

與閱讀羅蒂相伴随的,是我立足于社會團結這一核心訴求進行的關于公共理性、差異政治、多元文化與共同體重建等課題的探讨,其間完成了關于馬克思社會概念研究的博士論文,同時也間或觸及中國倫理思想的重建問題,而更為主要的思想關切,是轉向對以康德和羅爾斯為主線的道德與政治哲學的學習研讨。

在研讀羅爾斯《正義論》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論述“自律與客觀性”的章節。在其中羅爾斯指出,自律并非基于個體偏好或身份地位作出的理性選擇,而是根據我們作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者将會同意的、應當這樣去了解的原則而行動,假如我們獲得恰當的普遍觀點,我們也将要求包括我們自己在内的每個人都遵循這些原則;而客觀性則表現在達至公共認肯的社會合作規範,原初狀态表達了趨向該原則的恰當視角和推證程式。這也與其在《道德理論中的康德式建構主義》一文中表達的基本立場若合符節,在我看來,良序社會或公平正義的社會合作體系是作為公平的正義論證所尋求的最為根本的公共善。

我進而以羅爾斯正義觀為思想鏡像,呈現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價值指向,意圖發掘并闡明隐含在傳統和當下中國社會文化實踐中的規範性價值訴求。這一規範性價值并非自明的實體和有待發現的事态,而是基于實踐理性範式進行反思推證的結果,由此彰顯倫理文化生活中的道德人格理想、普遍意志觀念以及互相責任意識等具有共通性的人類價值意向。在此我想強調的是,基于文化自覺再造傳統,正是羅蒂所強調的對我們身處的世界進行更富想象力的描繪,這種更好的描繪,恰似優秀的古詩和更優秀的新詩的差異,不是大寫的實在之糟糕表象和較好表象的差異,而是更能夠有助于創造一個比現有範圍更廣大的團結感。

拓展我們的思想邊界,以更為宏闊的思想風格提出更富創造力的社會團結觀念,在金裡卡那裡表現得更加鮮明。2012年,我獲得加拿大研究專項獎的資助,再次赴皇後大學并和金裡卡先生圍繞當代政治哲學諸多前沿課題進行了對談,其間他所談及的世界主義的幾個要點讓我印象深刻。在他看來,我們應該捍衛一種道德上的世界主義,這一世界主義構想也能夠更好地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支援而不是消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民族認同,進而有效應對全球範圍内的非正義、不寬容、窮兵黩武和殖民主義等弊病。不難發現,本書關于文化多元主義境況下尋求社會團結的諸多論斷,都受益于金裡卡先生的思想指引。

正是對羅爾斯和金裡卡著作的研讀,使我在康德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了解上與羅蒂的論斷存在不少分歧。羅蒂傾向于黑格爾和杜威,而我則借助于當代學界特别是伍德、布蘭頓和蓋耶的研究成果重新了解康德的思想抱負。我借助闡發康德倫理學的伍德式解讀進路表明,奠基于人性尊嚴之上的道德自律和目的王國乃是康德倫理學的核心要義,是聯結康德道德法則諸公式的樞紐,也是闡明康德整個實踐哲學體系的根本價值前提,伍德的創造性解讀為從社會政治、自然曆史以及情感欲求等實踐人類學視角了解康德倫理學拓展了思想空間。

新書薦讀 | 《自律與客觀性: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至善人文”叢書)

盡管是羅蒂的學生,布蘭頓對康德的态度卻要溫和得多,其關于康德思想偉大洞見的闡明,給我近乎醍醐灌頂般的啟迪。該書中基于責任與自由相依存的思想進路解讀康德哲學的思想旨趣,正是沿着布蘭頓的論斷展開的。人類智性的絕對自發性表征了責任與判斷的深層關聯,也在此意義上,康德的實踐理性觀念表達了具有普遍立法意志彼此擔責的道德人格能力,并主張基于社會理由空間建構負責任的倫理和政治共同體,進而捍衛和提升平等自由價值。也是以,與羅蒂更多強調通過包容心和共通感相比,我更為關注負責任判斷的行動理由,認為我們并非主觀任意地編織和構造欲望和信念,而是通過表達理性存在者的道德人格和社會理想,在反思性的互動關系中達成可辯護的抑或普遍有效的規範性原則,由此互相尊重、平等合作。

布蘭頓關于概念使用與概念内容、自我結構與概念結構之間具有的親緣關系的闡明同樣給我很多啟發,促使我重新審視整個觀念論思想遺産。後來,我嘗試以實用主義觀念論視角解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并呈現其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深刻關聯,特别是其中蘊含的道義論價值取向。當然,更系統的研究是我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為此這兩年我承擔了大學生的馬克思哲學原著選讀課程,着力從社會團結和人類未來視角重讀馬克思,并試圖重建觀念論與資本論的聯結。

除了閱讀羅爾斯的文本,我關于康德哲學的心得體會更多得益于蓋耶先生的教誨。2015—2016年,我獲得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赴布朗大學哲學系訪學,這是我繼之前在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哲學系跟随曼德爾(Jon Mandle)學習後更加系統深入的康德研讀經曆。其間我參與了蓋耶開設的康德倫理學、康德政治哲學和現代藝術哲學研讨課,并認真研讀了他的大部分論著,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時間不夠用,心想若是再停留一兩年就更好了。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學召開的“康德哲學與人類未來”國際學術研讨會暨康德哲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我主持了蓋耶的主旨報告,并随後邀請他到東南大學參加了“自然與自由:康德哲學對話會”。可惜那一年我的工作剛調動到南京,忙于安頓生活,未能更多聆聽他的教導,希望有機會再次邀請他過來講學。

在我的康德哲學研修道路上,我還要特别感謝黃裕生教授、韓水法教授和聶敏裡教授,每當我有一些感想和心得時,都會向他們請教,他們也給予我很多鼓勵和教導,讓我有更多信心和勇氣從事純粹基礎理論研究。樊和平先生審閱了書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對本書的出版也給予了大力支援。我的很多學生參與了全書的校對工作,一些同學還通讀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諸多中肯建議,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在衆多聯合形式中,學術共同體也許是更為純粹也更為恒遠的存在形态,希望這個共同體可以不斷延展下去。…… ……在 1837年所做的演講中,愛默生(R. W. Emerson)談及學者在面對艱難困苦依然應該堅守責任的緣由時暢言道:“他知道自己正在發揮人性中最高尚的機能,他是使自己超脫了私心雜念并是以得到升華的人,他依靠公開和充滿活力的思想去呼吸、去生活。他是這世界的眼睛,他是這世界的心髒,他要保持和傳播英勇的情操、高尚的傳記、優美的詩章與曆史的結論,以此抵抗那種不斷向野蠻倒退的粗俗的繁榮。人類的心靈在一切緊要或莊嚴的時刻,無論對行動的世界發表何種啟示性評論,學者都應該吸收并予以傳達。無論理性在它的權威的寶座上釋出何種關于古今人事的新裁斷,他都要耐心傾聽并宣揚。如果這些成為他的職責,他就會對自己完全充滿信心,而絕不會遷就世俗的喧嚣。”學問的自足和通達,亦是本書的期許。

卞紹斌2023年8月2日于江甯長亭街

新書薦讀 | 《自律與客觀性: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至善人文”叢書)
新書薦讀 | 《自律與客觀性:追尋社會團結的規範基礎》(“至善人文”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