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作者:鳳凰藝術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馮小剛 & 馮遠征

近日,馮小剛導演和馮遠征老師先後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班,為同學們上了兩堂非常特别的專業課。

其中,馮小剛導演用對談的形式,以“順流逆流”為題,全面回溯了自己導演生涯中代表作品的創作曆程,他對産業不斷疊代的深度認知,映射上對時代思潮和審美趨勢的動态觀察,啟發了每個人對影視産業非常多元度的再思考與再審視。

馮遠征老師則從自己的表演經驗和經曆出發,從“技術、文化、生活”,從“感性與理性”等不同的理論視角,講述他心目中“表演的藝術”、此外,他又結合自己在德國學習表演的經曆,講述了文化視角下東西方表演藝術彼此間的借鑒與交流。      

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綜合報道。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馮小剛與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全家福合影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馮遠征與北京電影學院學生全家福合影

6月29日至6月30日,是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班14周年大慶的日子,也為第12期新生正式拉開帷幕。
在這一場全國影視最高學府的盛大慶典上,國内外頂尖影視專家和金融精英們選擇以“溫故知新”的方式慶祝,大家在這一天再次回顧了曾為同學們授業解惑的國内外老師們的經典課程。
鳳凰藝術從中精選出馮小剛導演和馮遠征老師的部分精彩演講内容,與您共同領略影視藝術殿堂之美。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著名導演、編劇馮小剛
名師簡介:馮小剛,中國内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201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其作品及本人獲得的主要獎項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獲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電影《大腕》獲得第25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天下無賊》獲得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08年《非誠勿擾》打破華語電影在中國内地的票房紀錄;《老炮兒》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等獎項;《芳華》獲得首屆塞班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獲得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以下為馮小剛導演的演講實錄,節選自北電金融班課程《順流逆流——馮小剛的電影創作雙面法》。
我很喜歡電影,電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夢。當然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一天我能夠成為一位導演,去指導一部電影的拍攝。

最早萌生這樣一種想法是在1980 年,我第一次在一部電影裡面做美術助理。那部戲的導演叫彭甯,他拍過一部電影叫《太陽和人》,在當時影響非常大;拍《雙旗鎮刀客》的何平導演,當時在那個組裡當副導演。

因為我做美工助理非常努力,是以和兩位導演的關系非常好,他們會經常跟我聊一些拍電影的經驗,例如說,在那個時候我學會了軸線是怎麼回事:在劇組裡何平導演拿了一張紙,畫了兩個圓圈代表兩個人,又在中間畫了一條線,開始跟我講什麼是軸線,為什麼要掌握這個軸線。然後舉一反三,我開始倒騰,看什麼是三人軸線,四人軸線,五人軸線,經過那個時候的訓練,後來就算拍12個人吃飯我也不會越軸。這些應該是在電影學院學的,我在劇組中學會了。

在選景的過程中,兩位導演也在不斷跟我灌輸電影拍攝的理念,他們當時拿電視劇舉例 ,說電視劇取景不太強調縱深, 但是電影選景,是一定有縱深的,要有幾個不同的光區,“暗亮暗亮”有 4 個到 5 個光區最好,最少也要有 3 個。都是在做美術助理的時候,掌握了一些跟拍電影有關的知識。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後來我開始就做電影的美術,我發現,你如果你想要做導演,有個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你要學能寫劇本,如果隻等别人寫好了發給你,是很被動的。當導演有資金問題、有資曆稽核問題,是有很多門檻是邁不過去的;但寫劇本沒有那麼門檻需要邁,大街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這樣一個決定——就是寫一個故事。

是以我就開始寫劇本,比較辛運地的是,我寫的第一個劇本就投中了,叫《遭遇激情》,被北影廠的夏鋼導演相中了。接着我又給他寫了一部《大撒把》,是葛優和徐帆扮演的。再後來又寫了《編輯部的故事》。

有了兩部電影劇本、一部電視劇劇本的積累,當我說我要做導演的時候,上司也同意了,但條件是要我自己籌錢。

我第一次當導演是拍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和鄭曉龍導演合作。當時為了籌集資金,我跑了好多地方,但四處碰壁,最後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貸款。那貸款用什麼來還呢?當時我們和中央電視台談好了,如果這部戲拍出來能在黃金時段播出,他們願意給我們三條廣告作為對這部電視劇的支援 。黃金時段三條30s的廣告,在當時大概可以賣150 萬美元。是以,我們就貸款了 150 萬美元,去美國拍了這部電視連續劇,然後又通過廣告的收入提前一個月還上了這筆貸款。這就是我第一次當導演的經曆。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馮小剛導演在現場與學生們交流問答

Q:《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對曆史災難的創傷所帶去的祭獻,這也是您首次制作災難類型,不僅要求力求逼真地還原地震場景,而且,據悉,也是當時國内第一部使用 IMAX 拍攝技術的電影,想請您分享在制作過程中有什麼技術上的挑戰?另外,影片所講述的巨大災難和無法痊愈的心靈傷痛,都曾真實發生過,在面對災難場景的視覺奇觀和進行情感宣洩時,營造适合全民參與的情感宣洩氛圍,則成為這部電影完成市場使命的關鍵所在,在這一方面,是否留有遺憾?

馮小剛:這部電影最難的部分:怎麼還原地震慘烈的程度。幸好在拍集結号的時候和南韓團隊建立了特别深厚的友誼,他們願意來幫助我實作。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電影《唐山大地震》劇照
南韓電影人有一個這樣的特點:很多人去好萊塢特效公司學徒,然後回國,用好萊塢 1/3 的價格去挑戰好萊塢的效果。

南韓電影人有那樣一股勁——就是美國好萊塢能做到的東西,我也能做到。國内電影公司很多,但這種專業(領域細分)的公司不多,我們更多的是演員經紀公司,是制片公司。在電影專業領域細分的一塊,南韓做得更多。

在美國好萊塢有很多這種情況:一個人是場記,幹一輩子場記;一個人是幹副導演,幹一輩子副導演,把這件事情幹精了。但國内不是這樣,可能也和待遇有關,國内更多地把資源集中在導演、演員這方面。

《唐山大地震》的拍攝契機是,唐山市政府找到我,讓我拍一部反映和紀念唐山大地震的事情。 

當時我看過一部小說叫《餘震》,裡面有一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在地震的時候一款牆闆塌了,一面壓着兒子一面壓着女兒,要撬開哪一面,救兒子就會壓到女兒,救女兒就會壓到兒子,當媽的怎麼選。

因為一開始他們跟我說要弄得波瀾壯闊,說得全是宏大的故事,但是我就說能不能通過寫一家人的遭遇來寫唐山,來寫地震。他們說很好,于是就這樣拍了。這是我拍的唯一一個命題作文。

是以對于制片人來說,你手裡頭攥着幾部好的小說,一點也不比你手裡頭攥着幾個大明星差。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電影《一九四二》劇照
Q:您從 1994 年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想要拍攝《一九四二》,為什麼如此想要拍《一九四二》?電影的英文名是《Back to 1942》,面對曆史題材和具體的年代戲,您時如何把握年代感,以及通過哪些手段來處理,以求回到那個年代?

馮小剛:為什麼想拍這部小說呢,因為小說能讓我們看到一種别樣的認識,對民族性的認識。

其實最早在拍我的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之前,我就動了要把《一九四二》搬上熒幕的念想。在拍了十幾部電影之後,制作的經驗積累起來了,對于宏大場面的一個排程更成熟了,還有就是資金,最後能拿到一個很好的資金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

其實是過去一個很好的票房積累,使得願意給我這麼大的投入。當時每有一部片子上映,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我就想這又我們之後要拍的《一九四二》積累了很好的人氣和資本。

拍之前還開了一個座談會,大家開會的結論是:這小說不是我能改編拍好的。

會後劉震雲就問我,你怎麼想,我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弄,但我還是想拍出來。震雲說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把可能的事做出來,沒意思,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的事做出來更有意思。所有人都認為可能的事,你去做,做不做兩可,但所有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你去做,意義就更大。

然後我們就商量說,那個時候所有編劇、導演都是聰明人,現在所有的聰明的人都坐在飯店裡頭腦風暴,想點子,但咱們不是聰明人,咱們是笨人,笨人想寫一個故事有什麼辦法,那隻能是用腳走,把所有可能發生這個的地方,全部走一遍,在這個路上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這個故事的一個人,找到事,找到人物關系。我們6 個人組成一個小隊,把河南幾乎走了一遍、山西走了一遍、重慶、成都也都走了一遍。

前後去了兩次,加起來三個月的時間,從腦子裡一貧如洗,到慢慢的,老東家、地主婆出來了、地主家的閨女,然後佃戶一家,傳教士……一個一個人物在這條路上出來了。

劉震雲寫故事的時候,問他的外祖母:外祖母,你還記得那年我們村子裡逃荒的事嗎?1942 年村子裡逃荒人吃人的事嗎?外祖母怎麼說,她說,1942 年…人吃人的事,太多次了,我記不請是哪一年了。是以片子的結尾,原本是他問他母親災荒發生在哪一年,母親說太多回了,記不清是哪年了。

後來有人問我,那麼多好事不寫,你寫這糟心事幹嘛,當時這部片子上映後,也遭到了很多抨擊,豆瓣評分隻有6點幾,後來三年疫情一過,有一天我們發現他漲到了 8 點多分。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電影《芳華》海報

Q:《芳華》是您再次傾注全身心進行創作的作品,您的創作動機是不是正映照着您的自傳書名“我把青春獻給你”? 本片也借由人物命運在抒發着深切的孤獨和揮之不去的悲涼,這是英雄情結經曆時代變革後的宿命麼?此外,從市場反應看,影片在當時引發了特定年齡人群的懷舊青春熱,這其中,是否也是您在為自己立下青春寫照的紀念?

馮小剛:很多導演第一部電影是拍青春,但我是拍過很多電影後再返過去拍的,當時覺得要拍了,年齡越來越大,再不拍可能就忘了。

這部電影在上午場賣得很好,你們知道電影院上午場次一般是沒人看的,但這部電影吸引了退休的人去看。

這部電影讓我們發現,這一代人(60 後)并不是不愛看電影,而是說,沒有他們想看的電影。

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去看,因為這部電影拍的是青春。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副書記、院長,藝委會主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馮遠征      
名師簡介:馮遠征,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四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組副書記、院長,藝委會主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戲劇家協會主席。主演數十部話劇、影視作品。榮獲全國和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和北京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榮譽稱号,獲得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話劇金獅獎、電影金雞獎等國家級藝術獎項,以及中國藝術節觀衆最喜愛演員獎、華鼎獎、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上海國際電視節白玉蘭獎等專業領域獎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以下為馮遠征演講實錄,節選自《表演是什麼?》。 在影視行業中,人們通常會把表演分為話劇表演和影視表演,但其實無論哪種形式的表演,其教學階段或初期階段都離不開話劇,因為演員在學習期間要在教室裡或舞台上表演獨幕喜劇或話劇片段。是以表演就是表演,不應該分影視表演和話劇表演。 那麼表演是什麼呢? 表演是技術。 正所謂有一個詞叫“演技”。無論是表演系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博士生,這些學生們學的其實就是技術。當演員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後,更多的是用技術演戲,用技術來演繹喜怒哀樂。 比如說劇本要求演員一天拍三場哭戲,如果是一位剛開始接觸表演的演員,如果沒有掌握技術的話,哭完一次之後還要等很久才能醞釀好感情。但是一般的“老戲骨”可以做到,因為表演是可以通過學習,通過不斷地在鏡頭前打磨,掌握技術的。 表演是文化。 系統的表演文化的形成是靠實踐形成的,因為隻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總結出系統的理論性的東西。每個表演大師都有自己的一套表演、塑造人物的方法。在此前,經常會有一些藝術家開設表演研讨會、導演研讨會,梳理和總結藝術家的表演生涯、導演生涯、編劇生涯,然後再形成一套文字性的分析,進而流傳下來。這就是讓表演作為一種文化延續下去的重要方式之一。 表演是生活。 我們都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生活”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高于生活”是創作者經過提煉,把看似生活的場景複原到劇本中,以此說明一個問題、道理、态度,是以劇本中的人物看似生活,但他們所有的對話和行為都是有目的的。是以,所有的演員、導演、編劇在創作之前都要先體驗生活、深入生活,甚至可以為一部戲花費兩三年功夫,專注地去研究、體驗它。 拿我個人的例子來說,從1969年到1974年我在農村生活,這幾年我學會了插秧、捕魚、種各種蔬菜瓜果,當時覺得條件很艱苦,但是後來我很慶幸自己在那裡待了将近六年的時間,因為這奠定了我學會了幹各種農活。在2014年時,我拍了一部戲叫《老農民》,我們的拍攝地都是農田,當我拿着各種農具告訴其他人這個怎麼用的時候,他們很驚訝我會用。是以這就說明表演源于生活,我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經曆在幾十年後的演藝生涯中能夠用上。 表演是感性。 我們在表演中經常會靠什麼去演繹人物?我們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是什麼狀态?我們會不會被劇情、人物吸引?這都是感性的判斷。表演也是一樣,在演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即興表演,這就是你對環境、對手表演的感性的認知,由此會調整表演。 表演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出話劇,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演出,雖然都是同樣的情節和台詞,但是觀衆不同,他們的反應不同,是以演員的心态就會不同,語言節奏也會不同。如果發生舞台事故,這同樣要求演員要有很強的感覺,迅速做出調整。 表演是理性。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以影視表演為例,一個演員在不出戲的前提下,需要控制自己的排程,保持和攝影機的距離、注意光線的角度等等問題。再看話劇表演,演員在側身表演時,最好保持45°角,好讓觀衆看清自己的表演;在對手說錯台詞時,要引導他把對的台詞說出來。這些都需要控制。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馮遠征聲情并茂地講述德國進修時期的體悟      
我曾經在德國進修表演,學的是格洛托夫斯基的方法,更加關注身體的表現力。這種方法認為人經過熱身,不斷超越身體極限,可以讓身體的能量是無限的。它是通過系統的32個動作,一套熱身完成之後,再進行發聲、台詞的訓練,最後到表演,肌肉都是松弛的,在舞台上會很有爆發力。而這些動作中很多都融合了中國的氣功和印度的瑜伽,是以其實我們在學習西方的同時,西方也在學習着我們。


        
馮小剛 & 馮遠征:導演的藝術與表演的藝術 - 鳳凰藝術
▲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班十四周年慶典海報      
據了解,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班是北京電影學院于2010年開創的“影視+金融+科技”的全新模式商學院。導師521人(次),逾千名優秀畢業生迄今為止已經為行業創作出優秀及獲獎作品1000餘部。校友們憑借對影視行業的熱愛、專業和對金融知識的實踐運用,已成為推動中國影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新時代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更是順應“數字+文化”的發展趨勢,秉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之理念,聚焦“對電影産業的未來進行創新性投資”之目标,在“影視+金融+科技”新模式的深化與提升上持續發力,不斷提升中國影視産業發展的内生動力,展現文化産業在新質生産力高效能發展中的創新作用。
學院亦開通綠色通道,助力更多熱愛影視的校友或專業人士進行交流,綠色通道資訊如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4号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
微信綠色通道:15901463769 (劉老師);郵箱:[email protected]      

(鳳凰藝術 綜合報道 編輯/索菲 責編/索菲)

鳳凰藝術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藝術對話平台

藝術|展覽|對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