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史英華】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再讀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作者:方志四川

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

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

——再讀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吳中桦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熱情,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棘手的民族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會不斷發展中逐漸予以解決的道路。伴随這個過程,一個由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的理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也應運而生。1988年,費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發表了其在國際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界引起巨大反響的著名論文《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文章發表後30多年的時間裡,學術界對民盟先賢費孝通提出的這一理論做了多次學術探讨,盡管探讨和研究總是分歧與共識并行,但是它們都促使這一具有結構論特點的理論體系日臻完善。

民盟成都市武侯區總支收藏着民盟先賢費孝通的幾份史料,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費孝通先生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執着性,為中國社會學的奠基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史料一:1957年發表《關于社會學,說幾句話》

【文史英華】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再讀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1957年2月20日,《文彙報》發表費孝通文章《關于社會學,說幾句話》(民盟成都市武侯區總支藏)

1957年2月20日,《文彙報》發表費孝通文章《關于社會學,說幾句話》。他在文中寫道:“我們是用人類學的方法來調查研究中國現代社會的社會學……”“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生産關系。生産關系的改變又要求其他方面的各種關系産生相适應的改變。這些變化都存在着客觀的規律,我們如果能掌握着這些客觀規律,那麼改造起來就順利些,如果摸不清這些規律,我們就會吃虧。”

他也研究了政治關系,講到“我最近調查了一些黨和非黨的共事合作關系,我意識到這裡有一門很複雜的學問,那就是怎樣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裡的人民内部的政治關系。這問題可以包括更多的内容,好像人民代表大會制的運用、民主黨派的互相監督等……這些都是人類的新問題,是在階級消滅後人和人政治關系的問題。”

他還講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要采取科學的态度和實事求是的調查:“存在于人和人之間一種很重要的關系,但是認真地作為一種社會生活的重要部門來加以調查研究卻就很少了。現在不論是哪個地方,戀愛問題、婚姻問題、夫婦問題、養老問題、兒童問題等都有一大……社會進步得這樣快,這些方面都需要建立起和新的生産關系相适應的關系,而新舊交替之際,出現這些混亂現象是難免的。不采取科學的态度,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這些問題得不到妥當的解決,搞得許多人生活不安定,思想波動,甚至違法亂紀,對社會主義建設是很不利的。”

費孝通先生希望在科學院裡成立社會學研究所,也提出研究要有組織,有上司,有計劃地進行。

費孝通先生在文章開頭寫道:“最近吳景超先生在建立設上把社會學的地位問題提了出來”。吳景超(1901—1968),安徽歙縣人,中國社會學家。吳景超也是民盟盟員,1952年吳景超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上海市常委、民盟第二屆中央委員和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吳景超作為中國第一代的社會學家,是中國20世紀上半葉研究都市社會學最主要代表人物,側重于從經濟的角度來研究社會,特别是都市社會,還探讨了理想都市等問題。

史料二:1981年費孝通獲國際人類學的最高學術榮譽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

【文史英華】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再讀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1981年11月4日,《南甯晚報》報道費孝通先生獲得國際人類學最高學術榮譽獎(民盟成都市武侯區總支藏)

1981年11月4日,《南甯晚報》發表新華社新聞稿:大陸著名社會人類學家費孝通将接受國際人類學的最高學術榮譽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他是中國第一位接受這項榮譽的學者。

史料三:1991年《費孝通提出中華民族多元化一體理論》

【文史英華】中國學者自己創立的旨在解決中國自身民族問題——再讀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1991年5月29日,《解放日報》報道《費孝通提出中華民族多元化一體理論》(民盟成都市武侯區總支藏)

1990年5月29日,《解放日報》發表《費孝通提出中華民族多元化一體理論》的新聞報道。其主要論點可概括為: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内56個民族的民族實體,并不是把56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56個民族已結合成互相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民族實體裡所有歸屬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即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這個論點後被陳連開先生引申為民族認同意識的多層次論。多元一體格局中,56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

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進制,但它發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合成一體。

高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不同層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可以各自發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是以高層次的民族可說實質上是個既一體又多元的複合體,其間存在着相對立的内部沖突,是差異的一緻,通過消長變化以适應于多變不息的内外條件,而獲得這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長時期形成的,那麼放眼未來,中華民族的格局會不會變?它的内涵會不會變?費孝通先生講到,首先應當指出,中華民族在進入21世紀以前已産生了兩個重大的質變。第一是過去幾千年來的民族不平等的關系已經不僅在法律上予以否定,而且事實上也作出了重大的改變。第二是中國開始走上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費孝通先生認為,一個社會越是富裕,這個社會裡的成員發展其個性的機會也越多。相反,一個社會越是貧困,其成員可以選擇的生存方式也越有限。隻有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中華民族現在、将來都将是一個百花争豔的大園圃。

結語: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創始者

費孝通(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創始者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45年加入民盟,1986年,任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1987年1月,在民盟五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曆任民盟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96年11月26日,民盟七屆五中全會接受費孝通辭去主席職務。後任民盟第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費孝通一直緻力于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堅持深入實際從事社會調查,提出了“五髒六腑”說。費孝通認為重建一個學科,在組織結構方面,必須有五個要件:建立學會,為專業人員和支援這門學科發展的人提供交流機會;建立研究機構;建立培養人才的社會學系;此外還有設立圖書資料中心和學科的專門刊物和出版機構,并按這一思路逐一落實。1979年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成立,費孝通任會長。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社會學研究所,費孝通任所長。

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從曆史上看,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貢獻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49年前,費孝通關于社會學的大部分經典之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皇權和紳權》等,都是在這個階段發表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以前,這是費孝通經曆坎坷的一段時間,盡管身處逆境,他還是仗義執言,提出“為社會學說幾句話”“再為社會學說幾句話”。第三階段是1979年改革開放後,費孝通重建中國社會學的一段時間。費孝通為今日中國社會學作出了總體設計,勾畫了今日中國社會學的藍圖,确立了中國社會學的實證風格。為解決社會問題、醫治社會疾病出謀劃策。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吳中桦(中鐵隆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民盟盟員,進階經濟師,全國注冊安全工程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地方志學會會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