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丨一條活力河,奏響時代之歌

作者:網信寶坻

 一條活力河,奏響時代之歌

  —— “千年運河·魅力天津”系列報道之二

文化中國行丨一條活力河,奏響時代之歌

古文化街外景。

  大運河,風景古今輝映,文化曆久彌新,活力日益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并要求把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同生态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高位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出台了《天津市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将運河沿線自然資源、文化遺産、人文内涵等“無縫銜接”,以點帶面、串珠成鍊,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形成一批展現運河曆史風貌、呈現津沽文化風采、彰顯津沽文化價值的文旅項目和文藝作品,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讓大運河煥發出時代新風貌。

  這條從曆史深處汩汩而來的“黃金水道”,在新時代的畫卷裡,正激情澎湃地書寫運河的當代價值,铿然奏響運河的時代之歌。

  講好津門故裡的“運河故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大運河作為活态的文化遺産,這裡的人、這裡發生的故事,在一代代人的傳頌中,成為曆史傳奇,也活化為人們内心深處的風景。

  徜徉在素有“運河明珠”之稱的西青區楊柳青鎮,滿是古樸厚重的運河氣息。

  “接新娘子喽!”北京遊客肖潇來楊柳青鎮遊玩,驚喜地發現石家大院正在“辦喜事”。盛裝接親、花廳對詩、戲樓觀禮……原來,這是一場名為《石府良緣》的沉浸式民俗文化演出。演出融合了戲曲、曲藝、尚氏絨喜花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遊客化身賓客參與互動和表演。曆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讓“賓客”們在喜慶熱鬧中體會運河人家的風俗。

  與肖潇走“陸路”到楊柳青鎮不同,市民吳茜是沿“水路”而來的。今年5月,海河遊船“楊柳青運河文化一日遊”線路推出。遊船從古文化街碼頭出發,駛過海河、北運河、子牙河,沿途有獅子林橋、天津之眼等津門地标,還有綠樹成蔭的自然風光,伴随遊人抵達楊柳青白灘寺碼頭。遊人登岸後,遊覽楊柳青莊園、楊柳青民俗文化館,體驗楊柳青木版年畫制作……由“陸路”到“水路”,内容多樣的旅行方式,俨然成為了解津門運河文化的新導航。

  運河文化多風采,流傳千載總有“新”。“一個胖小兒多喜慶,懷抱錦鯉撲騰騰……”伴随着悠揚的評劇唱腔,一幅幅楊柳青木版年畫在舞台上“動”起來。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創排的《楊柳青傳奇》創新融合楊柳青木版年畫與評劇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一經上演就收獲好評。這台描繪運河沿岸故事的“津味文化特産”吸引了不少外地觀衆。該劇主演、劇團團長王冠麗表示,近期又對該劇進行了打磨,後期計劃推出沉浸式演出版本。

  悠悠運河赓續千年文脈,也潤澤着津沽的文藝創作。話劇《俗世奇人》改編自馮骥才同名短篇小說集,原著裡數十位奇人各不相關,而大運河給主創人員帶來豐富的靈感,他們将故事背景置于運河沿岸,通過運河邊“炮打燈酒館”裡的奇人奇事頌揚真善美、展現津沽文化;天津人藝演出的話劇《運河1935》集結京津冀三地優質演藝資源,鮮活呈現運河兒女動人心弦的時代故事;由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河北民族樂團聯合演出的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合三地之力奏響運河華彩樂章。

  這些文藝作品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精神與内涵,在百姓喜聞樂見的演出中,讓人們感受到流淌在千年運河裡的純美風情和生命活力。

  繪制運河鄉村的“詩和遠方”

  大運河滋潤了兩岸土地,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運河邊的美麗鄉村成為遊客向往的“詩和遠方”。

  早春時節,在永定河、北運河交彙處的北辰區龐咀村,綿延的海棠花海引人注目。龐咀村不但有海棠藝術園、牡丹芍藥園,還有“小清新”風格的民宿、“藝術範”的展覽館以及老味大饅頭等多種美食。農民豐收節、海棠花藝術節、牡丹芍藥花節等文旅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這裡感受運河村落之美。

  春夏之交,2024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在西青區第六埠村舉行。4公裡的健步走路線沿運河水系設定,沿途時而是綠油油的小麥,時而閃現“小荷才露尖尖角”,擡頭望去,還有形态各異的風筝随風起舞。“健步走強身健體,運河風景賞心悅目,真是讓人身心舒暢!”參加活動的市民黃瑩鴻高興地說。

  運河是沿岸村落的“生活”,也是鄉村旅遊的“春水”。運河水從靜海區陳官屯鎮穿流而過,讓蔬菜種植業、蔬菜腌制業成為當地特色。随着時代發展,陳官屯鎮建設12.5公裡兩岸“綠色走廊”,打造運河文化觀光旅遊帶。2016年開館的陳官屯運河文化博物館,是全國首家鄉鎮級運河文化博物館,館内的文物、設計巧妙的地面微縮運河與牆面浮雕交相輝映,再現了運河的輝煌曆史與文化内涵。

  “靜海區境内大運河全長49公裡,流經6個鄉鎮,在陳官屯鎮最長,有12.5公裡。大家看腳下這條微縮運河,它講述了陳官屯鎮因運河而興……”博物館裡,青年幹部姜懿珊講起大運河來如數家珍。姜懿珊并非當地人,但自從去年來到陳官屯鎮工作,運河文化就流入了她的生活與心間。她聽同僚們講運河故事,和鄉親們聊民俗民風,細讀《陳官屯史話》等書籍,還參與巡河護河工作。她把對運河的點滴感悟融入講解,希望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得以傳承。據館長陶夢振介紹,陳官屯運河文化博物館開館以來已接待海内外遊客40餘萬人次。

  流淌的運河水連通京津冀。“通武廊旅遊發展聯盟”自2017年成立以來,推出古韻傳道非遺之旅、詩畫鄉土運河之旅等10條精品旅遊線路,推動三地文旅項目關聯。武清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福剛說:“武清區深挖用好運河沿線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持續深化農商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年旅遊接待人數已由420萬人次增長至1200萬人次,遊客中約七成來自京冀兩地,2023年旅遊收入超50億元。今年‘五一’期間舉行的2024年‘通武廊’文旅交流季暨第二屆大運河文化節,百餘項文旅活動廣受歡迎,‘五一’期間全區主要景區景點和商貿場所累計接待遊客81.4萬人次,實作營業額2.1億元。”

  重塑“古今交融”的文旅空間

  北運河、南運河、子牙河,三河交彙處,是被譽為“天津搖籃”的三岔河口。三岔河口西側,就是著名的津門故裡——古文化街。

  這裡有600多年曆史的木結建構築——玉皇閣,有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築群——通慶裡,有移植重建的天津近代第一家官辦金融機構——官銀号……在天後宮山門前,兩根26米高的幡杆作為漕運時期的“燈塔”見證了昔日的繁華。

  如今,古文化街依然人流如織、熱鬧非凡。逛逛老建築、轉轉非遺老字号、品品津味美食,一路走下來,遊人感受到說不盡的古味、津味、文化味。穿梭在古色古香的門樓中,行走在鱗次栉比的店鋪間,果仁張、泥人張、楊柳青木版年畫、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聯升齋刺繡等非遺老字号随處可見,在街上還時常會遇見年輕人正以古風裝扮拍攝潮流大片、網紅主播正在直播表演。時尚元素為這條老街注入了時代活力,古今交融的獨特風景吸引八方來客。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古文化街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韻味的城市,要保護和利用好曆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

  為擦亮老城廂旅遊名片,南開區持續推動鼓樓—古文化街片區建設提升,先後出台專項規劃,努力打造集文化展示、商業休閑、旅遊體驗等多功能互相融合的“三岔河口核心展示園”。

  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敬說:“為了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我們舉辦了鼓樓新春燈會、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遊節等系列活動,通過非遺文創展賣、手作體驗互動、地方美食品嘗等各類市集活動以及文化戲曲表演、民俗花會展演,讓遊客近距離感受‘最天津、最民俗、最有煙火氣’的古街。”

  據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古文化街接待遊客183萬人次、銷售額1.62億元,比2019年分别增長37%、466%;今年“五一”期間,古文化街接待遊客122.4萬人次、銷售額1.08億元。

  日月更疊,悠悠運河水不斷更新城市文化注腳,重塑城市文旅新空間。如果說古文化街上演着古韻今傳,那麼同處三岔河口一帶的天美藝術街區則是運河文化的又一種當代演繹。

  去年年底,天美藝術街區項目展示區對公衆開放。這裡将棚改邊角地塊打造成音樂酒吧,将原天津第二醫院鍋爐房和醫廢處置間改造為藝術空間,将路段景觀融合藝術元素更新為街角美術館,畫作、雕塑、園林巧妙植入,文化、藝術、商旅有機融合,給大運河沿線的城市更新畫卷增添了創新活力與藝術色彩。

  在街區内的音樂酒吧“降噪工場”,藝術氛圍與悠揚樂曲令人陶醉。“90後”田穎是歌者也是降噪工場主理人,三岔河口、運河沿線的曆史底蘊吸引她來到天美藝術街區。田穎說:“街區周邊的景緻和人文曆史堪稱天津的一張文旅明信片,在這樣的氛圍中,相信我們可以打造出更有品位的天津本土音樂品牌。”

  降噪工場開業的第一個月,有三成觀衆來自外地,北京、河北、山東、四川等地的遊客在音樂中留下津城記憶。運河畔,五湖四海的朋友因音樂結緣,年輕人為古老運河風情奏響現代旋律。“我們希望給更多人提供遠離喧嚣的解壓方式,用品質音樂給遊人的津門旅程呈現驚喜的一站。”田穎坦言。

  熙攘繁盛的都市景色中,亦有如詩如畫的生态風光。大運河碧波蕩漾,堤岸上桃花盛放。“桃花堤有着數百年曆史,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紅橋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劉志堅說。今年,該區舉辦了第33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遊節,以桃花堤、西沽公園為主會場,多家商業綜合體為分會場,還串聯了天子津渡公園、北洋大學舊址等文旅資源。其間,主會場共接待遊客64.8萬人次;天津陸家嘴商業中心客流量同比增長39%,銷售額同比增長70%;鵬欣水遊城客流量同比增長10%,銷售額同比增長12%。遊人們賞美景、品文化、享美食,運河文化、自然風光、商旅消費相得益彰。

  水脈連文脈,文脈引人來。如今,沿着運河去尋找詩和遠方的人越來越多:登上遊船,感受天津河海共生的别樣運河風情;走進劇場,欣賞千年運河演繹的傳奇;漫步河邊,聆聽城市景觀中蘊藏的運河脈動;徜徉鄉間,品味樸實真切的運河饋贈……新時代的運河故事正在一個個文化地标中、一段段津沽旅程中書寫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