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作者:北京東城

褲子不合适,路口裁縫鋪就能改;自行車壞了,路邊的修車師傅很快修好;電腦“罷工”了,逛超市的同時順便拿到攤位維修……在日常生活中,“小修小補”攤位提供的服務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關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近年來,東城區持續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闆,為“小修小補”攤位找到合适的經營場所,穩定租金扶持商戶,既滿足居民需求,又促進業态良性發展。如今,“小修小補”正有序回歸百姓生活,為老城增添濃濃的煙火氣。

便民綜合體

“小修小補”服務應有盡有

走進北新橋街道的便民綜合體——天澤祥鮮彙生活超市,十幾個店鋪沿着超市入口的走道有序分布:修鞋、修鐘表、配鑰匙、皮具護理、修手機、修電腦、縫衣服……各類“小修小補”服務應有盡有,友善着附近4個社群、2萬多名居民的日常生活。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天澤祥鮮彙生活超市前身是天澤祥菜市場,2018年轉型提升為5200多平方米的綜合體。作為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之一,北新橋街道對便民綜合體的“小修小補”業态進行了集中整合,不僅保留了菜市場原來的老商戶,還将平房區違規經營的攤位逐漸引導至便民綜合體内合規經營,讓居民們在去超市買個菜的工夫,順便就能修修補補,“一站式”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師傅,我的手表帶壞了,您幫忙修修。”臨近中午,居民馬大爺拿着一塊手表來到鐘表維修攤位,從業人員翁師傅檢查後發現表帶的銷子斷了,熟練地更換了配件,不一會就修好了。“這塊手表陪伴了我20多年,已經戴習慣了,舍不得換掉,幸虧家門口有維修攤位,真是太友善了。”馬大爺戴上手表,滿意地付了錢。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翁師傅在北新橋街道從事鐘表維修已經19年,祖傳的修表手藝使他赢得了居民的認可,寬敞的修理台上擺滿了各種工具,新老顧客絡繹不絕。“一開始店鋪環境沒有這麼好,攤位面積比現在小一半,而且沒有空調,冬天冷夏天熱。”翁師傅說,綜合體建成後,在街道社群的協調下,他将維修店搬了進來,工作環境大幅提升。

和翁師傅一同入駐綜合體的,還有很多從事修鞋、配鑰匙、改衣服、修手機的師傅們。孔令華的裁縫鋪在這裡頗受歡迎,不僅能縫縫補補、幹洗衣服,還能定做服裝,服務價格就貼在店門口,童叟無欺。“來我這兒的基本都是周圍的街坊,因為價格比較公道,是以好多回頭客。”談話間,一位奶奶來取褲子,孔令華已經把褲子按奶奶的要求改好、疊放整齊,收了15元。時間久了,孔令華跟不少老顧客處成了朋友,誰家要是缺個針頭線腦、紐扣布條,他會毫不吝啬地贈送。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小修小補”利潤低,屬于“低頻剛需”的業态。為了讓商戶穩定下來,北新橋街道為長期經營者提供了實際的幫扶和支援,包括申請補助、租金優惠等政策。在多方努力下,天澤祥鮮彙生活超市的“小修小補”生意穩定,業态種類不斷增多。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我們以海運倉社群居民‘議事廳’為平台,定期召開居民懇談會,聽取居民意見及建議,根據居民訴求清單,堅持‘查缺補漏’,居民‘缺什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補什麼’,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與内容。”北新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街道将繼續推進基本保障類業态網點建設,讓更多市面上不好找的“小修小補”業态回歸到便民綜合體裡。

“社群移動驿站”

更新“小修小補”攤位

在建國門街道新開路胡同西口,有一個修車攤。上午10點,楊師傅正低頭修着一輛自行車。“楊師傅,有扳手嗎?”“您幫忙看看我的車是什麼問題?”……不時有居民推着車過來,“稍等啊,馬上!”

楊師傅今年44歲,而他的攤位在建國門一帶已經經營了20年。“攤位原來在西總布胡同,修車幹活難免看起來有些‘髒亂差’,街道幫我們更新了攤位,搬到新開路胡同西口,不僅能繼續為老街坊服務,還能友善更多騎友。”楊師傅對記者說起自己的擺攤經曆。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居民離不開的修車、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便民服務通常散落在街巷胡同内,也常常伴随着“跑馬圈地”等問題。據了解,建國門街道平衡“美觀”和“便民”兩大需求,近年來對小修小補攤位進行統一更新、規範、設計,為攤位配備可移動多功能“組合櫃” 。

在楊師傅的攤位,記者看到,現場立着幾個不鏽鋼“組合櫃”,櫃子表面幹淨整潔,櫃子裡面的結構則是按需設計,可擺放修車、配鑰匙、換鎖等工具;中間支着一把大大的厚布遮陽傘,能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片清涼;地上擺着一些常用的修車工具和幾把矮凳……構成了楊師傅的一片修車小天地。

“建國門地區環境整治提升後,過去以攤位形式存在的自行車修理點、修鞋點等就顯得與城市環境‘格格不入’,但一律取締又無法滿足居民們的日常需求。是以,我們堅持‘未呼先應’理念,設計投入‘社群移動驿站’,做到一箱多用、一櫃多用,功能齊全,操作便利,移動便捷,把公共服務設施規範起來設計成一個街區景觀,與城市環境融為一體,既保證街面的整潔美觀,又能更好地整合便民服務資源,增強居民群衆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建國門街道市民活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楊師傅就是‘楊大夫’,專門給車治療疑難雜症。”一位住在東總布胡同的老街坊路過攤位時對記者說。不難看出,周邊居民對楊師傅修車手藝十分肯定。一個小小的修車攤位,不僅承擔着修修補補的功能,還是一個連接配接周邊街坊四鄰的紐帶。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楊師傅每天堅持“上班”,一般早上8點來修車攤,晚上8點甚至更晚收攤兒回家。同時,他的手機号碼一直留在攤位醒目位置,為居民24小時暢通。

近年來,在長安街上騎行的騎友越來越多,當車壞在半路上,心裡别提多着急了。楊師傅的修車攤,解了很多騎友的燃眉之急。“通過在手機地圖上搜尋‘便民修車’等關鍵詞,就能找到我們。”楊師傅說,街道給小修小補攤位統一設計、更新後,遠近顧客都來找他修車。

據了解,建國門街道共有8個這樣的點位,均位于社群胡同口處。街道還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攤位人員進行專業技能教育訓練,并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推動社群便民服務水準不斷提高。

“網紅”裁縫鋪

一針一線縫出生活幸福感

“葉師傅,我那褲子改好了嗎?”“衣服我先放這兒,買完菜回來再找您量尺寸。”……在幸福大街與東壁街的交彙處,一間20平方米的裁縫鋪内擠滿了人。店主名叫葉志良,因為一位視訊部落客給店鋪起名為“幸福大街裁縫鋪”,他仿佛一夜之間成了“網紅”,市民紛紛慕名前來定制和改制衣服。

51歲的葉志良從小跟着爺爺學裁縫,襯衫、外套、演出服都能做,“我還在上海跟着旗袍師傅專門學了四年,相聲演員的大褂、話劇演員的劇裝我都能做。”葉志良說,前些年做成衣的人少了,都是附近居民來改補的。從去年7月份開始,因為有人拍了視訊發到網上,客人比以前多了三四倍,基本上都是大學生,天津、深圳、廈門的都有。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和記者對話的時間裡,葉師傅的手一直沒停。将一條麻質長褲鋪平、對齊、畫線、下剪後放在縫紉機上。随着縫紉機嗡嗡作響,一條褲子十幾分鐘就被裁剪得正合客人要求,“熨燙後,完全看不出修改的痕迹,葉師傅這手藝沒得說。”市民餘天竹說,葉師傅在北京做裁縫已經有20多年了,他們不少客戶都和葉師傅成了朋友。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現在,市面上定制一條旗袍要四五千元,“到我這兒可以省一半,手工盤扣都是我自己做的。”因為有了網絡,葉師傅的客人現在有一半都是“00後”的年輕人。“一位天津大學的學生剛剛用微信給我發來一張旗袍的照片,想照着那個樣子做一條。”面對這些素未謀面的客人,葉師傅每次都耐心地用視訊指導對方量體。最快的時候,葉志良兩三天就能完成一件旗袍的制作。“我的夢想是開一家自己的旗袍店。”葉志良說。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每天從8點多開門到晚上10點多閉店,一個工作日能接待七八十位客人,一個冬天能做四五百件羽絨服,經常有人問葉師傅:“您生意這麼忙,還接這種‘小修小補’的活兒圖什麼呀?”葉志良深有感觸地說,衣食住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衣,其實很多老百姓拿着三四十年前的衣服來改并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儲存心中的那份記憶。

改褲腳、扡褲邊等縫補類的活,葉師傅幾年都沒漲過價。“都是過日子的老百姓,從沒想過成為網紅店以後漲錢。”葉志良說,“我願意幫助大家留住記憶中的幸福感。”

家門口的修車鋪

上門服務超萬次

下午2點半,B+修車鋪的姜豔來師傅帶着裝置從店鋪出發,前往和平裡社群五區為居民提供上門修車服務。“師傅,我的車打不着火了,您幫我看看。”車主張鳳向姜師傅說明汽車的“病症”。“管家都跟我說了,應該是電瓶沒電了。”姜師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外接電源給汽車電瓶充電,不一會兒,汽車就“藥到病除”。張鳳笑着說:“謝謝您,‘家門口’有個修車鋪,就是友善。”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B+修車鋪位于和平裡街道和平裡南街南側,為周邊兩公裡以内的車主提供上門修車服務。張鳳說:“以前修車都要把車開到很遠的修車店。自從有了B+修車鋪,在‘家門口’就能修了,而且師傅們随叫随到,有一次晚上車胎紮漏氣了,我給管家打電話,很快師傅就上門給修了,特别友善。”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張鳳口中的管家式服務也是B+修車鋪的一大服務特色。B+修車鋪管家主管楊璠介紹,從線上咨詢開始,到進店修車、修車等候、完成離店,再到後期的維修品質回訪,修車鋪都有專人負責,提供管家式服務。楊璠說:“我們修車鋪的營業時間是上午8點半到下午5點半,但是線上管家一對一咨詢服務會持續到晚上9點半。有的附近的居民車主跟管家聯系得比較多,比較熟悉了,可以随時通過微信或者電話找管家幫忙。”據統計,2023年全年,B+修車鋪為車主提供管家式服務達11800人次。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不隻是修汽車,自2018年開業以來,B+修車鋪為附近居民幫了不少忙。B+修車鋪服務部主管張鵬說:“有一次,在附近住的一位奶奶坐着新買的電動輪椅來到店鋪找我們幫忙。她擔心輪椅的電瓶露在外面,下雨會給淋壞了,問我們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其實是沒有任何影響的,但是為了讓奶奶安心,我們的修車師傅用防水布把電瓶包上了,還把輪椅的電線都重新固定了一遍,老人這才放心。”多年來,像免費幫居民車胎打氣這樣的小忙,張鵬已經記不清幫了多少次,“都是舉手之勞,能幫我們都會幫的。”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

與B+修車鋪相鄰的是“我與地壇”咖啡廳,這是修車鋪專門為車主打造的休息區。“在咖啡廳,車主們可以自在舒适地坐在沙發上品一杯咖啡,看一本書,享受一個安心停留的等待場所。我們還會不定期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音樂會等,車主和附近居民都可以參與其中。”B+修車鋪的創始人蔔天是土生土長的東城人,他說:“B+是Plan B plus的縮寫,我們希望在傳統汽車維修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産品+體驗+服務的方式,打造一家精品修車鋪,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小修小補”回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添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