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作者:綜藝報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這是一家不說“歡迎光臨”的酒店,一群與疾病抗争的人們互相扶持,溫馨感人的生命故事就此上演……由韓三平監制,劉博文執導,黃軒、柳岩、劉洋、張哲華、董寶石等出演的現實題材電影《來福大酒店》6月28日全國上映。影片圍繞“病友之家”展開,讨論生死、親情及個人成長等話題。近日,《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接受《綜藝報》專訪,分享影片幕後創作故事。

故事取材自真實新聞

雖然名為“來福大酒店”,但片中故事發生地其實是一間小旅館。因為開在醫院旁邊,它成為往來病患的“病友之家”。病人們在此互相取暖,尋找生的希望。

故事開篇,刑滿出獄的三青(黃軒 飾)為了給父親籌錢,被老熟人王達基(董寶石 飾)安排卧底到“來福大酒店”,試圖攪黃旅店生意,迫使店主小琳(柳岩 飾)同意拆遷。但朝夕相處中,三青不僅與旅店成員漸生情誼,更見證着店裡來往客人的生命故事。一面是朝夕相處勝似親人的病友,一面是老熟人抛來的賺錢橄榄枝,他究竟該何去何從……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影片直面生老病死等社會議題,講述普通人守望相助的故事,引發觀衆情感共鳴。導演劉博文是90後,2017年由他執導的高分網絡電影《哀樂女子天團》,同樣關注生死命題。談及《來福大酒店》的創作初衷,劉博文表示,“我個人對此類題材比較關注。随着年齡增長,對這一主題也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在父母老去的過程中,更明白了應該珍惜當下。”

日常創作觀察,劉博文和《來福大酒店》的另一位編劇姚冠辰,偶然間看到“病友之家”“癌症旅館”等社會新聞——許多大城市的醫院附近,來自五湖四海的病人因為候診、治療,會聚在一家家小旅館裡。劉博文深受觸動,決定将故事搬上大銀幕,“我找到了一個切入生死議題的好切口。”

影片主人公三青是一位刑滿釋放人員,“他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卻陰差陽錯地走進生命力極強的‘來福大酒店’,逐漸被感化,最終找到自己的價值,有勇氣重新面對人生——這個題材很有生命力,滿足了我對于生死話題的表達。”劉博文說。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創作劇本前,劉博文等主創調研走訪了北京、黑龍江等地的病友旅館。他們與旅館老闆深入交流,了解“病友之家”營運模式;住進病友旅館,觀察病患和家屬的互動;走訪醫院醫生,了解病患就醫細節。主創團隊收集了大量真實、生動的素材。劉博文表示,劇本将素材融合、再創作,将真實故事進行藝術化呈現。

影片在大連取景拍攝,片中主角都講着一口東北話。“東北人天生有一種松弛和樂觀的态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化解。這種特質與電影想傳達的樂觀、積極精神非常契合。”劉博文說道。

黃軒、柳岩突破形象

诠釋全新人物

演員黃軒一改往日形象,挑戰脾氣火爆又充滿正義感的“社會哥”三青;柳岩則诠釋大膽潑辣又嘴硬心軟的老闆娘馬小琳,兩人演繹極具反差感,戲劇張力拉滿。

“三青這個人物像一匹孤狼,他内心善良、正直甚至柔軟,但外表又有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他身上有一些執拗、神經質的部分。”劉博文談到角色塑造時表示,黃軒的表演有一種“令人心疼”的特質,與角色高度契合。“準确地傳達了人物的複雜和細膩。”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作為“來福”大家庭的主心骨,柳岩飾的馬小琳也曾遭遇病痛折磨。是以,她深知來福大酒店對于病友的意義與價值,堅定地選擇将其經營下去。“小琳是一個生命力頑強,獨立而有主見的女人。她其實是被‘火種’照亮過的人,是以她要把這份愛,用自己的方式延續,努力幫助她認為重要的人。”劉博文表示,柳岩曾有護士工作經曆,是個特别接地氣、有煙火氣的演員,“她與角色也十分契合。”

影片還刻畫了鮮活的病友群像,如風趣豁達,說出金句台詞“不怕死,怕的是等死”的傅爺;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選擇帶母親“回家”的毛會計;看似無理取鬧,實則孤獨使然的老頑童“老石”;慈愛溫柔的秀梅等等。在劉博文眼中,“來福大酒店”仿佛一座生命旅館,容納各色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指向生命的尊嚴和意義。他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引發觀衆思考,鼓勵大家以積極的态度面對人生,盡興而活。

對話劉博文:不消費苦難,用電影溫暖人心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綜藝報》:影片故事傳遞了怎樣的主題?

劉博文:這是一個關于家、成長和尊嚴的故事。在病友之家裡,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有尊嚴。毛會計的母親臨終前不願躺在重症監護室、用儀器維持生命指征。對她來說,生存品質比活着更重要。豁達的老傅也一樣,他覺得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又如三青,他一直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得到父親的認可。這些人物都有對“家”的渴望,他們在來福大酒店這個臨時大家庭,感受了溫暖和力量。中國人骨子裡對家有着不可割裂的情感,團隊沒有刻意為之,但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家”這個主題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綜藝報》:為何采用輕喜劇風格?

劉博文:我們不想給觀衆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更不想消費苦難,賺取觀衆眼淚。是以,創作團隊選擇了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希望觀衆能輕松入場,看完之後收獲滿滿的正能量。

旅館場景設計和畫面表現上,我們采用了表現型現實主義方法,融合“癌症旅館”特點,但又未完全追求現實主義。電影講述的既非童話故事,也非紀實文學,是以雖然包含種種社會現象,但表達方式是真誠而溫和的,更側重于傳遞向上的力量。

《綜藝報》:介紹一下片名的由來?

劉博文:首先,我們想到了英文“Life Hotel”,它非常貼近電影主題。在選擇中文名時,“來福”與“Life”發音相近,且中文“來福”寓意着幸福和吉祥,這與影片情感表達相契合。當然,“大酒店”是一種自嘲,它實際上是一家小旅館,但其中醞釀着大愛,是以片名定為《來福大酒店》。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
專訪《來福大酒店》導演劉博文:聚焦“病友之家”,傳達積極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