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作者:酉陽釋出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第一百三十八期

酉陽陽戲——

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坐标:小河鎮桃坡村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出于川西,言劉蜀後主時所傳其法,生旦淨醜,插科打诨,謂之上川教”。——關于酉陽陽戲的源流,唐書《酉陽雜俎》中有這樣的記載。流傳于酉陽自治縣境内的面具陽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經過三千多年的口傳心授、歲月洗禮,它已融入土家民族的血液裡,在生旦淨醜中演繹着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

源遠流長 獨一無二

酉陽陽戲,亦稱面具陽戲、臉殼戲,是一種集祭祀禮儀與戲劇藝術于一體的宗教色彩濃厚的民間戲劇,系酉陽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因獨具特色而“一枝獨秀”,被稱為酉陽的“文化地理标志”。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

酉陽陽戲源于上古時期的“傩儀”,既保留了傩戲的精華,又融合了地方土戲和花燈唱腔特色逐漸演變而來。酉陽陽戲起始流行于酉西一帶,無固定劇本,全憑口傳心授。據陽戲藝人介紹,祖輩口傳的陽戲成型于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倡導,在白馬堂啟教,供奉關勝帝君。

酉陽陽戲廣泛分布于小河、銅鼓、丁市等鄉鎮,又以桃坡等村的陽戲最為典型。2021年,酉陽陽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唱念做打 自成體系

戲劇表現手法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酉陽陽戲也不例外,且對這四個方面要求較高。千百年來,勤勞樂觀的土家兒女在唱念做打、載歌載舞中笑對生老病死、富貴榮辱,詩意地栖居于這片奇麗的山水間。

據介紹,解放前小河鎮桃坡村陽戲班子有20人,個個身懷絕技,可謂是人旺戲盛。閑暇時,演員們就到村子裡的陶瓷廠做工以解決衣食之憂。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三、十三至十五,戲班子便帶上“家夥”傾巢而出,挨家挨戶地表演,偏僻的山村是以而沸騰了。

酉陽陽戲有固定的一套儀式程式,劇目涉及神話曆史、忠孝廉義等内容。如桃坡村陽戲班表演的陽戲分3大部分、7個段落。戲班開演前,祭祖時頭一句念唱“白馬堂上,唐朝啟教”,祖師牌位上也題寫着“唐朝啟教,曆代戲官”八個大字。演正戲是面具陽戲的主體,演什麼戲根據事主家唱戲的主旨确定。慶賀壽誕、娶媳等就唱《大孝記》等劇目,求雨就唱《鹦哥記》等劇目,慶賀得子就唱《杜老送子》等劇目,賀出征凱旋、頌主家武将兵勇就唱《征東》《征西》等劇目。

手眼靈活 面具繁多

陽戲唱腔曲牌按角色定腔,分“九闆十三腔”,主要有皇生腔、丞相腔、元帥腔、小生腔、小旦腔、老腔、大王腔、書童腔等。闆式主要有“一字”和“二流”,“一字”在演唱時不受節拍限制,在保持唱腔總體風格的前提下,扮演者可以耍腔,作一定的發揮,自由變化,“二流”則受闆眼的節拍限制。

陽戲特别講究手法和眼法運用。手法除一般各行常用的蘭花手、劍指、虎掌、抖指之外,還有姜爪子、荷包手、摘袖手、佛手、勾子手、丫口手,疊掌等。眼法則有鼓、斜、淚、對、睐等,表現各類角色的喜、怒、哀、樂、驚等情感。

陽戲表演中的步法很有特點,如小醜的鴨步、猴步、碎步、梭步、小跳步、矮子步,小旦的跻步、碎步、蹉步、雲步、十字步、輕盈步、小踏步、疊疊步、上山步、下山步、鬼魂步、撿田螺步等,将不同人物的心理狀态表現得惟妙惟肖。

酉陽陽戲道具種類繁多,包括面具、服飾、帥旗、槍、短刀、弓箭、錘、文帚、折扇、朝笏、手帕等,其中最為重要是面具。酉陽陽戲面具臉譜造型簡練,線條質樸,特點是眉眼突出,眉梢上翹。凡正戲男将劍眉大眼、闊嘴寬鼻,給人以蒼勁老辣、個性剛毅的視覺沖擊,凡正戲女将丹鳳眼、立眉梢、鼻窄嘴小,頗有柔中帶剛的巾帼氣派,不同身份的行當在不同劇情中使用不同的道具,可起到推進戲劇表演的作用。

End

作者:楊明聰 ▏編輯:趙舒婷值班:任桂容 ▏總編輯:陳 傑酉陽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酉州村莊志丨酉陽陽戲:土家兒女的詩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