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作者:爆侃數位圈

掐指算下來,在媒體公司或者說以自媒體身份從事這份工作已經将近八年之久了,盡管曾經遭遇過“莫須有”的誣告,但好在赢得了一紙訴狀,而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所思考的問題就是:媒體人,該不該将“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盡管我隻是一個小透明。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回答,我們隻要知道媒體人究竟是做什麼的就好。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簡單來說,媒體人作為資訊的傳播者和輿論的引導者,有責任以公正、客觀、負責任的态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公衆點評中涉及"恩怨情仇"這類私人情感問題時,避免将個人情感色彩帶入到公共讨論中,而是應以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評論;遵守職業道德,不利用公共平台進行個人攻擊或報複;注意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诽謗、侵犯隐私等違法行為,維護媒體的公信力和專業性。

道理很簡單,但是手機行業也好,汽車行業也罷,近些年來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或者單純因為個人喜好問題就喪失客觀性,盲目抹黑、造謠的事件層出不窮。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以汽車行業為例。目前國内新能源汽車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各路新勢力層出不窮,老牌車企加速轉型,各家品牌可謂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而與此伴随的汽車媒體/自媒體的極速成長,畢竟網際網路時代品牌也需要更多的發聲管道。

但是,既定的事實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競争越激烈,頭部品牌所面臨的黑公關、黑稿問題就會越嚴重,而這類問題通常源自幾類群體,包括競争對手的合作媒體、有着恩怨情仇的合作媒體,以及合作不到位的媒體,簡單來說就是“未充值媒體”。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作為國産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上司者,比亞迪在過去幾年所遭遇的黑公關、黑稿問題幾乎是鋪天蓋地,比亞迪汽車品關總經理李雲飛對此前更是揭露了一些行業的灰色地帶。其表示:某些企業可能采取非正規的手段,如散播不實消息、惡意诋毀對手等,這不僅損害了受害企業的公信力,更擾亂了市場規則,破壞了公平競争的生态環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比亞迪公開征集關于黑公關的資訊,設定了高額的獎勵機制,有效線索及證據提供者獎勵20萬-500萬人民币。不過比亞迪官方如此強硬的應對似乎并不能讓部分媒體車懸崖勒馬,反而行事愈發猖獗。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日前,日前,有着軒轅之學校長、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等諸多頭銜賈可就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内卷”發表觀點,其表示國産新能源汽車行業要“反卷”,并指出自身所認為的六大内卷:卷成本、卷技術、卷資金、卷使用者、卷關系、卷輿論。

該言論一經發表,迅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在相關視訊下直接表示這是在說比亞迪,畢竟此前比亞迪多次回應過“内卷問題”,比亞迪汽車品關總經理李雲飛早在2023年年底就公開發文表示新能源汽車可以“卷”,不管是卷技術、卷産品、卷價格、卷營銷都可以,但如果要開始卷下限,則令人感到不齒。一旦涉及惡意抹黑和口水戰,那麼即便再好的技術和産品也能變得“一文不值”,對消費者而言絕非一個好消息。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那麼關于賈可的“六大内卷”問題如何看待呢?我在這裡簡單抛磚引玉。

第一,卷成本:市面上的确存在部分車企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偷工減料、造假售假的行為,但這并不代表所有車企都在進行這樣的操作。相反頭部車企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提高競争力,是合理且必要的。

第二,卷技術:技術創新是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雖然存在部分車企抄襲技術或哄騙夥伴的行為,但這并不代表整個行業都在進行技術上的“内卷”。事實上,許多車企都在積極投入研發,推動汽車技術的進步。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第三,卷資金:資金是企業營運的重要支撐。在汽車行業,由于研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拖欠貨款、代币伺候等行為并不是行業普遍現象,而且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實錘,所謂的卷資金缺乏有效證據。

第四,卷使用者:使用者是汽車行業的核心。車企為了吸引使用者、提升使用者滿意度,需要不斷改進産品和服務。平息事端、連蒙帶騙等行為在行業内的确存在,但一家車企的使用者滿意度、産品與服務滿意度需要有第三方機構的客觀評價。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第五,卷關系: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企業之間建立和維護關系是必要的。但上下騰挪、左右逢源等行為并不是行業普遍現象,也不應被過度解讀為“卷關系”。相反,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和合作夥伴關系,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卷輿論:輿論環境對于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具有重要影響,但積極的公關政策和有效的溝通管道,不應被過度解讀為“卷輿論”。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很顯然,這“六大内卷”缺乏足夠的客觀性與中立性,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由企業站出來進行内卷,畢竟包括汽車在内的諸多行業多年來價格虛高,消費者飽受其苦,“内卷”才能打掉其中的水分,真正讓消費者受益。

那麼,作為軒轅之學校長、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的賈可為何會對比亞迪指桑罵槐,或許有些東西值得研究。

賈可,原名餘勇,2016年因造謠比亞迪“太原計程車司機”引發熱議,後公開緻歉;2008年來先後創立中國汽車産業兩大著名論壇,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與中國汽車供應鍊峰會,但因缺乏官方背書飽受争議;後創辦軒轅大學,但被舉報為“野雞大學”,是以更名為軒轅之學,但其高昂的學費和主要面向汽車供應鍊上下遊高管招生的模式,引起了外界對其目的和效果的疑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來賈可背後這麼多料!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事實上,近些年來賈可對于比亞迪的各類質疑從未停止,在其主導的"軒轅獎"中比亞迪車型始終缺席,獎項評審工作是否存在個人恩怨情仇也多次引發争議。

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

其實回顧整件事來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媒體人,該不該将個人“恩怨情仇”放進公衆點評】。個人認為,我們點評、質疑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問題,也可以盡情表達自身的觀點,但媒體人作為資訊的傳播者和輿論的引導者,講将個人喜好、恩怨情仇作為行業觀點顯然是不合适、也存在誤導網友的嫌疑。

環顧當下世界,中國新汽車要想真正站穩腳跟,想要更上層樓,需要更多企業站出來,需要中國車企在一起,共同對日韓歐美企業相抗衡,而不是以莫須有的言論内鬥,更不需要所謂的“媒體人”和高知挾私仇而大放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