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作者:中國作家網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詩書作伴,同心同行”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在廈門大學舉辦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絲竹聲聲、弄管調弦,6月29日晚,在南國的仲夏之夜,溫潤微涼的海風吹散了白日的炙熱,一首首悅耳動聽的古調新韻從廈門大學翔安校區俊海浩韻廣場傳來,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學子與兩岸音樂家一起,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作為2024兩岸文學論壇暨青年文學交流活動的重要一環,“詩書作伴,同心同行”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由中國作家協會港澳台辦公室、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主辦,以音樂對話詩詞,讓詩詞的韻律與音樂的旋律互相交織,兩岸青年誦經典、齊詠唱,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深沉又激昂的情感共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溫普華緻辭

廈門市翔安區委副書記溫普華在演出前代表活動組委會向兩岸師生表示了歡迎。他說,翔安是兩岸青年學習、創業與發展的一片沃土。曆史的沉澱與現代的創新交相輝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裡和諧共生,此次活動将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完美融合,正是對翔安精神的最佳诠釋。他說,希望兩岸青年通過這場詩書與音樂的對話,照亮彼此的心田,啟迪更多的智慧火花,促進兩岸文化的深層次交流與了解。希望“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能成為一座橋梁,不僅連接配接過去與未來,更緊密聯結兩岸同胞的心,共同書寫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篇章。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來自台灣的MU新古典樂團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廈門青年古琴師王嘉穎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楚辭》表演現場

舞台的左邊,是一支編制精簡的古典室内樂隊,他們是來自台灣的MU新古典樂團;而舞台的右邊,則是來自廈門的青年古琴師王嘉穎。西方古典音樂與中國傳統國樂的對撞與合作,凝結了兩岸青年人的創意與才華。當晚演出曲目中,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現代詩經典到校園民謠,從對先輩作家的思念到對當代作家的展現,兩岸青年用聲音演繹千年文脈,帶給大家超越時代的共鳴與感動。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望春風》演唱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台灣音樂人楊慕自彈自唱

音樂會的開場曲目獨具匠心,由來自台灣的音樂家、作曲家楊慕編曲,将台灣民謠《望春風》和江南民歌《茉莉花》巧妙結合,熟悉動人的旋律瞬間抓住了現場觀衆的心。當楊慕坐在鋼琴邊,自彈自唱起歌曲《再别康橋》時,台下觀衆也紛紛舉起了手機拍攝留念。這首歌曲由台灣作曲家李達濤作曲,當年一度風靡台灣校園。楊慕認為這首歌曲之是以能紅極一時、流傳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徐志摩詩歌的語言魅力。“我一直在思考,華語音樂的未來在哪裡?我認為是在歌詞。有詩,才有歌。”優秀的歌曲必然與中華民族傳誦千年的詩詞、與文學一脈相承。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鄉愁四韻》演唱現場

在20世紀70年代,台灣曾發起一場主張“以詩詞入歌”的現代民歌運動,自此民謠與詩歌共同攜手、蓬勃發展,互相為彼此開辟了一條新出路。其中,創作歌手楊弦的民謠多譜自餘光中的詩作,以《鄉愁四韻》為代表:“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簡短的詞句,配上一唱三歎、朗朗上口的節奏,使新詩更走入大衆、更容易流傳。在當晚的音樂會上,當歌聲響起,瞬間将大家帶入詩歌中“鄉愁”“故土”等情感中。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原鄉》演唱現場

對于台灣和福建而言,閩南語是一種深厚的聯結。在誦讀音樂會現場,兩岸同學都用閩南語朗誦了經典詩詞,而最令人感動的莫過于原創閩南語歌曲《原鄉》。“春天乎草仔發芽/親像阿母你乎我生命/春風送我離開故鄉/親像阿母你在不甘我/襪凍返去的故鄉/如今新衫變舊衫/隻有溫暖沒變化/思念故鄉的心情誰人知”。這首由楊慕作曲、廈門女作家柏殷作詞的歌曲,閩南古韻的詞風與流行優美的旋律自然結合,鋼琴與弦樂緩緩傾訴的間奏,抒發了出門在外的遊子對母親和故土濃濃的思念之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校園民謠演唱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三毛的歌》表演現場

“我從山中來,帶着蘭花草,種在校園中,希望花開早……”曾經标志着白話文詩歌誕生的作品融入耳熟能詳的校園民謠,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展開了新的篇章,《蘭花草》《鄉間小路》《春天你來》《浮雲遊子》等曾經風靡兩岸的歌曲,激發了現場作家、學者們的共鳴,大家自發地随着音樂的節奏打着拍子,回味着自己的青春歲月。接下來,丘逢甲、梁啟超、聞一多、戴望舒、鄭愁予、洛夫、餘光中等詩人作品逐次亮相,參加活動的兩岸詩人白靈、楊克、羅智成、古月、綠蒂、詹澈、顔艾琳的作品也穿插其中,仿佛帶着所有觀衆穿越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現代詩歌之路。當晚,演出團隊為作家三毛所作的紀念歌曲《三毛的歌》以及精心選取的餘光中作品《鄉愁四韻》緩緩響起時,在座觀衆紛紛動容,向現場的三毛、餘光中家人送上了最真切的掌聲、思念與祝福。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大資料》表演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夢蝶》表演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兩岸學子身着漢服表演

此次活動得到了台灣青年學子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大四學生胡可兒告訴記者,28日抵達廈門後,她與廈門的同學們已經排練了多次,在排練間隙,也交流了各自對于文學的感悟。很多學生是第一次穿漢服表演,精美的裝飾與動作練習,令他們深深感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演出結束後,幾位參與用閩南語古音誦讀古詩台灣學生的激動不已,專門找到詩人顔艾琳,探讨切磋詩詞誦讀的發音及至深夜。據了解,很多台灣青年學生都對詩歌抱有濃厚興趣,很多人還自發參加了各類詩社、誦讀社,熱愛并追尋着中華詩詞的博大與深邃。青年學者、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級研究員塗書玮表示,這場經典文學誦讀音樂會,原創歌曲與詩文朗誦參差、交錯,結合了古典傳統與現代精神,兩岸青年、舞者、歌者的聲線與身姿,起落着東方公德心的巨大蘊藏,連結着兩岸文化豐盛、深厚的曆史與想象,這場音樂會為南方夏日注入了心靈律動的詩意與沁涼,也證明了文學溝通人心的巨大力量。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七子之歌·台灣》表演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刹那》表演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少年中國說》表演現場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兩岸青年學子共唱《出塞曲》

“英雄騎馬壯,騎馬榮歸故鄉”,伴随着金色陽光下的浪漫畫面與悠揚旋律,兩岸青年學子手牽手,深情演唱了這首根據席慕蓉的詩譜成的《出塞曲》,為此次音樂會畫上了圓滿的句号。夜幕中的俊海浩韻廣場像一朵熱烈綻放的三角梅,站在台階高處遠眺,舞台上的半圓形LED屏仿佛一輪逐漸從海平面升起的月亮,正應了那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與音樂之旅

與會全體人員合影

排版:肖 瑤

編輯:劉 雅

二審:張俊平

三審:王 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