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作者:淨水如心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在很多抗戰電視劇裡,我們幾乎都能看到日本軍官在戰敗後,或者被上司勒令自裁,或者自己覺得實在有失大日本帝國皇軍尊嚴,生無可戀,而選擇剖腹自殺。在他們自殺時,非但沒覺得有什麼悲哀痛苦的成分,倒是讓周圍的人感覺他是在踏上另一條輝煌人生路上,那個過程似乎很榮耀似的。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這似乎給我們出了一個問題:自殺就自殺,本來一顆子彈就可以做到的事,可他們為什麼要用這種痛苦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人生呢?難道他們不怕疼痛嗎?為什麼他們要選擇這種死法呢?

凡是稍微了解一點生理常識的人都知道,人的腹部并沒有立刻緻死的髒器,也就是說,腹部不是人體要害部位,無論是中了一顆子彈,還是被利刃拉開,都不會立刻死去。而且腹部神經比較集中,被刀刃切開以後,那一定是非常難受特别痛苦的一個過程。那麼,日本武士為什麼要選擇這種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而且,能夠把這種剖腹自殺方式演繹成一種文化的,這個世界上,恐怕也隻有日本武士了。

據說,日本武士中第一個切腹的人,名叫藤原義。這是公元989年發生的一件事。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日本從8世紀後期天皇遷都平安(即京都)以後,藤原家族靠着無數政治謀略操縱日本皇室約300多年,可謂是權傾一時。藤原家族的族長,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綱。

就在公元989年,藤原家族出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他叫藤原義。他白天是一個衣冠楚楚的貴族,為人處世彬彬有禮,但是每到夜裡,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無惡不作的江洋大盜,什麼壞事都做,騷擾京都的大街小巷。因為他武功高強,詭計多端,京都的捕快用了很長時間,才終于摸清了他的底細和本來面目。

一天晚上,藤原義再次作惡歸來。他在自家院裡院外仔細巡視一遍,确認沒有任何異常,他閃身越牆而入。

但是,他不知道,在他身後不遠處,有三個武士,也就是京都的捕快,尾随而來。他們終于确定了他的身份和家庭住址,準備抓捕他。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後半夜以後,京都的捕快以及當地的駐軍官兵包圍了藤原義的住宅。可是,讓捕快、官兵們驚訝的是,就在他們準備動手抓捕藤原義的時候,藤原家燈火通明,宅院大開。

捕快和大批的官兵們湧進宅院的時候,看到的是另外一種奇異的景象。

隻見這個無惡不作的藤原義盤坐于堂上,坦胸露腹,他的雙膝上橫着一柄雪亮的太刀,正悠閑地吹着一隻箫。箫聲悠揚而凄涼,沒有人知道他吹奏的究竟是一支什麼曲子。藤原義顯然早就知道捕快和官兵們包圍了他的宅院。他顯然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潛意識中似乎早就在等待着這一天的來臨了。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官兵們圍在堂下,奇怪地看着藤原義,準備看看他接下來究竟會做什麼。

一曲吹奏完畢,藤原義悠然地把手裡的箫放下,然後舉起太刀,刀尖指向自己的腹部。

就在這些捕快、官兵們衆目睽睽之下,隻見藤原義把刀用力地插入了自己的腹部,然後把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裡面的内髒扔向周圍的官兵,停頓了片刻以後,身子向前一傾,倒地而死。

藤原義當時設計的這一死亡方式,可能僅僅是為了追求死亡時的駭異,在大衆面前證明他自己根本不怕疼痛,更沒有畏懼死亡。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不過,也許這個作惡多端的藤原義也絕對想不到,他的這種切腹自殺方式,在他死後幾百年,居然成了日本武士道最崇高的自殺方式。故此,藤原義也成為日本武士不怕死慷慨就義的典範,他的這種死亡過程,也就成為每個日本武士的必修科目。也就是說,每個武士都期待着某一天可以像藤原義一樣,切開自己的腹部自殺,在一種隆重的儀式中得到“永生”。

據說,這種變态的自殺方式,在當時的日本京都,直至整個日本都轟動一時,竟然引領了一場時代潮流。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日本的大多數武士都認為這種死法特别驚世駭俗,具有一種張揚隆重的儀式感,又有一種宗教法事的莊嚴感,隻有真正的勇敢者才能真正做到。 是以,藤原義的行為開始被大多數日本人所效仿。到了日本鐮倉時代,因為戰亂頻發,這種剖腹自殺的做法開始廣為流行,戰敗或者被俘的武士會選擇剖腹自殺來謝罪明志。

當時流行的方法,據說叫做“十文字切”。這種自殺的具體做法是,用匕首長度的懷劍,把自己的肚子切個十字形狀的刀口,讓内髒慢慢流出來,最終讓自己身上的鮮血流光死去。

我們在許多資料中,或者是在抗戰劇中也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有點級别的日本軍官常常帶着兩把刀,一把長刀,一把短刀。長刀被稱為“打刀”,短刀被稱為“脅差”。長刀主要用于作戰和打鬥,短刀盡管也可以被當作作戰、打鬥的武器,但更多的時候,則是被用于武士們戰敗後切腹自殺的工具。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刻意營造的。

一般情況下,切腹者要一刀切開自己的腹部。由于自己除去内髒過于可怕,是以切腹的方式最後做了一些修改,變成由切腹者自己劃上一刀。第一刀切開腹部之後,由朋友或可信賴的家臣立即補上一刀,砍下切腹者的頭。這種來擔當補刀的行為的人稱之為介錯,擔任介錯的人,被認為是非常榮幸的。因為擔任介錯即補刀的人,通常是切腹自殺者最親近的人。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日本武士剖腹的盛行,是在鐮倉幕府以後開始的,因丢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于被擒而陣前剖腹,占了切腹者中的絕大多數。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诘腹”,逐漸占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曆史性的趨勢。

至于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認為人的靈魂是寄宿于肚腹中的;是以,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采取剖腹以示衆人的方法和儀式。根據相關曆史記載為保持自殺時的儀容儀态,男性剖腹自殺時,雙膝盤坐或跪地,女性剖腹時,則會綁起自己的雙腿。

關于日本人剖腹自殺的第一人,當然是藤原義。那麼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呢,一般認為是平安時代以後,一般認為源為朝是第一個效仿藤原義最早剖腹自殺的人。

源為朝,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将,通稱「鎮西八郎」。河内源氏棟梁源為義的第八子,也就是源義朝的弟弟、源賴朝的叔父。據傳他身高七尺,豺目猿臂,膂力過人,他的兩隻手臂并不是一般長,他的左手比右手長四寸,是以适合彎弓射箭。他生前喜歡用強弓硬弩、射速也快、是當時日本最著名的弓箭高手。

源為朝在日本曆史上屬于“傳說中的英雄人物”,關于其生平,除了記載其在保元之亂中活躍的軍記物語《保元物語》、側面提及其勇武的鐮倉時代前期官方史書《吾妻鏡》之外,還有琉球王國的正史《中山世鑒》《椿說弓張月》等都記述了他的事迹。

日本國在封建時期武士如被主君賜死,相比起純粹的斬首,剖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剖腹到江戶時代才得以形成過程洗練、并由介錯輔助的複雜儀式。在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剖腹者并沒有介錯人協助,會直接于腹部割開十字形狀,内髒爆裂流出,直至失血過多死亡。這種剖腹方法稱為“十文字切”。現代醫學一般認為刀鋒到達内髒時,剖腹者已經失去知覺。最後使用十文字切方式自殺的,是1912年的乃木希典上将。

乃木希典是日本陸軍大将(上将) ,是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政策的積極推行者。

乃木希典于公元1849年11月11日生于山口縣。早年求教于長州藩著名藩士玉木文之進。1871年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在陸軍部隊和參謀部任職。1875年任小倉步兵第14團團長。1877年參加平息薩摩藩叛亂。1878年任東京鎮台第1團團長。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争期間,乃木希典任步兵旅旅長,1895年晉升為師長,被派往台灣任總督。1900—1904年退役。日俄戰争爆發後,他重返軍界。1904年任第3集團軍司令官,該集團軍在奪取旅順口要塞和奉天附近的交戰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06年任天皇的軍事參議官和學習院院長。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去世,乃木希典和妻子一齊剖腹自殺,給明治天皇殉葬。

二戰結束之日,日本陸軍大将阿南惟幾就是采用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但死時極為痛苦,成為戰後第一個以切腹方式自決的日本進階将領,可見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心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一般附有介錯人幫助的剖腹儀式過程如下:

剖腹自殺者穿着莊重的服裝,用來剖腹的刀劍放在他的正前方。刀可用特别的布料墊着。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和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完全做好了一切準備以後,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的腹部。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髒溢出。

待自殺者在自己的腹部切出第二刀的時候,旁邊幫忙的介錯人抱住自殺者的腦袋,揮刀向剖腹自殺者的脖子斬下去。但是這個斬的動作并不是特别快,因為要保證剖腹自殺者頭顱還在脖子上粘連着,頭和脖子不能完全分離。由于這一刀要非常精确,是以要求介錯人必須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商量好什麼時候完成斬首的時間。

當然,也有一些切腹自殺者,是以扇子或木刀來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為形式上的切腹,實際上真正的自殺切腹,是由介錯人下刀殺死切腹者。此種切腹方式被稱為扇子切。介錯人一般是剖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緻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剖腹的種類,主要包括下面12種情況:

戰争承擔失敗,(如淺井久政)。

引責:對過失承擔責任。

犧牲:以自己的犧牲來拯救部下或同僚的生命(如清水宗治)。

谏死:為了勸谏主君(如平手政秀)。

名譽:為保住自己的臉面殉死。

先腹: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

追腹:義腹 為了盡士道義理。

論腹:為了樹立名聲。

商腹: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

诘腹 無念腹:痛飲悔恨之淚的剖腹。

憤腹:憤慨于無實之罪的剖腹。

刑死:武士專用的刑罰(如泷善三郎)。

自動切腹的動機說起來比較複雜,除了為主人報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屍谏切腹的;有戰敗不屈切腹的,有有志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凡自動切腹的,就沒有‘介錯人’在旁幫忙了。故此,我們在看許多抗戰影視劇時,日本軍人戰敗自殺,整個過程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做,不需要别人幫忙。

切腹者多數采用下列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一刀;再從下往上,直切一刀,成為十字形,達到心髒為度。

第二種方式,在腹部橫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的咽喉。

第三種方式,在腹部橫切一刀後,立即把刀尖向上,朝着自己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

日本軍人為什麼要用切腹自盡表達他們的忠誠?他們難道不怕疼嗎

切腹者明知這樣死法肉體上要承受無窮無盡的痛苦,但他們必須始終忍住痛苦不出一聲,積極達到目的。臨死時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儀式一一做去。

第一,要使屍體不傾斜,隻許向前向着刀的方向俯伏,不能向後倒下。如果仰面朝天倒下,便算失儀。這是很羞恥的事。

第二,腹上刀痕不許有褶皺。如果有褶皺,說明自殺者求死意志不堅定,下刀的時候有點猶豫不決。作為武士的後代,這是很丢臉的事。

第三,雙膝必須合攏,如果松開了,就表示修養不夠。

最後,對于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看來切腹者不但求死的意志堅強,固執禮儀,并能超脫生死的觀念,實在當得起‘硬漢’的稱呼。

另外,有傳說,江戶時代進階武士被賜切腹的,一般不一定要真的開膛,往往切腹人的手剛剛拿起脅差短刀,站在他旁邊的介錯便卡嚓一刀砍下自殺者的首級,稱為“拟腹”。這意思就是有人幫你自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