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作者:教育人看世界

女性搞科研的很少,能做出成就來的更是鳳毛麟角。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女士,是一個例外,她用自己的經曆,颠覆了這個刻闆印象,創造了多個第一。博士後第二年,26歲當博士生導師,4年時間,從博士後到英國散裂中子源首席科學家,打破了一般人平均需要花10-15年的時間的慣例。成為英國散裂中子源“30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首席科學家”、“盧瑟福實驗室百年來第一位女性華人首席科學家”。6月29日,中國婦女報某博号報道了這位傑出女性的事迹。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張書彥,1982 年出生于深圳這塊熱土。她從國小習刻苦,成績優異。2008年牛津大學博士畢業,進入盧瑟福實驗室攻讀博士後,2009年,27歲的她就擔任博士生導師,此後,她在實驗室牽頭研發了三項世界領先的測量技術,參與了2項國際标準的制定。擁有歐洲和日本的相關學術權威頭銜。2016 年 3 月,張書彥跟着核心團隊舉家回國,在松山湖創辦了廣東(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使大陸成為繼英美日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且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6月27日,在接受采訪時,張書彥女士說了兩句話,要鼓勵更多的女性從事科研工作,隻要你堅持,就一定能做成。

隻要你堅持,就一定能做成——這句話凝聚了張書彥女士自己的學習科研經曆的深刻體會。在英國,華人女性要想取得令同行尊敬的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且不說現在無數在海外留學大學生經常吐槽的、好像難以克服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更會遇到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唯有堅持,才能取得點滴成績。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教育人結語

張書彥的成功,有其個人天賦因素,更多的是她個人不懈努力和堅持不懈。她的經曆為教育帶來了諸多深刻的啟示。

張書彥的成就打破了性别的界限,用實力證明了無論男女,都應當享有平等追求知識和科研成就的權利。近年來,聯考資料的趨勢也表明,性别在智力上的差異正在逐漸淡化,女生在聯考高分行列中越來越多。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她的科研經曆更是凸顯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堅持精神,是她能夠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前行、取得突破的關鍵。這也提示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幫助他們建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堅韌不拔的品格。

張書彥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了令人欽佩的毅力。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她取得成功的關鍵品質。我們老師應引導學生樹立高遠的目标,鼓勵他們為實作這些目标而努力奮鬥。正如張書彥一樣,她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總之,張書彥的成功故事提醒我們,教育應是一個公平包容的環境,每個學生都應當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分數固然是敲門磚,我們學校更多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有正确的三觀、明确的目标,堅韌不拔的毅力。唯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27歲當博導,她用4年從博士後到首席科學家:隻要堅持一定能做成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讨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