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作者:高涼葉故事

“傻,我真傻……”

明朝萬曆年間,雲城街巷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藍衣老婦人拄着竹杖,一面停停停走走一面念叨。調皮的孩子成群結隊,跟在她後頭,大唱兒歌:“張老大你真傻,休娘子換金瓜,金瓜落娘子沒,你說你傻不傻!”

藍衣老婦人轉身瞪着孩子們,揮舞着竹杖,破口大罵:“滾,都給我滾!”

孩子們笑着四散,她茫然望着街巷,人來人往,無一人為她停下,或者問問她有哪裡不舒服。在雲城人眼裡,她是個貪心的惡婆婆,淪落到今天的田地,完全是報應。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藍衣老婦人姓楊,住在雲城西門附近的木瓜巷,家中原有兒子張友福和兒媳何珍娘。

木瓜巷裡的街坊都不是什麼富貴人家,張家更是出了名的窮困。因丈夫早死,隻靠變賣東西及替人縫補,賒賒賴賴,勉強養大兒子。

張友福生得玉樹臨風,一表人才,穿一身普通布衣走出去,人家都以為他是哪家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

其實張友福隻念過一年書,勉強認得幾個字,很小就進南華街錦華記綢緞莊當小夥計了,他口甜舌滑,奉承得掌櫃與客人歡歡喜喜,沒幾年便成了綢緞莊最重要的夥計。

何珍娘就是在綢緞莊認識的他,起初隻覺得他介紹周到,後來覺得他笑容親切,言談風趣,讓人如沐春風,便動了心。

張友福在綢緞莊服侍久了,何珍娘一點小心思哪裡瞞得住他,趁機約她去木瓜巷走了走,一路介紹了自己爹早死、娘辛苦、自己努力上進的往事,賺了何珍娘不少同情淚。

木瓜巷因沿着巷子一排高大的番木瓜而出名,一年四季都飄着甜美的果香。何珍娘走在小巷子裡,聞着甜美的果香,身邊是文質彬彬的張友福,整個人都飄了起來。她在張家遇到楊氏,楊氏又送茶又送果,将她誇得天仙下凡似的,說友福要是能娶到她,不知多少世修來的福氣。

她暈乎乎的,回家後跟爹娘說要嫁張友福。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何父何母膝下隻得一個女兒,向來寵愛她,原本想招自己店鋪内夥計陳亮為婿,聽說她看中了張友福,便托人打聽。

打聽清楚後,兩人都大皺眉頭:這木瓜巷張友福窮得叮當響,他娘楊氏經常賒賬,木瓜巷周邊店鋪都挂着他們家的賬呢。

窮還不太可怕,可怕的是這樣沒計劃過日子的人家,兩個人賺錢還能到處賒欠,何家雖然算不上富貴人家,可家裡一家店鋪賣糕餅,生意十分興隆,女兒從小沒吃過什麼苦頭,真要嫁到張家去,如何過得下輩子?

何珍娘卻不是那樣想的,覺得窮一點怕什麼,自己爹娘貼補一點,盤個小店鋪,等他生意做起來,那不就日子好過了?張友福又聰明又英俊,做生意不可能不成功的。

她撒嬌撒癡,在爹娘面前一再表示這輩子隻願嫁給張友福,如果不能,她就不嫁了,要麼留在家裡當一輩子的老姑婆,要麼絞了頭發做姑子去。

何父原本打算要用錢打發張友福,誰知叮囑管家行事時,恰好被何珍娘聽到了,何珍娘嚎啕大哭,說要是敢壞了自己與張友福的親事,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們。

何父何母愛女心切,雖然後悔從前寵她太過,眼看女兒容顔憔悴十分可憐,拗不過她,托人上張門提親。

楊氏頓時抖起來了,不斷跟鄰居們炫耀自家兒子出息了,有大商鋪老闆的千金小姐看上了他,往後友福也是當大老闆的。

鄰居們有恭喜的,有不信的。楊氏認為他們都是嫉妒,嫉妒友福能娶上大老闆的女兒,誰讓友福生得一副好相貌呢,何家又隻得一個女兒,說不定到時候陪嫁一家店鋪或者宅院呢,到時候離木瓜巷這些窮鬼遠遠的。

周邊店鋪的小老闆們聽聞她兒媳婦娘家有錢,紛紛湧上門來:

“嗐,張家嬸子,先不說之後,你先把之前欠咱們的賬算一算吧。”

楊氏破口大罵,說他們狗眼看人低,就算要賬,也不急在一時吧,又不是等着錢買藥買棺材,等自己兒媳婦進了門,陪嫁金的銀的多了去,到時候所有的賬都還,隻是以後還買不買他們的東西,倒要考慮考慮了。

小老闆們無端挨了一頓痛罵,罵罵咧咧,離開了木瓜巷。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過了段時間,兩家挑好良辰吉日,将婚事辦了。令楊氏和張友福意外的是,何家陪嫁的四季衣裳、家具不少,銀子隻得一百兩,首飾不多,也沒他們想象中的店鋪或者宅院。

眼看新打造的家具将窄小的張家塞得滿滿的,就連院子都堆了半邊家具,楊氏心裡也堵得滿滿的,沖到新房質問兒媳:“你家陪嫁的就這些?”

何珍娘奶娘也一起陪嫁到張家,聽了這話不樂意了,道:“那老夫人覺得還應該陪嫁什麼?”

“哪有你說話的份,沒規矩!”楊氏劈手要甩奶娘一耳光,被奶娘格住了,感受到奶娘手上的力度,她抽回手,悻悻然道:“不是說你們何家家大業大嗎?原來隻是空心煎堆啊!”

何珍娘聽了這話,心裡委屈得很。

她原本也覺得陪嫁太少,結果娘跟她說,以張家家境,這些陪嫁已經不少了,人窮不怕,最怕窮人乍富而作天作地,再說,張友福喜歡的是她這個人,又不是她帶的金銀,帶金銀太多,隻怕看低了張友福。

何父則再三叮囑,奶娘陪她過去,有什麼事情都交代奶娘去做,至于張友福,如果半年内他表現不錯,自己就會提攜他,要是不到半年就變臉,自己自會接她回家。

她不服氣,說張友福定然會對自己好的。

何父長歎一聲,說若不是她執意要嫁,自己何必用她一輩子的幸福來試探?隻希望她真的沒看錯人。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新婚夜,張友福有些冷淡,但他說不是不高興,而是因為累了。

何珍娘很歡喜,畢竟喜歡的人就在身邊,要與她攜手一輩子,還有什麼不歡喜的?

第二天天還沒亮呢,楊氏當當敲起了碗盆,喊何珍娘進廚房做飯。

何珍娘從小到大,連鍋鏟都沒抓過,怎會做飯呢?正在躊躇間,身邊的張友福摟了摟她的肩膀,低聲道:“委屈你了,新嫁娘進門第二天都要做早飯的,風俗如此,就算我娘不在意,也得讓鄰居們看看你多能幹是不是?你去随意應付一下,就當為了我。”

何珍娘見丈夫如此體貼,笑了笑說不委屈,爬起來,簡單梳妝,便去廚房。

奶娘也在廚房門口,推了推她,說自己來。

楊氏拉長臉,道:“喲,你做?你是咱們張家的新娘子?”

何珍娘将奶娘推出去,自己上陣,但她從未做過飯,盡管奶娘在旁指點,還是煙熏火燎的十分難受,竈膛裡的柴火放少了不行,放多了又滿屋子濃煙,等她煮好粥,天早大亮了。

她舀了一碗粥,雙手送到楊氏面前。

楊氏看了看,皮笑肉不笑道:“當初,友福要娶你,我是不同意的,隻怕你嬌生慣養做不了窮家媳婦,如今看來,還有三分用嘛。”

楊氏對何珍娘嫁妝不多一事始終耿耿于懷,唆使兒子三朝回門時提嫁妝一事,能要一點是一點。何家就一個女兒,東西遲早都是他們的,遲給不如早給痛快啊。

張友福答應了。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三朝回門,何父對女兒女婿都淡淡的,何母不見人影,糕點鋪夥計陳亮幫忙打點,招待他們。

張友福正要找個機會跟嶽父提嫁妝一事,忽然匆匆跑來一個丫鬟,在何父耳邊說了幾句話,何父揮揮手讓她先回去照顧,自己則對張友福說珍娘娘親有些不舒服,要去請大夫,便匆匆走了。

聽說娘親病了,小富起來兩人急急趕去探望。何母躺在床上,說其實也沒什麼大事,是她爹小題大做了。

直到帶着禮物離開何家,小夫妻也不知道何母真正病情。

楊氏聽說此事,覺得十分蹊跷,找人打聽,才知道何父接連請了雲城好幾個婦科大夫,又去藥鋪買了好幾帖安胎藥。

楊氏恍然大悟。難怪何珍娘陪嫁不多,原來是何母有喜了,要把家産留給兒子呢,他們就能确定懷的一定是兒子?

她勸兒子兒媳婦多些回何家照顧親家太太,但張友福左右為難,因為最近綢緞莊新來了一批綢緞,生意好得很,若是去了何家,掌櫃的定然不高興。

“你傻呀,何家家産與綢緞莊薪水,哪個輕哪個重,你不知道!”楊氏戳了戳兒子的額頭。

張友福夫妻回何家幫忙,何父拒絕了,說沒什麼大事,不必勞煩他們。

兩人回木瓜巷一說,楊氏當時沒說什麼,背着何珍娘則對兒子說,何家防着他們兩個,怕他們兩個下毒手呢,可見何父已經完全把他們當外人了。

她經常那樣說,張友福心态也漸漸變了。何珍娘長得是美,可再美,相處久了也就那麼一回事,嫁妝遠不如想象中多,幹活常常推給奶娘,成天隻會呆坐在家裡。不來錢也不會來事。

對比綢緞莊其他夥計的妻子,能說會道,會幫忙招攬生意,有些還會喝酒唱小曲,何珍娘實在太遜色了。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這時候,綢緞莊出現了位大主顧,姓于,四十出頭,丈夫生前也是做綢緞生意的,丈夫死後,她賣掉了錦華記,去省城一住便是十年,最近回來探親,特意來錦華記看看,一看便看上了張友福,讓他幫自己送貨到家裡。

張友福喜滋滋去了,回來時帶着滿身酒氣,還帶着一包沉甸甸的碎銀子,偷偷交給楊氏藏起來。

楊氏笑到合不攏嘴,問是不是何家拿的,知道是富商太太于氏那裡拿的,囑咐他小心些,别讓家裡那個發現了,免得鬧得不好看。

“以她的腦子,說兩句好話哄一哄就好,怕什麼。”張友福不以為然。

果然,何珍娘問起酒氣時,他隻說跟夥計們一起喝了點,她便不再問了。

從那天起,張友福經常往于太太那裡去,就連綢緞莊活兒也馬虎起來,三天兩頭請假,托詞說自己病了、妻子病了、娘病了,以至于有時候他過去,掌櫃沒好氣地問他明天又該輪到哪個病了。

得知個中隐情的夥計們擠眉弄眼,哈哈大笑,說再下去,該輪到于太太病了。

張友福并不把掌櫃的臉色與夥計們的嘲笑放在眼内。

有于太太撐腰,他怕什麼?

隻要他侍候周到,說不定于太太一時興起,就給他買一間更大的綢緞莊,到時候就開在錦華記對面,氣死他們。

他幹脆辭了綢緞莊的活,專門侍奉于太太。

何珍娘發現了他身上的痕迹,不敢相信,問他,他否認,說沒有的事,自己是不小心被竹枝劃的紅痕。

但沒過兩天,何珍娘又發現了他身上的脂粉香,再問,張友福黑了臉:“是有怎樣,别的男人妻妾成群,我家裡隻有你一個,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何珍娘萬萬想不到成親不過兩月,他變成了這樣。

她想起父母當初的囑托,心如刀割,又不甘心自己看錯了人,有心勸他,但張友福已經嚷嚷起來,說她耍大小姐脾氣,一轉身,出去了,徹夜不回。

楊氏勸何珍娘,說男人嘛,好玩,好面子,你怎能當面跟他吵?再說,他又沒打過你,他出去玩也玩得有價值,起碼帶了錢回來。

何珍娘目瞪口呆,想明白婆婆話裡意思後,哇一聲哭倒在奶娘懷裡。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張友福這時候正走到于太太家裡,于太太招招手,問他是不是住在木瓜巷。

他說是,于太太說你那麼乖,過兩日獎你一隻金瓜,金木瓜。

一隻番木瓜兩三斤重,若是一隻金子打造的番木瓜,那還得了?

張友福高興到差點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用力陪了于太太半天,手舞足蹈跑回家,恰好遇上一個綢緞莊的夥計,忍不住拖他去喝酒,酒後将金瓜告訴了夥計。

不出一天,大半個雲城人都知道了,于太太要送張友福一個金瓜。

何父怒了,帶着家人殺到木瓜巷,質問張家母子什麼意思。

張友福吓得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楊氏則叉着腰站在屋門口:“什麼意思,就那個意思,我兒子有本事,于太太賞識他,送他一隻金瓜,有罪嗎?”

何父從未見過如此厚顔無恥的人,當場要女兒與他們張家和離,帶自己女兒與嫁妝回去。

楊氏原本想着何珍娘對自己兒子死心塌地不可能走的,誰知何珍娘走出屋門,說自己願意和離。

楊氏氣得半死,說:“離就離,就你們家那一丁點嫁妝,趕緊帶走!”

何父請來媒人及四鄰見證,寫好和離書,張友福簽名,何珍娘最後一個簽名,依靠着奶娘,頭也不回走出了張家的門。

何家下人開始往外擡陪嫁的家具。

何父忽然拔出一把刀,大聲道:

“諸位,他們張家嫌棄我女兒嫁妝少,今日,就讓大家看看,我女兒的嫁妝!你們對她好,千金萬金我都願意出,你們對她不好,一枚銅錢也嫌多!”

他在一張幾案上削了幾刀,削去外表的木頭,露出金燦燦的質地,道:“這是我女兒原本要彈琴給你聽的幾案,金的!”

他又在洗臉盆架上削了幾下,同樣露出金燦燦的質地,道:“這也是金的!”

他連砍了幾樣器具,都有一部分是金的。

張友福目瞪口呆,楊氏連忙上前,說:“親家,親家,友福錯了,我這就給你們賠不是,東西重,你們别——”

何父理也不理她,吩咐下人将所有東西都擡回何家,連一片木屑都不要剩下。

民間故事:娘子換金瓜

這一件事情很快傳遍了雲城。有人感歎,若是何父一開始就告訴張友福,家具裡頭金子多的是,他女兒又怎麼會受委屈?也有人說,若是張家母子知道了家具含金,以他們貪婪的本性,不會想着從何家挖更多的金子嗎?

張友福躺在家裡整整一天,想着虧掉的金子就心如刀割,暗暗恨何父老奸巨猾,白白戲弄了自己一場。

楊氏也哭了一天,催他去找于太太拿金瓜。

張友福一想也是,起來打扮一番,趕去于太太家。好事者跟在他身後,也跟着去了。

于太太不在,據說回省城去了,在門房裡給他留了隻金瓜。

張友福一抱,卻發現那隻金瓜,是隻熟透了的番木瓜,外表金黃,卻不含一絲半點金子。

圍觀者哈哈大笑。

張友福面紅耳赤,瞬間扔掉番木瓜,拔腿就跑,一面跑一面罵于太太。

從此,雲城再無張友福蹤影,據說他往省城去了,要找于太太算賬呢。

何珍娘很快改嫁自家糕餅鋪的夥計陳亮,兩人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何母請大夫吃保胎藥原本隻是迷惑張家的手段,其實是月經不調而已,誰知何母吃了兩月調理身子的藥,身子越發不适,請大夫一看,真的懷上了。

楊氏吃雞不成蝕把米,越想越虧,有時候去何家門口大罵,有時候去于太太家門口大罵,罵着罵着,便有點不清楚了。

孩子們依舊跟在她身後唱兒歌:

“張老大你真傻,休娘子換金瓜,金瓜落娘子沒,你說你傻不傻!”

@高涼葉故事原創,感謝你們一路陪伴與支援,2024繼續分享心中故事與喜怒哀樂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記錄我的2024#​#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