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作者:伊蝶社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01

朋友們,

小時候最難吃的一道菜叫什麼?

「眼淚拌飯」

是的,你沒看錯,

就是那個在飯桌上被父母教訓,強忍淚水,低頭吃白米飯的場景。

最近刷到個視訊@gg,

熟悉且窒息的感覺撲面而來。

飯桌上,

媽媽複述出弟弟跟别人說自己數學拿了一百分,

爸爸聽後很生氣地瞪着他。

弟弟委屈地低下頭,眼裡泛起淚光……

小男孩小心翼翼看向大人的那一瞬,

感覺碎掉的不止是他,

還有許許多多螢幕前的觀衆。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圖源@gg)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

考一百分難道不值得喜悅嗎?

斷然不是。

那這個爸爸到底在生氣什麼?

在他的邏輯中,

“開心地告訴别人考100分”不叫分享,

叫炫耀、叫顯擺、甚至是驕傲,

而驕傲使人退步。

大多數人小時候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考得好,不能太高興,

考不好,不能太喪氣。

包括長大後也是,

社會規訓大家:不能喜形于色。

一旦情緒外漏,

就給你打上難成大事、缺乏城府的标簽。

總之,得含蓄,得壓抑情緒。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綜藝《盒子裡的貓》吳彼演繹一個片段:

他說自己16歲的時候,考上了大學。

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身邊的人,但他們都說不要顯擺,會挨打。

于是他把自己的喜悅藏起來了。

後來他告訴女兒,

彈鋼琴的時候,不能有情緒,

學習不好的時候,不能有情緒,

出去玩的時候,不能太開心,因為樂極生悲……

有一天女兒參加比賽,拿了一塊獎牌,

他問女兒怎麼不開心呢?

女兒問他:爸爸,我可以開心嗎?

真的太悲哀了。

我們羞于在人前表達開心,

不好意思因為小事快樂,

更不敢先于别人幸福……

什麼時候開始,情緒表達成了一種罪過。

02

前段時間有條視訊很火:

高鐵上,

10歲左右的男孩拿着媽媽給的錢去買便當,

回來高興地告訴爸爸三份口味不同,一家人可以換着吃。

媽媽聽到後立馬火冒三丈,斥責孩子為何買三份?

孩子很懵圈,說三個人一人一份啊。

此時,一直不吭聲的爸爸說了一句自己不餓,不想吃。

媽媽也緊跟着也說,自己不餓,還責怪孩子非要把錢花完才舒服,

而一旁的爸爸也跟着附和……

退了兩份後,把剩的一份給孩子,

讓孩子邊吃邊進行訴苦教育:

高鐵上這麼貴的飯,

我和你爸都舍不吃,

賺錢不容易……

而小男孩默默坐在位置上,

抽着鼻子,一邊流淚一邊把飯送到了嘴裡。

我們假設一下,

如果這個孩子買了一份飯,

他的父母會覺得他懂得節儉嗎?

并不會。

他們隻會覺得小男孩自私,白眼狼。

是以就是,你怎麼做都有錯。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還有之前,

14歲女孩給下班回家的媽媽準備了四菜一湯。

媽媽進門看到菜的第一句話是:

我是要表揚你嗎?這麼多菜怎麼吃?!

可想而知,女孩這頓飯吃得多難受。

發現了沒?

有些父母,孩子怎麼做他第一反應都是否定。

不允許表達情緒,

怕你太高興會得意忘形,又擔心掉淚會顯得懦弱。

買三份便當是亂花錢,買一份是自私;

做太多菜是浪費,做少了又……

這不就是中國父母典型的打壓式教育嗎?

記不記得國小課本上的那個故事:《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男孩寫了一首詩,

媽媽的第一反應是誇贊他,精彩極了!

爸爸看完後的第一句卻是:糟糕透了!

兩種截然相反的态度,

深刻地影響着男孩的情緒。

故事最後的中心思想是「兩種愛的評價」。

被這樣劈頭蓋臉的打壓,真的是愛嗎?

說實話,我至今存疑。

父母習慣給一個行為預設很壞的結局,

然後再推導出壞結果對應的原因。

可事實上,

這種因果邏輯本來就是錯的。

誰說快樂就意味着自大和炫耀?

這個熱搜視訊,我看到了普通家庭最悲哀的一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跟父母傾訴煩惱,煩惱會加倍,

跟父母分享喜悅,喜悅會消失。

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支援太少了,

才會讓親子關系如此生分。

父母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

但于孩子而言:

父母就是自己的全部。

可如果連父母都否定孩子,

這對孩子來說,跟天塌下來有什麼差別?

是以,我想與你共勉下面這句話: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父母,沒什麼資源沒什麼太多的文化,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那你就多鼓勵他,認可他,多表揚他,多了解他,多支援他。

不要把自己的認知、焦慮、恐懼、憤怒、委屈強行轉移給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