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擁抱數字技術浪潮 加快教育強國建設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擁抱數字技術浪潮 加快教育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相繼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教育強國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等重大發展戰略。以智能終端和可穿戴裝置、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輪數字技術變革浪潮,正在推動傳統生産力向新質生産力邁進。黨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數字化”寫進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大陸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作為“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數字化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數字化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數字化的重要論述是我們擁抱新一輪數字技術變革浪潮,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程序中的教育數字化發展,對于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數字中國與教育高品質發展

  随着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Web3.0、區塊鍊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疊代與普及,一場影響深遠的數字化革命正悄然拉開帷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正成為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強勁引擎,人類社會逐漸進入數字時代。大陸數字化程序迅速推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短視訊等快速普及,社會的數字化程度日益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确要求:“我們要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資訊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要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資料中心體系、國家産業網際網路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靈活、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資訊基礎設施”。2015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緻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賀信中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适應大陸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目前,數字中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将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釋放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更新,為大陸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教育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經濟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教育高品質發展。教育高品質發展是遵循新發展理念,從“數量追趕”轉向“品質提升”、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新型發展。而教育數字化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善用大資料可推動因材施教,為高品質教育提供可能,運用數字技術,深度挖掘學生潛質,在享有均等選擇機會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提供适合自身的教育。通過數字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領域,發展最富天資的技能,用科學的方式自主學習,進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教育數字化支撐教育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标,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為大陸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則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新時代大陸教育改革發展提出新要求和新使命。教育強國的本質内涵是通過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一個教育綜合實力和服務能力強大的國家,建構全體人民普遍享受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教育制度和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有力支撐的現代化教育體系。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争空前激烈。大陸在建設教育強國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闆和弱項,實作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依然任重道遠。”教育強國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陸教育事業實作了曆史性跨越,建成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全面實作城鄉免費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發展階段,教育總體水準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支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崛起奇迹。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戰略重點是實作從規模發展向品質提升、從外延式發展到内涵式發展的戰略轉移。

  數字技術可以實作優質教育資源跨時空共建共享,打破資訊壁壘,消除數字鴻溝,實作教育發展“彎道超車”。利用數字技術縮小區域、城鄉、學校之間教育供給的差異,能更好滿足人民群衆對更高品質、更加公平的教育的需求,讓億萬孩子實作共享優質教育的夢想。以網際網路、智能學習裝置、多媒體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網絡學習、移動學習、泛在學習、虛拟學習等數字化學習方式不斷湧現,使“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現實。“人工智能+教育”通過跨界融合等新技術讓每個人與優質教育資源相連通,真正搭建起保障全民終身學習的橋梁。

  數字教育的中國實踐

  随着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和使用,數字紅利在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勢能加快釋放。同樣,數字教育引發的變革創新在中國正以史無前例的措施和行動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有力支撐。”具體而言,發展數字教育,可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着力實施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構高品質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釋出,大陸進入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資訊化為主導,面向教育高品質發展需要,聚焦資訊網絡、平台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它是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底座”和“基石”,也是數字時代教育變革的條件和保障。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教育環境的智能建構和教育過程的全方位感覺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幹預措施和人才培養目标之間的精準比對水準;通過融合、更新、增建等方式,完善教育公共資訊服務所需的基礎平台環境,支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台,助力教育新生态形成。

  二是大力提升師生數字素養。2022年,《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标準(2022年版)》釋出,标志着培養全體中國小生數字素養,培育面向數字時代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進入新階段。同年11月,教育部釋出《教師數字素養》标準,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五個次元。為系統化培育中國小生的數字意識、數字化邏輯思維,可在國民教育體系内将數字素養培育全面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建立大中小一體化課程體系,創新跨學科數字人才培養機制。強調學科實踐,特别關注學生将數字生活、數字學習、數字創新連接配接融通的經驗,發展并提升全體學生的數字素養。開發教師數字素養測評量表,開展教師數字素養大規模測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依托先進的數字技術進行混合式一站式教育訓練,提升教師數字素養;重視教師職前職後關聯,依托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貫通式一體化教育訓練。

  三是努力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該平台主要包括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子平台。其主要目的是為廣大師生提供海量的優質資源和精準的資源服務,核心是依托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教育資源應用的大資料平台,為教學資源的智能檢索、個性化資源推送、學習路徑推薦、自适應學習、智能學伴等提供基礎性支援,為促進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提供有效路徑,促進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常态化應用。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研究員)

作者:李鴻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7月1日第292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