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技藝”解鎖共富“新途徑”!大碼頭鎮非遺項目連起傳統技藝保護與現代經濟發展

作者:東營網

愛東營訊“以前隻在電視上見過,今天在現場見到整個東營市的非遺,真的是太震撼了。”“有這麼好的一個平台展示我們的非遺文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來。”……端午節期間,2024年東營市“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活動啟動儀式暨“匠心好物·嗨購非遺”購物節主題系列活動在廣饒縣大碼頭鎮舉辦。短穗花鼓跳動的鼓點、孫鬥跑驢幽默的表演、呂劇質樸的唱腔……讓人們切身感受到非遺保護傳承帶來的巨大魅力。

古老的技藝滋養着一方人家,不間斷地傳承赓續着一方文化,創新則賦予文化新的生命……作為活動的舉辦地,廣饒縣大碼頭鎮以活動為平台,讓曆史悠久的本地技藝重新散枝開花,不僅點綴多姿多彩的生活,更成為緻富路上的新法寶。

“老技藝”解鎖共富“新途徑”!大碼頭鎮非遺項目連起傳統技藝保護與現代經濟發展

大碼頭鎮非遺葦編。(資料圖)

兒時的記憶 滿滿的歲月味道

“虎頭雞來啦!”伴随着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虎頭雞上桌,新年的腳步就近了。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大碼頭人的記憶裡,虎頭雞是與過年相聯的,酥軟的雞肉浸在香醇的雞湯裡,和着花燈裡燃燒着的紅燭味兒、春聯上散發的油墨香預示着新的一年的到來。虎頭雞是大碼頭鎮名吃之一,500多年來,代代相傳的味道始終未變。作為“吳氏虎頭雞”的第四代傳承人,吳慶國帶着這份兒時的滋味走入中國農民豐收藝術鄉村大席名菜行列,走進中央新春非遺之夜的鏡頭。

大碼頭鎮曾是退海、退湖之地,葦蒲叢生。人們就地取材,不論是鋪的炕席、曬糧食用的葦席、還是竈房鍋蓋、提籃,皆由蘆葦編織而成。“選取粗細均勻、色澤良好的蘆葦,将其劈成幾片放入水中浸泡、軟化。接着用石頭碾壓,使之更加柔軟。然後編織,最後是窩邊。”徐尊興作為大碼頭鎮葦編代表性傳承人,母親和姐姐靠編葦席供其讀書的場面始終是他記憶中無法抹去的艱難又溫馨的畫面。

“哐,哐,哐”這是機杼碰撞的聲音。開春剛過,農活還不忙時,大碼頭鎮很多家庭内的織布機就開始工作。床單、被子、衣裳甚至人們納鞋底的布料全出自眼前的織布機。誰家有喜事,送上一床老粗布床單,就是對新人最美好的祝福。這記憶中的畫面很多年來一直萦繞在大碼頭鎮馬二村村委委員、婦聯主席王秀英的腦海中。她一直對這門老手藝的傳承保留着好奇,等待着一個時機的到來。

光輝重制 共聯共建護航非遺傳承

走進大碼頭鎮葦編産學研一體非遺館,一條條散發着清香的葦篾,在人們手中來回穿梭、上下翻飛,經過十幾道工序的“改造”,搖身一變成為工藝品。“兒時對葦編的情結、專業院校的美術功底和非遺技藝實作産業化成果轉化的經驗,點燃了我對保護傳承葦編技藝的希望和勇氣。”徐尊興說幹就幹。

與徐尊興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他的同學吳慶國。虎頭雞雖然好吃,但當時在大碼頭鎮大多是散賣,沒有市場。為了讓這門手藝發展下去,2021年,吳慶國建立起非物質文化遺産工坊,他深有感慨地說:“越簡單的食材,越要用心去做,守正創新,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做出老百姓都認可的味道。”

“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嫁閨女娶媳婦陪送老粗布,有時也當伴手禮送,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去戶裡買這個布。”王秀英一直很想為村裡幹點事,一次老粗布紡織比賽讓她更加堅定了成立工廠中的房間帶着婦女們掙錢的想法。而駐村第一書記帶來的資金支援,讓她的想法從點子變成現實。

非遺傳承,凝結着像徐尊興、吳慶國、王秀英這群有情結、想做事的傳承人的追求,他們像星星之火,有了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便成燎原之勢。近年來,大碼頭鎮立足實際,共聯共建,變單打獨鬥為聯合制勝,成立非遺産業聯盟,引入文創公司,設立商貿平台公司,通過産品共創、技術共學、流量互補、管道共享、合作共赢,打造了非遺經濟的新引擎。同時,延伸産業鍊條,促進非遺相關産業關聯發展,依托新型文旅消費業态,越來越多的富有鄉村特色的綜合體驗項目正在成長壯大。

項目産業化 老技藝成為緻富新路徑

一個非遺項目就是一個富民産業。大碼頭鎮現已成功申報的非遺項目有16個,在過去它們支撐了人們的生産和生活,在當下,它們為村集體、農村閑置勞動力緻富增收拓寬了途徑,為鎮域經濟發展打造了新引擎。2023年以來,大碼頭鎮成立赓派商貿平台公司,為項目成長提供品牌培育、生産指導、政策指引、市場營銷等全鍊條服務。目前,已孵化蘆花飛雪等商标品牌8個,成立非遺工坊、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入文創公司,新上産業鍊項目等10個,非遺産品年銷售額8300萬元,吸納就業2200人,人均年增收8000至30000餘元。

大碼頭鎮打破過去小作坊式作業,引入先進管理理念實行公司化運作,傳統葦席編織拓展至工藝品等7大類200多個品類,年銷售額3000餘萬元。“千織梭”老粗布共富工坊探索“合作社+群衆+電商”營銷模式,帶動就業500餘人。虎頭雞非遺工坊産品年銷量20萬盒,帶動全鎮10餘家生産作坊實作創業緻富。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釋出首批全省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大碼頭鎮“老技藝”解鎖共富“新途徑”入選鄉鎮(街道)典型案例。“下一步,我們将進一步夯實平台搭建、資源整合、内招外引、培育龍頭的全鍊發力作用,促進非遺産業進一步向着‘經營品牌化、管理标準化、産業規模化’方向發展,為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貢獻非遺力量。”大碼頭鎮黨委書記高曉明表示。

(記者 許鴻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