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作者:侃山大兄

從全球角度看,中國的地理位置還真不如印度,印度比中國更容易發展為世界大國。

美國著名戰略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在他的著作《海權論》中指出,未來是海洋國家的海權,欲發展海權必須有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奪取制海權,必要條件是要有海軍、海上基地、海運路線,且不受他國控制,最理想的位置是靠近中央位置的島嶼,靠近主要貿易通道,可以自由出入大洋。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根據這個理念,我們就能了解英國、美國為何能先後成為世界霸主了。英倫三島孤懸海外,與歐洲大陸之間隔着英吉利海峽,可以憑借天險阻擋來自歐洲大陸的侵略。同時,英倫三島直接連接配接大西洋,向西可以直接進入大西洋,沒有任何海峽和陸地阻擋。英國打敗荷蘭、西班牙後建立了海上霸權,然後躲在英倫三島上搞“大陸均勢”,誰冒尖就打誰,直到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和德國崛起,英國才喪失了世界霸權。

但是,從英國手中奪取了世界霸權的美國,地理位置比英國更優越。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進入大洋,雖然地處大陸腹地,但南邊的拉丁美洲和北邊的加拿大都沒有威脅,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威懾到本土,是以可以放心地把重心放在海軍建設上,再加上美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又全面移植了英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故而能在短短百年内取代英國成為霸主。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相比之下,德國、蘇聯的地理環境就差很多。德國地處歐洲北部,雖然也有海岸線,但被丹麥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西部是北海,東部是波羅的海,無論走哪條路都會受到鄰國的制約。一戰期間,德國的海上出口被堵死在北海,被迫與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日德蘭海戰,最後輸掉了一戰。二戰期間,德國改變戰術,不再進行大洋決戰,而是大力發展無限制潛艇戰,但最終還是沒能突破北海。

可以說,德國兩次世界大戰失敗都是輸在了地緣上。假如德國有像法國那樣的海洋環境,從外界源源不斷地獲得資源,世界霸主根本輪不到美國來當。蘇聯也是如此,蘇聯雖大,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被美國硬生生困死在了亞歐大陸上。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德國和蘇聯的失敗教訓充分說明,未來世界屬于海權國家,陸權國家稱霸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以發現,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強國,無一不是具有優越海洋環境的國家,那些内陸國由于缺少和外界交流的通道,絕大多數都處于積貧積弱狀态。

那麼,大陸是陸權國家還是海權國家呢?

嚴格來說,大陸是一個海權與陸權複合國家。地圖中可以看到,大陸處于亞歐大陸東南邊緣,大部分邊境線都在陸地上,有14個陸上鄰國,東南方向與太平洋的邊緣海相接,擁有1萬多公裡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海。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從曆史文化角度看,大陸是一個傳統農耕國家,曆史上鮮有從海上向外擴張的舉動,是一個典型的陸權國家。從地緣角度看,大陸的海洋環境雖然不像美國和英國那樣優越,但要比俄羅斯和德國好得多,完全具備成為海權國家的先天條件。

美中不足的是,大陸的海洋條件還不夠寬敞,從北向南分布着日本列島和東南亞諸國,像一串鎖鍊一樣橫在大陸家門口。《海權論》指出,海權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優良的海港和暢通的航線,才能和敵人抗衡,發揮海權的力量。但很顯然,大陸現在的海上航線還不夠暢通,甚至可以說被掐在敵人手裡。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相比之下,印度的環境就要好得多

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亞歐大陸向南伸出,形成一個半島,由于地形平坦,緯度低,東北方向的喜馬拉雅山又截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濕氣,因而在南亞次大陸形成豐富的降水。不得不說,造物主對印度實在太好了,土地肥沃,雨熱同期,最适合農作物生長,也最容易産生強大的文明。

更優越的是它的海洋環境。印度東邊是孟加拉灣,南邊是印度洋,西部是阿拉伯海,都是印度洋的一部分,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輕松進入大洋,漫長的海岸線上遍地都是優良港口,即使是美國也無法全面封鎖它的海岸線。

很多人搞不明白,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當然,印度的地理位置也不是沒有缺陷。它的東北部地區與大陸接壤,海拔落差極大且處于較低的一側,大陸可以居高臨下對其進行攻擊,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打到新德裡。喜馬拉雅山就像一堵天然的城牆,将印度的野心牢牢地擋在牆外。

總得來說,印度的地理位置要比大陸好得多,同時也被大陸牢牢克制住,是以印度才多次處心積慮地挑起事端,企圖搶占一些高地,稍稍扭轉一下劣勢。在此,我們要向守衛邊疆的戰士們緻以崇高敬意。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再堅固的天線也有被突破的時候,如果真的有攻不破的防線,那一定是戍邊戰士們的鋼鐵意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