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作者:漢新聞

現年41歲的陳見是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産研究所長江特色魚類資源與育種研究室主任,入職13年來堅持深入基層一線,從田間池畔到育種工廠中的房間,始終全身心投入到水産事業中,尤其在鲌類、鳜屬及鲶類等名優魚類的種質資源收集與儲存、良種選育與擴繁、養殖新技術與新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發揮了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2011年,陳見大學畢業入職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産研究所長江特色魚類研究室,開展鲌魚育種研究。當時,全國地方院所開展魚類新品選育的機關寥寥無幾,淡水新品種數量也是屈指可數,大多數魚類新品種選育還處在依靠人工挑選的階段。初來乍到的陳見面臨缺少新技術新手段輔助魚類選育的窘境。為了加快魚類選育程序,懷着一腔熱忱的陳見來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回爐深造,一頭紮進實驗室,重新啃起書本,從頭學習新技術。

武漢市農科院水産研究所長江特色魚類資源與育種研究室主任 陳見說:“當時我們缺少分子标記技術平台,我接到機關安排的項目攻關任務,然後在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學習了2年時間,我利用業餘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克服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掌握了分子标記的相關技術,獨立完成了黑尾近紅鲌的分子标記,為我市第一個水産新品雜交鲌'先鋒1号'選育成功提供了技術保障。"

據介紹,由陳見負主責的“先鋒1号”新品種于2012年通過全國審定,以該品種為基礎2017年獲得湖北專利金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随着時代的進步和魚類選育技術的發展,陳見日後研究鲌魚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廣。長江十年禁漁對水産發展提出“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漁業轉型更新目标。怎樣保證“市民吃好魚、漁民養好魚”,陳見結合武漢市地方漁業發展現狀,先後承擔了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的“長江名優特色經濟魚類養殖試驗與示範推廣”,開展了長江土著魚類長吻鮠、黃颡魚、烏蘇裡拟鲿等特色魚類的研究示範工作。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武漢市農科院水産研究所長江特色魚類資源與育種研究室主任陳見介紹,“2018年,我做為主要完成人的國家水産新品種鲌鲂‘先鋒2号’通過審定,近年來在市農科院創新項目支撐下,我又收集了5種特色品種,最終選擇在長江名貴魚類長吻鮠、黃颡魚、烏蘇裡拟鲿上開展性别控制育種,同水生所、華農開展深入合作,并于2022年審定通過了黃颡魚‘全雄2号’,同時全雄長吻鮠、全雄烏蘇裡拟鲿也在積極的研發中。”

通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陳見參與了20多項重大水産種業項目,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并制定标準5項,積極推動在長江特色魚類資源與育種事業上的新局面。

在術業專攻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陳見時刻不忘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和政治水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他的一言一行深刻感染着身邊的同僚。

長江名優魚類的研究先鋒陳見:讓科研紮根田間地頭

武漢市農科院水産研究所副所長、長江特色魚類資源與育種研究室支部書記魏輝傑表示:“我和陳見共事13年,他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硬。經常帶頭參與一線育種工作,任勞任怨,身先士卒,穿下水衣打網挑魚,催産季節熬夜給魚催産打針,淩晨擠卵授精,同一線勞工打成一片,發揮了帶頭作用,凝聚戰鬥力,讓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真正做到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以廉潔奉公推進了水産科研事業高品質發展。”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陳見始終把魚類育種作為自己主要研究方向,在新品種選育中不斷開拓創新,形成多種規模化高效養殖技術,總體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因其優良經濟性狀,廣受養殖戶好評,目前全國養殖示範推廣面積達200萬餘畝。

記者:餘軍 張亞晖 通訊員:龔莉

編輯:董瑞涵 呂豔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