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歐貿易摩擦之際,德化工巨頭将關閉國内工廠,或将生産遷往中國

作者:賀文萍

日前,歐盟宣布将于7月4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關稅,中國則先後對歐洲的白蘭地、豬肉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密切關注乳制品、奢侈品、大排量汽車的關稅。中歐貿易摩擦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多家媒體報道稱,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拟關閉11家國内工廠,轉投中國。

今年年初,巴斯夫就公開表示,計劃大規模裁員,而且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具體原因包括歐洲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俄烏沖突遷延日久、利率逐年攀升等。

中歐貿易摩擦之際,德化工巨頭将關閉國内工廠,或将生産遷往中國

據了解,巴斯夫計劃關閉路德維希港的11家生産廠,其中多數工廠已不再盈利,甚至出現較高額度的虧損。

另據德國化學工業協會給出的資料可知,近段時間以來,德國化工行業約有五分之一的投資流向中國。巴斯夫的部分員工也已經收到準備轉移到中國的“不确切消息”。

盡管巴斯夫方面對傳聞保持緘默,但該公司“重倉”中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用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的話來說,“市場在哪,增長在哪,巴斯夫就在哪”,巴斯夫永遠都無法拒絕中國的市場體量。

中歐貿易摩擦之際,德化工巨頭将關閉國内工廠,或将生産遷往中國

舉個例子,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巴斯夫依舊以偌大魄力做出投資決策,全面推進位于湛江的一體化基地項目,到2030年将投資高達100億歐元,相當于五個特斯拉超級工廠,是巴斯夫自創立以來最大的獨立單筆投資項目,也就德企在華投資的最大單體項目,由此不難窺見巴斯夫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

彼時巴斯夫方面曾表示,在疫情期間作出這一決策并不容易,但他們并沒有猶豫多久,因為巴斯夫認定其“經濟福祉取決于中國”。

事實上,對于巴斯夫來說,中國并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在德國鬧着要“脫鈎斷鍊”的時候,巴斯夫的幾位高管就聯名發表了文章,标題簡單而粗暴:“退出中國将令我們失去機會”。

中歐貿易摩擦之際,德化工巨頭将關閉國内工廠,或将生産遷往中國

1992年,巴斯夫在中國還隻是一家生産樹脂的合資工廠。但在短短三十年間,大中華區已成為巴斯夫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2022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化工大國,占據全球化學品生産總額的49%。

巴斯夫方面估計,最遲2030年,中國将占據全球化工市場的半壁江山。“投資中國,等于投資未來”。

前不久,巴斯夫剛剛退出醞釀三年之久、原計劃投資規模達百億的印尼鎳钴項目。當時業界普遍認為,巴斯夫接下來多半還會有“大動作”。考慮到巴斯夫正逐漸收縮歐洲的生産規模,轉向中國應該是大機率的事情。

中歐貿易摩擦之際,德化工巨頭将關閉國内工廠,或将生産遷往中國

當然,這并不是說巴斯夫要抛棄德國、抛棄歐洲,隻不過企業是逐利的,它們自然會傾向于營商環境更為良好的土壤。畢竟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就陷入了地緣政治捆綁經貿議題的怪圈,諸如監管過度、能源成本高企、官僚主義嚴重,導緻以巴斯夫為代表的行業巨頭盈利極其有限,在這個當口轉投中國,也不失為正确的選擇。

簡單來說,資本是沒有國界的,企業的投資會顯示他們的選擇。鼓吹假大空的“脫鈎斷鍊”,始終無法改寫客觀事實。中國将堅定不移的深化開放,多措并舉吸引外商來華投資興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