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舒适的先鋒藝術女性對談

作者:待月遇書記

曾經讀過一本書名為《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港台版小書,原作寫作在20世紀70年代,讀過便感慨于藝術史的話語權長期被男性把持,“偉大”被以長期權力關系色彩的濾鏡定義,然而這一問題發出50餘年以來,衆多女性藝術家正在以實踐築起藝術語言的精神堡壘,女性主義文藝批評也以人們難以預想的速度向前飛馳,如鋒如芒刺破偏見和阻隔。

舒适的先鋒藝術女性對談

看到《臉龐,鋒芒》的書名,不可避免地聯想到“新浪潮祖母”女性導演阿涅斯·瓦爾達的作品《臉龐,山莊》這部著名電影,實質上這也是作者的緻敬。烏戈·韋爾塔·馬林作為一位與著名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共事者,采訪了包括阿涅斯在内的25位從事文藝創作的女性,以對談的形式,為她們勾勒出精神的“肖像畫”。

舒适的先鋒藝術女性對談

亮點之一,是藝術家之間知音式的共鳴。每段訪談前,都有作者對受訪藝術家的一段引文,不同于常見的、冰冷的個人介紹,這段引文是帶有審美自覺、批評意識的私人化随筆。例如寫與缪西亞·普拉達的相遇:“雖然這是一位緻力于培養反叛精神的時裝設計師,我卻很高興地意識到她的非凡首先在于待人親善。”描述珍妮·霍爾澤“珍妮把詞句投射在山脈、海浪和岩石等物體的表面……以幽默、善良和勇氣向無知與暴力發起挑戰。”

舒适的先鋒藝術女性對談

亮點之二,采訪者的态度謙遜而誠懇,絕不急功近利,更絕不咄咄逼人,馬林以小友的姿态出現在對話中,迅速融入受訪藝術家的生活、創作和思想。采訪阿涅斯·瓦爾達時,阿涅斯先指向桌上大片的蘭花,進而告訴馬林世上每個人都很美,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渴望,而馬林也真誠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這種看似信手拈來漫無邊際的對談,實際是高層次的精神激蕩,顯然是冗長、虛僞而乏味的寒暄無法企及的。

舒适的先鋒藝術女性對談

亮點之三,從采訪者到采訪對象,從譯者到設計,從班底到風格,《臉龐,鋒芒》無疑将“女性力量”貫徹到底。最直覺的是裝幀上,随性簡約而又舒适怡人的排版,恰到好處而不喧賓奪主的拍立得肖像,成本和體驗感均高企的線裝裝訂,與封皮和諧映襯的刷藍書口,趁手的體量和紙張手感,都為它的閱讀過程貫徹審美的體驗感,讓珍貴的内容依托精心的實體書承載而傳遞。

稍顯美中不足的是,因為線裝工藝外加厚度較厚,翻頁時外封會不可避免地翹起,而外封又是采用粘貼工藝的厚卡紙,翻閱過書籍後,後封不可避免地留下一道折痕——讀者通過閱讀改變了書的樣貌,但這瑕不掩瑜,甚至增加了一種藝術實踐的參與體驗。正如書中比利時時裝設計師迪穆拉米斯特所言:

“為了獲得完整的感受,你需要面對對立和沖突,在兩極之間找到平衡,就能創造出美感。”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