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作者:長江酒道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執筆 | 揚 靈

編輯 | 古利特

蒜頭壺,又稱蒜頭瓶,因壺口做成蒜瓣形狀而得名,作為秦文化代表器物之一,蒜頭壺起源于關中,随着秦統一天下而傳播到全國各地。

文獻資料記載,蒜頭壺原名稱為“鈚”或“钭”,在湖北雲夢漢墓中出土一件木牍,記載的“二鬥鈚一”指一件青銅扁蒜頭壺,“一鬥钭一”指一件青銅長頸蒜頭壺,從側面說明蒜頭壺自身便有着不同的類型。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蒜頭壺是一種盛酒器或直接飲酒器,鼓腹、扁腹均有較大的内容積,細頸能夠有效防止壺内所置液體灑出,蒜頭呈出土狀便于系挂,展現出秦人“實用”為本的民族文化特點。從材質來看,蒜頭壺有陶質和青銅兩種。

以陶質蒜頭壺為例,以陶土為原料,經過淘洗、揉捏、成型、燒制等工藝制成,在制作過程中,采用輪制技術,使得壺身更加規整、圓滑,與此同時,蒜頭壺的口部和頸部采用了“焊接”技術,即将口部和頸部單獨制作後,在陶坯制作過程中連接配接一起,這種技術展現當時陶器制作的高超工藝水準。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值得注意的是,蒜頭壺流行于戰國晚期至西漢中期,不同時期的形制有所不同,秦代蒜頭壺垂腹稍圓,西漢早期變化為腹變扁,呈扁圓狀,有些蒜頭壺出土時發現有配套的“瓶狀蓋”,大多數則未發現配套壺蓋,且均出自貴族墓葬中,并伴随鼎、壺、钫等,為禮器的可能性較大。

秦漢時期飲酒之風盛行,《漢書·叔孫通傳》:“漢王已并天下,諸侯共尊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儀号。高帝悉去秦儀法,為簡易。群臣飲争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上患之。”不難看出,已經成為禮器的蒜頭壺繼續在西漢皇室和貴族中流行。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由于大規模長時期的戰争不再發生,進入西漢後,蒜頭壺失去原有的實用價值,演變成放置于桌面的盛酒器,主要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用系挂,原有的“蒜頭”消失了;二是頸部越來越長;三是為了能平穩地至于桌面上,圈足變大。久而久之,蒜頭壺被長頸壺所取代,在西漢中期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随着時代變遷,宋代複古仿古潮流興起,蒜頭壺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宋人還燒制瓷質蒜頭瓶,後來還出現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藍釉、醬釉等各種釉色的蒜頭瓶。民國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記述:“蒜頭者,口似蒜頭,而體段則近油錘,宋制已有之,後此尤夥,純色、青花多有之。”

蒜頭壺緣何興起、沒落又再複興?

這件青花折枝花果紋蒜頭瓶是清朝嘉慶早期青花瓷中的優秀作品,紋飾布局疏密有緻,青花豔麗,畫工精細,紋飾畫法與乾隆朝青花蒜頭瓶頗為近似,足内有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

蒜頭壺雖然消失過一段時期,但它的存在依舊是中國酒文化曆史長河中的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