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作者:都市快報橙柿互動

我們大杭州 記者 王斐帆 攝影 周濤 陳林森

“項書記,我們山上老年食堂的菜又差不多了。”

6月30日7:20,淳安縣屏門鄉金陵村黨支部書記項家龍又接到了一個關于物資緊缺的電話,這是自6月20日馱坪裡、白沙塔、水竹坪3個高山自然村山下唯一一條公路發生塌方後的又一起隔空求助。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這一回,金陵村的黨員幹部沒了6月25日和6月27日連續兩次徒步10裡、翻越3個山頭、人工背去數百斤物資的緊張,而是有條不紊地驅車前往屏門鄉采購物資、拿快遞,再回到海拔400多米的村委,準備趁雨勢漸小後,将它們一并帶上海拔800多米的馱坪裡。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

為啥如此從容?

原來,趁着昨天停雨間隙,金陵村的黨員幹部和村民們幹了一件大事:在塌方公路旁人工修築了一條臨時便道,大大縮減了送物資的用時。

“我們通過前期實地檢視分析研判,決定修一條臨時‘便道’,将原本村委到馱坪裡走‘古道’一個半小時的用時,縮短到半小時!”項家龍說。

今天11:05,項家龍和村黨支部副書記童秀香将5斤包心菜、6斤黃瓜、7斤白菜、6斤雞腿以及一大箱子快遞扔上私家車,開車前往塌方點。

10分鐘後,他們到達“斷點”的公路,距塌方還有二三十米的路基上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并放着“禁止通行”的警示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天空又下起大雨,從山上馱坪裡下來的兩位村民已經沿着便道繞過塌方路段前來接應一起搬物資。

從這條便道上山,首先要走上一條斜靠在山坡的10多米長梯,繼而沿村民們開辟的泥濘山路爬200多米,就是塌方另一邊的盤山公路。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地面濕滑、枝葉一地,大家拄着木棍,用時10分鐘繞過了塌方路段。上山的車輛已經停在路邊,大家一起把物資搬上車,約10分鐘後就到了馱坪裡。

“這樣接力的方式,全程隻要半小時。”項家龍說,為了修建這條臨時“便道”,村幹部和15名黨員帶領20多名村民幹了9個小時:有的負責做長梯、有的在山間人工開路,更多人則是拿起鏟子,沿着3公裡多的公路一路清理被山洪沖上路面的砂石。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今天中午,物資送到了山上的老年食堂(鄰裡助餐點),這份“及時雨”讓“廚娘”詹英香喜出望外:“這下好了,燒個兩三天沒問題了!”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金陵村的這個助餐點專為老年人而設,一葷兩素,60到69歲的付5元,70歲到79歲的付3元,80歲以上1元。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今天傍晚,拿到新鮮蔬菜的老年食堂還給老人們加了菜,一葷三素,有洋芋、大白菜炒豆腐、四季豆和雞肉,雖然窗外還雨不停,但屋内老人們吃得格外香。

勘測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便道的開通,山上村民下山也變容易些了。

今天,山上80多歲的羅家阿婆心血管疾病犯了,村裡聯系了車輛給她先送到塌方點上方,再由兒子背着她走過了便道,然後由下方車輛接駁,送她到醫院。

但便道隻能救急,修複塌方公路迫在眉睫。

上周,《“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的報道釋出後,得知金陵3個自然村唯一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塌方,鄉政府和縣交通部門第一時間調派出了勘測人員前往金陵——

6月28日下午現場勘測評估,發現通往山上的這條唯一的公路其他還有幾處小塌方;

6月29日,兩台大型挖掘機進駐路邊,開始道路清理等前期準備工作;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今天,勘測和施勞工員再次進行了測量評估,發現塌方土方有數萬立方。

“需要修複的公路大約有160米,上下高度落差約40米。我們需要在勘測的基礎上再制定相應的修複方案,屆時要先建好擋牆,再進行土方填平,最後視具體情況決定做瀝青路面還是硬路面,預計修複工程要2個月時間。”負責施工的杭州軒昌建設有限公司現場從業人員說。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另外,修路施工還需雨過天晴、山體土壤含水量下降後才能進行,這也取決于杭州的出梅時間。

回家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淳安金陵村被“困”山上的42位村民,現在怎麼樣了?

檢視

随着6月28日淳安暴雨黃色預警的解除……今天,連續奮戰了11天的金陵村黨員幹部們也終于松了口氣,不少在外避險的村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半山腰的金陵自然村,有21位村民從屏門鄉回了家。過去一個多星期,是金陵村的黨員幹部們在他們的家門口貼上“已轉移”的紅色便箋紙,替他們照看房屋,幫他們喂豬、喂雞、喂鴨,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新路”——“六勇士”勇闖十裡天塹後續

山上白沙塔自然村此前被統一遷移到馱坪裡的3戶計7名村民,也于今天下午回家。

61歲的聞長竈和老伴在馱坪裡的臨時避災點住了整整一星期。他說,這棟兩層的村展覽館的環境非常不錯——不僅給每家都配備了獨立房間、床、熱水、電、網絡,每天留在村馱坪裡的黨員幹部還給他們燒好了熱乎的飯菜,讓他們衣食無憂。

“不過,到底還是自己家睡得習慣啊!聽到現在安全了,可以回家了的消息,我們就回到了白沙塔。家裡大米、臘肉、洋芋、辣醬都有,加上現在可以通過便道帶些蔬菜瓜果回來,生活馬上恢複正常了。”聞長竈笑着說。

在他看來,家,永遠是最溫馨的港灣。

“周六那天修便道,我們全村人能幹得動的,基本都出來了,連70多歲的老人也趕來幫忙,為的就是讓我們的村莊、我們的家園早一點恢複正常生活。期待着梅雨趕快過去,新的公路徹底修好,大家出行無憂!”

責任編輯:王斐帆

稽核:陳奕 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