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邵建忠:中共在發展黨員上的一個特殊政策

作者:昆侖策研究院頭條号
邵建忠:中共在發展黨員上的一個特殊政策

中國共産黨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是個有着一百多年曆史和近一億黨員的大黨,黨的隊伍之是以能夠一步步地發展壯大到今天,是由于我們黨為了實作自己的遠大目标,推翻資産階級政權,建立無産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實作共産主義,一代代共産黨人為之努力奮鬥而赢得了人民群衆支援擁護的結果。同時,又是我們黨在自己的曆史發展程序中能夠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需求,采取不同的政策,管控黨員數量,進而保證了黨員隊伍穩步健康地向前發展的結果。

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黨的隊伍應由無産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

為了把大量真正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内來,從既能壯大黨的隊伍,又能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性這兩方面來看,我們黨在發展新黨員時實行過兩種政策:一是直接入黨;二是要經過預備期的考驗合格後才能正式入黨。例如,在黨成立初期,全國黨員的數量還不足百人,為了盡快地發展黨員,從1921年7月至1923年6月,中央便作出決定,凡每一位積極要求入黨的同志,隻要經上級黨組織的考察合格并準許,即可成為中共正式黨員。從1923年6月至1927年4月,為了能做到對每位要求入黨者進行考察,中央對吸收新黨員增設了預備期,每位積極分子在經上級黨組織準許為預備黨員之後,還必須經過預備期(勞動者預備期3個月,非勞動者預備期6個月)的考察,在被确認合格之後,才能轉為正式黨員。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拘捕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使得黨員數量急劇下降,為了能迅速恢複壯大黨的隊伍,增大隊伍中工農兵分子的成分,從1927年4月至1928年6月,中央又做了如下規定:凡是勞工、農民、手工業者、店員、士兵等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隻要經上級黨組織的準許,即可成為正式黨員;但對于要求入黨的知識分子及自由職業者等,要在上級黨組織準許之後,還須經過三個月的預備期考察,合格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黨員。從1928年6月至1945年4月,中央又規定:凡一切要求入黨的同志,隻要經黨組織考察準許及大多數黨員、群衆的同意,且無預備期,即可成為正式黨員。

盡管黨中央對在不同時期吸收新黨員的政策有着明确的規定,但在戰争年代,由于資訊閉塞,交通不便,情況複雜,要将中央政策及時的貫徹落實到各地就比較困難,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因而就出現了各地在執行上的不統一、不同步的情況,在黨需要補充大量的新鮮血液時,而這些積極分子卻是以被拒在門外,遲遲不能入黨,妨礙影響了基層黨組織隊伍的發展。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曆盡艱辛到達陝北,結束了長征。而“左”傾路線此時正在搞肅反,逮捕了劉子丹、高崗、習仲勳等陝北紅軍創始人,造成了根據地的極大恐慌和黨組織的極大混亂,使黨員隊伍的發展基本上處在了停滞狀态。對此,中央立即派了王首道等人前往瓦窯堡進行制止叫停了肅反,并着手恢複陝北原有的各級黨組織。

為了避免諸如此類削弱黨組織建設等問題的發生,盡快把那些經過生死考驗、對黨忠貞不二的同志吸收到黨内來,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根據當時陝北蘇區黨組織被嚴重削弱的情況,尤其是經過了長征的紅25軍内部有許多同志被開除黨籍的情況,中央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項特殊的政策,除了恢複這些同志的黨籍外,還降低了對積極要求入黨同志的門檻,以适應變化了的新形勢對黨的要求。

一次,毛澤東在與徐海東及紅25軍上司的談話中得知,在紅25軍裡有一支200多人的特殊隊伍,這些人都是在鄂豫皖蘇區,因反對張國焘搞肅反而被開除黨籍的。毛澤東問,這些問題為什麼不早點解決呢?回答的人說,有的人成份不好,有的人曆史上有問題找不到證明人。毛澤東立馬說,這些同志能夠和大家一起走完長征,吃了那麼多的苦都沒有怨言,且不怕犧牲,又經過了那麼多次的戰鬥都不跑,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好地證明他們呢。聽了毛澤東的話之後,徐海東回去後就對這些同志道了歉,并立即為他們恢複黨籍并安排了工作。這些同志在卸掉了思想包袱之後,從此也更加努力地去為黨工作了。

鑒于各部隊及地方黨組織或多或少都存在這類問題,不及時地将許多優秀的積極分子吸收到黨内來,不但妨礙着他們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黨的隊伍建設的情況,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和周恩來緻電彭德懷、楊尚昆、林彪、聶榮臻、朱瑞、徐海東、程子華、郭述申,提出:“凡屬同意黨的綱領政策而工作表現積極的分子,不念其社會關系如何,均應廣泛地吸收入黨,尤其是陝甘支隊(中央紅軍)及紅二十五軍經過長征鬥争的指戰員,應更寬廣地吸收入黨。”“凡屬經過長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補期(預備期)”。這些優秀的積極分子要求入黨的問題,随之得到了解決。

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紅軍隊伍中,還有一些被我們留用的國民黨軍隊中的技術專業軍官,以及有特殊背景的人。盡管許多人對他們有偏見,甚至不信任,由于他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革命隊伍之中,成為了紅軍的一員,但在長征結束前因其曆史問題而未能入黨的,長征結束後,中央便作出決定,這些人凡是經過長征的,隻要本人提出申請的都可以入黨。這樣,就使得這些同志能夠光明正大、沒有顧慮地加入到黨組織之中。

長征的實踐證明,艱難困苦和殘酷的鬥争是對每個革命者意志最好的考驗。在鬥争中和實際工作中鑒别和發展黨員、選擇幹部,是我們黨一條寶貴的經驗。當時中央采取這樣的方針,很快就擴大了黨的群衆基礎和階級基礎,将社會各階級優秀分子吸收入黨,黨組織很快就在随後的抗日戰争中迎來一個大發展,為使我們能夠取得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黨的上司是我們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做好發展優秀分子入黨工作,對于搞好黨的建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至關重要。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注重部隊中黨的建設。在1927年三灣改編時,他就提出了要建立和健全黨的各級組織及黨代表制度,要把黨支部建在連上,在連以上設立士兵委員會,實行官兵一緻的原則,他曾希望各連隊黨員能占半數,但後來的實踐證明以三分之一左右比較合适。1929年12月底的古田會議決議,更是明确提出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加強黨的建設的思想,闡明了黨的建設和紅軍建設的關系,确立了人民軍隊必須接受黨的絕對上司的原則,這樣就保證了我們人民軍隊永遠為人民的本質。今天,雖然我們所面臨的情況與九十多年前已大不相同,但它仍是我軍的根和魂,是人民軍隊亘古不變的建軍原則。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