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遲到的歉意

作者:雲蔔堂

作者 屈全繩

遲到的歉意

遲浩田将軍

陰差陽錯,造化弄人。歲月流逝了整整18年後,我才發現了遲浩田上将2006年7月7日和2007年1月22日寫給我的兩封親筆信。捧着今年95歲高齡的老将軍手劄,我在愧疚中寫下這篇短文。

2006年5月13日(即母親節),人民日報刊登了遲浩田飽含深情所寫的散文《懷念母親》。我在淚眼婆娑中讀完這篇散文,當夜寫了一首五言詩——《讀遲浩田将軍(懷念母親)》:

遲到的歉意

遲暮猶運籌,

胸有百萬兵。

秉燭憶慈母,

浩氣書忠誠。

寒門出孝子,

居高不忘恭。

田陌飛熱淚,

将軍重晚情。

之後,準備收入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我的詩歌集——《關塞遠思集》。

5月下旬,著名詩人、解放軍出版社副社長、老朋友峭岩來成都,商量出版我詩集的相關事宜。随行的83歲書法家袁其微先生,一眼看岀我這首詩中有“遲浩田”的名字,他把“遲浩田”與最後一句“将軍重晚情”銜接起來讀了兩遍,高興地說:“詩情交融,相得益彰。”

袁先生是中國書協第一任秘書長,正楷隸篆四體皆能,猶以篆書為長。峭岩當即建議袁先生化詩章為墨寶,将這首詩寫成四尺整張行書,由他和袁先生回京後當面奉送給遲浩田副主席。

遲到的歉意

7月7日,遲浩田副主席給我發來親筆信劄。他在信中寫道:“像我這樣的母親,在中國數以萬計。”同時表示:“我将把您的大作珍藏家傳,鼓勵子孫好好做人。”随信還寄來中華之魂制作的《懷念母親》專号收藏版。遺憾的是這封信我當時沒有看到。

2007年春節前,遲浩田副主席在大病初愈後給我發來的賀卡,其中一整頁是他寫給我的親筆信。信中寫道:“您托詩人峭岩同志贈我的大作——《關山遠行集》《關河遠望集》已于今日收到,正拜讀,非常感謝!”這封信卡合一的書劄我當時也沒有看到。

現在回憶,從2005年夏季發現我在食堂冷庫存放的20多個裝滿書信的紙箱子被白蟻蝕為紙漿後,送到我家裡的信件都由保姆收簽,我看完後放在自家庫房裡。

2006年7月我在駐滇部隊蹲點,2007年元月保姆回家探親,這些信件連同其他書刊,被公務員塞進幾個大紙箱,壓在庫房裡沒有人動過。雖然陰差陽錯,當時沒能看到遲副主席的親筆信劄,但現在能看到原件,加上遲副主席對我1998年4月在西藏軍區黨委民主生活會上發言的重要批示,這都是我寶貴的精神财富。

遲到的歉意

遲潔田将軍的《懷念母親》,是一篇站在民族文化複興立場上呈現中華民族母親偉大形象的散文,後被中華之魂彙集到海内外137位華人作家向母親表示感恩的文化經典之中。作者丁甯在《慈恩無盡将軍淚》(2006.6.20文藝報)一文評論《懷念母親》時寫道:

“遲浩田——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身材魁偉,大将風度,儀态優雅,溫厚謙遜。半生馳騁在血雨腥風的戰場,身經百戰,是著名的戰鬥英雄,立下無數戰功。他還是一位富有特色的書法家,竟也寫得一手好文章,果然不愧為‘儒将‘的美稱。這一家喻戶曉的人物,可有幾人能詳知他的家庭、身世?

遲到的歉意

  原來,将軍出生在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母親生下11個孩子,存下7個。他在兄弟中排行居三,母親昵稱‘小三’。家窮人多,隻靠‘糠菜半年糧‘苦度年日。人的命運是多麼不可思議,一個窮家之子竟成為赫赫名将,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榮譽。是誰給他打開了這光明的幸運之門?這也正是文章娓娓道來、作者終生引以為榮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她沒有讀過書,沒有見過大千世界,卻是全家的‘頂梁柱’,有個性,有遠見。舊時代的窮人大多相信命運,遲浩田同志的母親卻偏不信命,更不甘心屈服于命運。當小三長到七歲時,她把全家人召在一起,宣布要送小三去學堂讀書。她說:‘隻有念書,學到文化,才能改變咱們一輩子在地裡刨食的命運……我看小三挺機靈的,是塊當先生的料(先生,即學堂老師——筆者),讓他去念書吧。’這一決定,在一個貧寒之家非同小可。須知,小三讀書,這就意味着全家老小都要勒緊褲帶。從此,小三背上母親用舊衣裳給他改做的小書包,用作者的話說:‘邁向了從此改變我一生的一個全新的世界。’

轉眼讀完了高小,不想正在此時,命運又來了個大轉折,小三當不成先生了。日本鬼子的鐵蹄踏進他們的山村,母親親眼看到鬼子種種滅絕人性的暴行,她經過深思熟慮,又做出驚人的抉擇:要小三去當八路。兒子沙場殺敵,生死難蔔,母親怎能舍得?但她明白一個道理:世上‘哪個媽媽不愛惜自己的兒子?……八路的隊伍裡不正是千千萬萬個母親的孩子嗎?……看來,光靠當一個先生,掙幾頓飽飯,改變不了我們窮人的命運!為了打鬼子,保家鄉,這位膽識過人的母親,親自送兒參了軍。

  戰争年代,我見過不少母親送兒上戰場的悲壯場面,那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一面,鑼鼓和着歡笑;一面,叮囑伴着熱淚。當兒子騎上大馬,戴着紅花,開赴前線那一刻,母親們聲聲喊着:‘兒啊,狠狠地打敵人,得勝早早回來,媽等你呀!’那些母親的形象,至今萦回在我的腦際。遲浩田筆下的母親,正是那些偉大母親的代表,是她們決定了兒子的命運。

  遲浩田正是懷着母親的期望和鼓勵,踏上了革命征途。硝煙戰火,音訊隔絕,可憐的母親隻有日日夜夜在提心吊膽中思念、等待。等得青絲變為白發,等得臉上布滿皺紋。等待了漫長的12年,上天終于睜開了慈悲的眼睛,等來了一生中最是幸福的那個短暫時刻。1953年,兒子作為抗美援朝志願軍回國觀禮代表團成員參加首都五一節觀禮之後,趁此機會回到家鄉。

遲到的歉意

文章最是讓人無法抑制住感情的是這麼一段細節:

  ‘吃過飯後,媽媽執意要給我洗洗腳。我了解媽媽的心思,順從地按媽媽的意思,坐到了一把高椅上。我正準備脫掉鞋襪,老人執意不肯,她把我的兩隻腳全攬在懷裡,放在膝蓋上,細心地幫我脫鞋、脫襪,挽起褲腳,也就在那一刻,媽媽看到了我腿上的累累傷痕。媽媽吃驚地叫了一聲,趕忙又抱緊了我的雙腿,把褲筒挽了又挽,一雙粗糙、長滿老繭的手在疤痕處撫摸着、停留着、顫顫巍巍的。我感到有水滴掉到了我的雙腿上,涼涼的,又重重的。我聽到了媽媽極力控制又難以抑制的抽咽聲,媽媽哭了,蒼老而又瘦弱的肩頭劇烈抖動着,銀白的頭發顯得那麼淩亂。’

  可憐天下慈母心,兒子身上的累累傷痕,尖利地刺痛着她,她的心在流血。她難以想像,殘酷的戰争,兒子日夜穿行在槍林彈雨,是怎樣地付出青春熱血,那條傷腿原是僥幸儲存下來的呀!

  世上,母親對子女的愛,無一不是天然的、無私的,隻是愛的表現、愛的深義有所差別。但作為兒女,對慈恩的了解和感悟并不一樣,是千差萬别的。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受尊崇,古聖先賢無不重視孝道,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它蘊涵着深厚的人性、倫理和道德。現今社會,有的把孝敬父母作為選人用人的标準之一,是不無道理的。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怎能真正地去愛老百姓,為社會做貢獻?遲浩田久經沙場,熱血男兒,是鐵骨铮铮的硬漢子,一般看來,必是淡薄于親情。其實大謬不然,遲浩田的文章充分顯示了他對慈母的愛是多麼刻骨銘心。在漫長的戰争歲月,對母親的思念,‘經常如潮奔湧,無休止地叩打着我記憶的閘門。’”

遲到的歉意

我是贊同丁甯對《懷念母親》一文的評論的。但她沒有我拜讀《懷念母親》一文時那種感同身受、冷暖自知的感覺。我讀《懷念母親》時,眼前不知不覺地浮現出我的母親,恍惚之中看到兩位母親的形象重疊在一起。我在《中秋憶母》(載西部散文選刊2020/06)一文中寫道:“魯迅說,‘母親是偉大的。’大仲馬說,‘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感情。’在我心裡,‘母親永遠是子女人生撬杠下最牢固的支撐點。”

僅以此文向我尊敬的遲浩田副主席表示歉意!

2024年7月1日于解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