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作者:智史通鑒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北部,有一片特殊的公墓。這裡不僅是逝者的安息之所,更是數千名活着的人生活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棺材成了床鋪,墓碑變成了晾衣架,孩子們把骨頭當作玩具。

這不是恐怖片的場景,而是真實存在的"活死人區"。

為什麼會有人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他們難道不覺得害怕嗎?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文本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别

墳墓裡的窮人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馬尼拉北部公墓,這座建于1904年,占地高達54萬平方米。

在這裡,生與死的界限變得模糊。豪華的墓室裡,不再隻有逝者的遺骨,還有活生生的人在其中生活。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老婦人,已在一座寬敞的家族墓室裡住了三十年。她說:"這裡比普通的貧民窟安靜多了,我們不用擔心被趕走。"

瑪麗亞的故事并非個例。自20世紀5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貧民選擇在此安家。最初,他們隻是富人雇來守墓的窮人。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在這些守墓人之中,有人直接以墓室為家。随着時間推移,更多無家可歸的農民和流浪乞丐湧入,将這裡變成了一個獨特的"活死人區"。

公墓居民的生活方式令人驚歎。有人在棺材上搭建簡陋的棚屋,有人利用墓碑間的縫隙建房,更有“幸運兒”直接住進豪華陵墓。

42歲的卡洛斯和妻子帶着三個孩子,擠在一個隻能容得下一張床的空間裡。他說:"雖然狹小,但至少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一位年輕母親安娜說:"在貧民窟,我們随時可能被趕走。這裡雖然和死人做鄰居,但至少能安心養育孩子。"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公墓社群

走進這片特殊的社群,你會看到居民們巧妙地利用每一寸空間。43歲的瑪麗亞直接在棺材上鋪了一層薄床墊,将其改造成床鋪。

"這比貧民窟舒服多了,"她說。為了遮風擋雨,居民們從垃圾場撿來鐵皮,釘在墓碑周圍,搭建出簡陋但實用的庇護所。

傍晚時分,你可能會看到一家人圍坐在棺材旁閑聊,有條件的家庭甚至能在墓室裡看電視。

孩子們則在墓地的街道上自由玩耍,攀爬棺椁,有時甚至把散落的骨頭當作玩具。這些在外人眼中令人不安的場景,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然而,生活在這裡并非易事。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擷取幹淨的飲用水。

公墓沒有自來水系統,居民們不得不步行很遠去購買或取水。為了節省,他們想出了重複利用水的方法。

35歲的羅莎解釋道:"我們先用水洗澡,然後用洗澡水洗衣服,最後才倒掉。"這種做法雖然節約,但也導緻了嚴重的衛生問題,疾病頻發。

在這裡,你會看到人們在墓碑上晾曬衣物,在靈柩前煮飯。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50歲的卡洛斯正在一座墓碑旁支起小爐子,準備晚餐。"我們盡量買便宜的食材,"他說,"每餐都要精打細算。"大多數居民選擇自行烹煮,以節省開支。

對于許多人來說,住在公墓是無奈之舉。

58歲的安東尼奧回憶道:"我們家在一場火災中失去了一切,無處可去,最後來到了這裡。"類似的故事在這裡比比皆是。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居民對生死有着超乎尋常的豁達态度。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62歲的老人佩德羅說:"我的妻子就葬在隔壁,我住在這裡感覺離她很近。"這種與逝者"共處"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形成了獨特的人生觀。

成年人似乎已經習慣了與死亡共處,而兒童則更加無所顧忌。

8歲的小胡安和他的朋友們正在墓碑間玩捉迷藏,對他們來說,這裡就是最好的遊樂場。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死亡對這些孩子而言是如此尋常。

在公墓的一角,68歲的拉蒙正在教孫子識字。他說:"我們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這個地方,但我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未來。"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公墓居民的心聲。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特殊的職業——守墓人

居民們在這裡不僅找到了栖身之所,還開辟出了獨特的謀生方式。

守墓人是這裡最傳統的職業之一。年邁的菲利普每天清晨都會拄着拐杖,緩步在墓碑間穿行。他小心翼翼地清掃落葉,擦拭墓碑上的灰塵。

雖然年收入僅有85元左右,但對菲利普來說,這份工作既适合他的年紀,又能維持基本生計。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輕人從事的運屍工作。每當有新的逝者到來,強壯的青年們就會組成小隊,将沉重的棺木擡過狹窄的小徑,送到指定的墓穴。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這份工作雖然體力消耗大,但報酬相對可觀,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

在公墓的一角,42歲的瑪麗亞正專注地雕刻着一塊墓碑。她的手指靈巧地在石頭上遊走,刻下逝者的名字和生平。

這份技術活需要多年磨練,瑪麗亞從小就跟随父親學習,如今已成為公墓社群裡最受歡迎的雕刻師之一。

不遠處,一間由鐵皮搭建的小店格外引人注目。店主安東尼奧正在整理貨架上的花圈和祭品。他的妻子則在一旁編織新的花籃。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這家小店不僅為前來祭奠的人們提供必需品,也成為了安東尼奧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穩定的工作。在公墓的邊緣地帶,一些老弱病殘的居民不得不在垃圾堆中翻找食物殘渣和可回收物品。

68歲的羅莎每天都會帶着一個破舊的麻袋,仔細搜尋着每一堆垃圾,希望能找到一些還能食用的東西或可以變賣的物品。

公墓裡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掘墓人。40歲的紮爾曼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工作是清理那些逾期未交管理費的墓地。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盡管這份工作令人不适,但每次清理都能為他帶來70裡索的收入。紮爾曼說:"剛開始時,我經常做噩夢。但現在,我已經學會了在心中默默禱告,以示對逝者的尊重。"

随着時間推移,這個特殊的社群形成了自己的經濟生态系統。居民們互相提供服務,交換物資。

有的人制作祭奠用品,有的人提供清潔服務,還有人開設簡易食堂。這種獨特的經濟模式讓許多人得以在艱難的環境中維持生計。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盡管生活艱辛,但墓地居民們仍然懷抱希望。他們将生存技能代代相傳,适應着這種與死者共處的生活。

每天傍晚,你都能看到一家人圍坐在改造過的墓室裡,分享一天的經曆。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結語

馬尼拉北部公墓的居民,他們在逆境中求生,用獨特的方式诠釋着生命的韌性。

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關于貧困和生存,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菲律城市化程序中被忽視的社會問題。

當我們驚歎于這個"活死人區"的奇特景象時,更應該思考:是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迫使人們在墳墓間尋找生機?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這個特殊社群的存在,無聲地呼籲着菲律賓應該關注城市發展中的弱勢群體,思考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會制度。

深入探讨,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的根源複雜而深遠。它涉及到土地配置設定不均、城市規劃失衡、社會福利缺失等多個方面。

這個特殊社群的存在也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和人權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這種非正規居住現象?

如何在尊重逝者和照顧生者之間找到平衡?這些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努力,尋找長期、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同時,馬尼拉北部公墓的居民展現出的适應能力和互助精神,也值得我們深思。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他們仍然努力維持尊嚴,互相幫助,甚至為下一代創造教育機會。這種韌性和人性光輝,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希望和人性的光芒依然存在。

或許有一天,這裡的居民能夠離開墓地,找到更好的栖身之所。但在那之前,他們将繼續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書寫着生命的頑強和人性的尊嚴。

馬尼拉北部公墓的故事,不僅是對社會不平等的控訴,更是對人類适應力的贊頌。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不要忘記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因為他們的命運與整個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

最終,這個"活死人區"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社會進步不僅僅展現在閃耀的摩天大樓上,更應該展現在每一個公民都能獲得基本的生存尊嚴。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參考資料

1.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他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體——觀察者網,22019年3月17日釋出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2.20世紀50年代馬尼拉,公墓成為貧民窟——環球網,2024年5月29日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3.活死人墓——百度百科

菲律賓著名的“活死人區”:人們在棺材上睡覺,孩子的玩具是屍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