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作者:喜慶的陽光khq

以下文章轉自書目文獻,特此緻謝。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編校説明

本冊收録《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姜白石叢稿輯校》三種。其前一種爲夏承燾先生生前手自編定,已刊行數過;後兩種爲夏先生未刊手稿,今據以整理校訂。

夏先生研究姜夔,始於一九二九年,諸種撰述,多成於此後數年,其中包括姜夔詞的箋注、編年。一九五七年,夏先生擬修改白石諸舊稿以付梓,其三月十八日日記載:“改《白石詞箋》。此編著手二十年前,迄今未成定稿,自謂已殫心力矣。”是爲《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始刊發於《文學研究》一九五七年第三期,翌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一九六一年修訂再版。此後有臺灣中華書局一九六七年翻印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修訂版,爲“最後校定本”,後收入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出版八卷本《夏承燾集》第三卷,按該卷有吳戰壘先生《編後記》雲:“《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爲作者身前編定本,曾多次刊行,今據其最後校定本付印。書前論姜夔的詞風一文,原作代序,因已收入《月輪山詞論集》,故删去,而以小引代之。”今因《夏承燾全集》本爲各卷單行,爲便於讀者參考,茲參照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恢復《論姜白石的詞風》作爲代序(文本則據一九八一年修訂稿,詳後),而將小引仍置於目録之後。此次再版還作了一些訂補,略作説明如下:

夏先生曾有“自存本”《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一冊,爲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一九五八年初版本,一九七二年夏先生將此本贈與遊止水先生,并將“自存本”三字塗去。該本修訂痕迹頗多,其大端有三:一是調整部分詞作編年,二是部分詞題根據明鈔本《絶妙好詞》、清吟堂本《絶妙好詞》、道光刊本《絶妙好詞箋》作了補充校勘,三是改寫箋注。其中編年和箋注的調整已在一九六一年再版本中作出修訂,而詞題校勘則未被採用,其中緣故渺難懸揣。此次再版,將這些校記一律補入。

又查夏先生一九七九至一九八〇年日記,知吳無聞先生在夏先生的指導下,具體承擔《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修訂工作,但上海古籍出版社因考慮印刷廠存在困難,無法大量捅版重排,諸多修訂未能照改。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夏承燾校、吳無聞注釋《姜白石詞校注》,其中由夏先生負責的代序《論姜白石的詞風》的内容、正文詞作的校勘標點、《輯評》的内容及次序均有調整,足以彌補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姜白石詞編年箋校》所未及。此次再版,參考《姜白石詞校注》,將夏先生的修訂成果加以吸收。

《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姜白石叢稿輯校》爲夏承燾先生的手稿。兩種手稿自標數二十八冊(束):一至十一冊歸屬《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十一至二十八冊歸屬《姜白石叢稿輯校》。其中,《白石叢稿》之十六、十七、十八三冊,原當爲姜夔《絳帖平》書法手迹影印件剪貼稿,每條下有校記,但剪貼件已悉數剪切,空餘校記,校記又已入之後的十九、二十、二十一冊《絳帖平》中,是以十六、十七、十八三冊實空置而無用。手稿前十一冊原名“白石詩集校箋”,後十七冊原名“白石叢稿輯校”,因詩集部分有編年之功,且欲與《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相比對,遂將二編改定今名,特此説明。

《姜白石詩編年箋校》手稿中原有《各本序跋》,收陸鍾輝《白石道人詩詞合集序》、陸鍾輝《白石道人詩詞合集》江春序、《榆園叢刻》本《白石道人詩詞合集》許增綴言,因三篇悉見於《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之“各本序跋”中,爲免重出複見,亦删去。原有“各家評語”一欄,茲遵依《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例,改爲《輯評》。《姜白石叢稿輯校》之第二十七冊《白石集版本小記》,經與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白石詩詞集》(夏承燾校輯)中的《白石集版本小記》(後稱刊行版)相對照,刊行版增加關於白石詞版本的介紹,多出“白石歌曲自元代陶宗儀鈔本重見於清初”至“自非周密書之舊矣”五段落文字。今用刊行版,並移附於《姜白石詩編年箋校》中。第二十八冊《年譜》,則已悉見於《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中,亦從《叢稿》中删去。《姜白石叢稿輯校》原稿無序,今將夏先生原附於《叢稿》目録後的識語别立爲序。

《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原稿係剪貼本,除卷前有編年目以外,正文并未隨文標識編年。今仿《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例,在正文相應位置補加編年。原稿完成時間當較早,夏承燾先生晚年移居北京,曾見北京圖書館藏《名賢法帖》等稀見資料,據以訂補《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及《姜白石繫年》《行實考》,相關修訂成果并未見於《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原稿。茲仿《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修訂例,參考《姜白石繫年》《行實考》,對原稿部分編年和校勘作出調整。

《姜白石叢稿輯校》原稿《絳帖平》以正文卷一起首,卷首姜夔《原序》及《絳帖平總録》皆無,蓋原稿猶有缺失。今按夏先生一九五五年日記,知其曾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絳帖平》爲底本,先後請趙萬裡先生校以北京圖書館藏明鈔本、張宗祥先生校以浙江圖書館藏《文瀾閣四庫全書》本;查浙江圖書館藏有一部清末廣雅書局翻刻武英殿本《絳帖平》,上有朱墨二色校語,其朱筆即趙氏據明鈔本校、墨筆即張氏據文瀾閣本校,茲據該本,仿《姜白石叢稿輯校》例加以整理,補出卷首《原序》《絳帖平總録》。又張氏據文瀾閣本將武英殿本卷前四庫提要仔細校過,此次一併整理收入。又夏先生所據乾隆抄本《絳帖平》爲張宗祥先生舊藏,今藏浙江圖書館,原書當爲上下二冊,今佚其上冊,故卷首《原序》《絳帖平總録》及正文卷一,此本異文皆闕如,特此説明。

兩種手稿皆未經最後編定刊行,略具校勘長編性質,存在校記表述不規範、異體字出校尺度不明晰等問題,此次整理除剔除誤校外,皆尊重原貌不作妄改。

夏承燾先生於姜夔研究費力尤多且勤,茲三編,庶幾可都爲姜夔全集,彙輯之外,且合編年、考校、箋注爲一體,更有迄今所未及者。昔年夏先生考校白石作品、版本,疑《宋史·藝文志》所載《白石叢稿》“實並括詩、文、雜著”,擬輯姜夔全集。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日日記雲:“寫《白石集》目,持與心叔商之。心叔謂可名《白石叢稿輯》,用《宋史·藝文志》原名也。因寫一小序。”此次於夏先生稿篋中撿得《白石叢稿輯本》目録一紙,或即爲當日之“《白石集》目”,首語同今《姜白石叢稿輯校序》,目録依次爲:

小象

蘭亭跋手蹟

一、詩集 集外詩

二、歌曲 歌曲别集

三、詩説

四、續書譜(附餘嘉錫《四庫提要辨證》、餘紹宋《書畫書録解題》)

五、絳帖平

六、雜著

甲 大樂議 乙 琴瑟考古圖

丙 蘭亭跋 丁 保母志跋 戊 禊帖偏旁考(附翁方綱注)

己 自述 庚 梅溪詞序 辛 張循王遺事

附録

甲 投贈詩詞 乙 評論 丙 遺事

丁 行實考 戊 詩詞雜著版本考 己 叢稿考異

可見“白石叢稿”,乃即夏先生擬定之姜夔全集之格局。今據二十八冊手稿格局分别命名。而總貫名之曰《姜白石集編年箋校》。三編合集,奉諸學林,既可資“窺白石學術之全”,亦可徵夏氏治白石之勤。

二〇一三年八月 吳蓓識于聽風樓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鄭淩峰補識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全2冊)(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精裝 32開ISBN 978-7-5540-1707-4定價:178.00元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12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内容簡介

本書是《夏承焘全集》系列之一,是夏承焘先生進行古籍整理的代表作,内容是對宋代詞人姜夔的詩、詞、文章進行編年、校對、箋注。全書共包含《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姜白石詩編年箋校》《姜白石從稿輯校》三個部分。其中《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為夏承焘先生生前手自編定,已刊行數過,可以說是當今研究姜夔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後兩種由吳蓓整理自夏承焘先生手稿,屬首次出版印行。夏先生于姜夔研究用力尤多,三編合刊,雖無全集之名,卻有全集之實,故總名之曰《姜白石集編年箋校》。本書出版,既可資“窺白石學術之全”,亦可征夏老治白石之勤。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宋)姜夔著,夏承焘箋校:《姜白石集編年箋校》出版|202407-07(總第2764期)

感謝鄭淩峰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