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作者:山腰的西西弗斯
(本文内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号"飛船,成功進入太空,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在這次曆史性的太空之旅中,一個謎題困擾了楊利偉和整個航天界長達13年之久。

孤身處于寂靜無垠的太空中,楊利偉竟然聽到了陣陣奇怪的"敲門聲",仿佛有人在飛船外部不停地敲擊。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面對這詭異的未知現象,楊利偉保持着超乎常人的冷靜,他沒有慌亂,而是沉着應對,并盡職盡責地完成了各項太空試驗任務。

直到13年後的2016年,這個萦繞在楊利偉和衆多航天專家心頭的謎題,才最終被揭開。

這背後,是中國航天人頑強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更是大國重器令人驕傲的可靠品質。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少年英雄夢,飛天之路啟

楊利偉,一個出生在遼甯的普通男孩,從小就懷揣着一個不平凡的夢想。上世紀60年代,正值新中國百廢待興、奮發圖強的年代,年輕一代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空前高漲。

楊利偉也不例外,他心中埋下了一顆飛天探索的種子,立志要成為一名光榮的飛行員。

為了實作這一夢想,楊利偉開始了刻苦的學習和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18歲的楊利偉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在部隊的日子裡,他先後駕駛"強5"、"殲6"等多型戰機,安全飛行時長達1350小時,成長為一名出色的一級飛行員。楊利偉在平凡的軍旅生涯中砥砺前行,為日後的非凡使命做足了準備。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1995年,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中國開始選拔第一批航天員。這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楊利偉毅然決然地報名參加選拔。

經過層層篩選和嚴苛的考核,楊利偉脫穎而出,成為了首批14名中國航天員大隊隊員之一。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意味着一段艱苦卓絕的征程即将開始。

接下來的日子,是刻骨銘心的磨砺。航天員們要在5年時間内完成近百個訓練科目,難度之大、強度之高遠非常人可以想象。從基礎理論到專業技能,從體能鍛煉到心理建設,每一項訓練都嚴格到近乎殘酷的地步。

在這個過程中,楊利偉和戰友們始終保持着昂揚的鬥志和堅韌的意志。5年後,14人全部結業并獲得了三級航天員資格,創造了零淘汰率的奇迹,遠超美俄50%的淘汰率。楊利偉以全隊第一的綜合成績,向着首飛航天員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2003年,備受矚目的"神舟五号"飛船即将發射。往屆14名隊員中,隻有3人入選首飛梯隊。千千萬萬人的期盼,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訓練,都将在這一刻得到檢驗。10月1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場簡短而莊嚴的會議在這裡召開。

當楊利偉的名字被念到時,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他将作為首飛航天員,代表中華民族踏上浩瀚太空,翺翔于星辰大海之上,譜寫曆史新篇章。

使命在肩,使命必達。發射前夜,楊利偉在太空艙内進行最後的準備。晨曦微露時,他在艙内向鏡頭敬軍禮,莊嚴宣誓。就在他身旁,陪伴他完成各項程式的工程師即将離開。

在關閉艙門的那一刻,工程師的一句"明天見"道出了千萬國人的深情牽挂和殷切期望。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巍巍昆侖,浩浩瀚海。從稚嫩少年到優秀飛行員,從全隊尖子到首飛航天員,楊利偉以他的努力和堅持诠釋了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當"神舟五号"的發動機點火,他即将開啟中國航天史上的新征程,向着更廣闊的未知世界進發。

那一刻,多少人為之激動落淚,又有多少人為之自豪驕傲。楊利偉,一個尋常的名字,一段不凡的人生,一個偉大的中國夢。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逐夢九天闊,破壁見宇宙

2003年10月1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萬衆矚目。"神舟五号"飛船即将攜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沖破地球束縛,直抵浩瀚太空。發射前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每個環節都嚴謹細緻,容不得半點差池。

上午8時30分,楊利偉換上航天服,在從業人員的護送下,乘坐出發大巴來到發射塔架,搭乘升降機進入太空艙。艙内,楊利偉仔細檢查各項裝置、儀表,確定一切就緒。

當北京指揮大廳下達進艙程式指令後,地面從業人員迅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最後,一名工程師依依不舍地對楊利偉說了聲"明天見",随即關閉艙門。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9時,随着"10、9、8、7......"的倒計時,全場緊張而又激動的氣氛達到了頂點。就在發射前的最後時刻,楊利偉透過舷窗,向鏡頭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

這一刻,他是中國的驕傲,十三億中國人在注目着他,祝福着他。伴随着一聲巨響,"神舟五号"飛船騰空而起,載着中華兒女飛天圓夢的重托,直刺蒼穹。

飛船在各級火箭的推進下,沖出大氣層,進入預定軌道。楊利偉終于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透過舷窗,他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直覺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

那個美麗而神奇的藍色星球,一半被陽光照耀得閃閃發光,一半隐沒在黑暗之中,白色的雲霧環繞其間,祖國大地和遼闊的海洋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在太空中,楊利偉展開了一系列既定的科學實驗。他進行了空間重力和失重環境對人體生理影響的試驗,考察微重力環境下機體的運動功能、心血管功能等變化;進行了空間材料加工制備實驗,探索微重力環境下材料加工的奧秘;還通過遙感裝置對大氣層、陸地、海洋進行多光譜成像,為全球氣候和自然災害監測提供資料支撐。

楊利偉在太空的每一項操作都一絲不苟,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必須以最佳狀态完成任務。

然而,令楊利偉始料未及的是,太空之旅并非一帆風順。飛船上的奇特現象接連不斷。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後,窗外突然出現一道耀眼的強光,持續了幾秒鐘後黯然消失,令楊利偉驚詫不已。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還有更詭異的事情發生,飛船飛行途中,楊利偉多次聽到了類似敲擊的聲音,仿佛有人在艙外有節奏地敲打着什麼。

盡管心存疑慮,楊利偉始終保持着冷靜理智,他仔細觀察窗外環境,檢視各項資料,并将情況及時上報地面指揮中心,希望盡快查明原因,排除隐患。

盡管遭遇種種意外,楊利偉依然沉着應對,堅定地執行着各項既定任務。他時而拿起錄影機,向舷窗外拍攝壯美的地球影像;時而在艙内進行力學、生物、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實驗;時而通過和地面的交流,報告飛行動态,傳遞太空最新訊息。

在人類曆史上,還從未有人以如此近的距離,如此清晰地觀測、記錄地球。楊利偉和"神舟五号"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實驗,都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征途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曆經21個小時,繞地球飛行14圈,圓滿完成了既定科研試驗任務。楊利偉平安返航,"神舟五号"飛船安全着陸。當艙門打開的那一刻,中國人民激動得熱淚盈眶。一個曾經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而對楊利偉來說,這段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雖已結束,但謎題依然懸而未決。那令人不安的敲擊聲,究竟從何而來?它預示着什麼?一切都有待進一步求證。但無論前方的路如何,中國航天人必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向着航天強國的夢想不斷前行。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古怪敲門聲,謎團待解答

楊利偉圓滿完成首次太空飛行任務後,平安傳回地面。在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媒體的争相報道中,他成為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然而,盡管"神舟五号"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太空之旅中遇到的異常現象,特别是那神秘的"敲門聲",卻讓楊利偉和地面指揮中心的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飛行結束後,楊利偉立即向地面控制中心做了詳細彙報。他描述了在太空中多次聽到類似敲擊艙體的聲音,聲音清晰而有節奏,但奇怪的是艙外并無任何物體。

楊利偉當時就判斷,這不同于飛船受空間碎片撞擊或者姿态調整等産生的聲響。對于這一異常情況,地面指揮中心高度重視,立即展開調查。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消息很快傳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猜測"敲門聲"的成因,衆說紛纭,甚至有人開始編造各種離奇的故事。

面對媒體的追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目前尚無法準确判斷聲音來源,需要進一步分析飛行資料和飛船狀況,開展深入研究。

随着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2005年"神舟六号"、2008年"神舟七号"先後成功發射,楊利偉的"太空敲門聲"又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因為在這兩次飛行中,航天員也報告了類似的敲擊聲。

費俊龍和聶海勝在"神舟六号"上也多次聽到過這種聲音,而翟志剛在出艙時更是清晰地感受到敲擊就發生在近旁。多名航天員的親身經曆,讓"敲門聲"真實性得到進一步印證,但謎團仍未解開。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消息傳到國外,引起了世界航天界的廣泛關注。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航天專家紛紛對此現象發表看法。

俄羅斯航天專家認為,類似聲音在國際空間站上也曾出現過,可能是空間站艙體熱脹冷縮引起的。

也有專家推測是太陽風的作用,高能粒子擊中艙體表面,産生類似敲擊的聲響。但對于"神舟"系列飛船的情況,仍缺乏定論。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為了揭開"敲門聲"之謎,中國航天專家組成聯合攻關小組,在楊利偉等親曆者的協助下,多方研判、反複試驗,力圖找到答案。

他們對飛行過程中的聲學資料進行了詳盡分析,對飛船艙體的隔熱防護材料、結構特性等開展了大量地面模拟試驗,還與國際同行進行了深入交流。盡管做了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

一時間,"太空敲門聲"竟成了中國載人航天領域一大未解之謎。對此,楊利偉和衆多專家始終保持着冷靜客觀的态度。他們一緻認為,在人類探索太空的程序中,遇到未知現象并不罕見。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曆經寒暑苦,終揭謎底真

盡管多年來專家們做了大量研究和試驗,但始終無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謎題漸漸淡出了公衆視野,但航天人卻從未放棄過探索的努力。

2016年,楊利偉受邀參加在甯波舉行的一場科普活動。活動現場,一位國小生向楊利偉提問:"叔叔,您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是外星人嗎?"

面對孩子天真的問題,楊利偉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平和地說:"我也曾無數次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就在這次活動後不久,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多年前,歐空局曾做過一個名為"月宮一号"的實驗,志願者在一個模拟月球環境的艙體内連續生活了數月。

實驗結束後,志願者們紛紛談到,他們在艙内時常聽到敲擊聲,但艙外并無異常。歐空局專家分析認為,敲擊聲可能是太空艙内外溫差導緻艙體熱脹冷縮,引起結構應力變化而産生的聲響。

消息傳回國内,引起了中國航天專家的高度重視。他們意識到,"月宮一号"實驗或許就是破解"敲門聲"之謎的關鍵。

專家組立即與歐空局方面取得聯系,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并交換了大量實驗資料。中方專家還邀請楊利偉、費俊龍等多位親曆者參與讨論,請他們回憶在太空中聽到聲音時的具體環境和飛船狀态。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通過缜密的分析和論證,專家們終于得出了一個結論:飛船在遨遊太空時,由于艙内保持恒溫而艙外溫度随日照條件劇烈變化,艙體結構會産生熱脹冷縮,内外溫差應力會引發艙體的微小形變,進而産生規律性的聲響。

這種聲音通過飛船結構傳導,會讓人産生敲擊的錯覺。而且,由于太空環境的特殊性,聲音傳導會出現反常現象,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至此,"太空敲門聲"的謎底終于被揭開。13年來,這個謎一樣的聲音曾帶給楊利偉和中國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如今,真相大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專家們的結論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标志着中國航天人攻克了又一個世界性難題。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回首整個探索過程,正是楊利偉冷靜、睿智的處置,為謎題的最終破解奠定了基礎。他在太空中沉着應對、詳實記錄,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始終堅信科學,用專業的态度對待未知現象,展現了一名航天員的過硬素質;他敢于懷疑、勇于探索,激勵着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砥砺前行、不斷超越。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曆程中,像"敲門聲"這樣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但正如楊利偉所言:"再難聽的聲音,也是宇宙的聲音,值得我們傾聽、值得我們探索。"中國航天人将秉持這種精神,不斷挑戰未知的疆域,向着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目标奮勇前進。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13年後謎底被揭開,多虧他當時冷靜

今天,神舟系列飛船已經成功實作十三次發射,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面展開,嫦娥探月、天問探火捷報頻傳。

展望未來,中國航天必将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向着更加深遠的星辰大海進發,不斷譜寫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

  1. 萬婷編著. 神舟飛天夢[M]. 2021
  2. (愛爾蘭)布萊恩·哈維著;許永建,郭玲華,鮑曉月譯. 中國航天 偉大的跨越式發展 下 第2版[M]. 2021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