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提醒:脾虛的人身上或會出現這6種毛病,建議了解

作者:王志民醫生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消化系統的核心,其功能不僅限于消化食物,還涉及到整個人體的營養吸收和能量轉化。脾虛是指脾胃功能失調或虛弱,導緻氣血運作不暢,影響身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随着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脾虛的現象,表現為一系列身體不适和健康問題。本文将深入探讨脾虛的概念及其典型表現,特别是脾虛引發的六種常見毛病,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如何通過調理飲食和生活習慣預防和改善這些問題。

中醫提醒:脾虛的人身上或會出現這6種毛病,建議了解

消化不良

脾主運化,主管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轉化。脾虛導緻脾胃功能減弱,消化能力下降,常見表現為消化不良。患者可能會感到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者大便稀溏,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導緻營養不良和體力下降。

脾虛導緻消化不良主要因為脾失健運,不能正常轉化水谷精微,使得食物在胃腸道停留時間過長或者經過消化後未能有效吸收,進而導緻上述症狀。此外,脾虛還可能引發食欲不振的問題,使得患者對食物失去興趣,甚至出現偏食現象。中醫治療脾虛強調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适當增加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熟食和根莖類蔬菜,有助于減輕消化不良的症狀,恢複正常的消化功能。

乏力倦怠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其功能衰弱會導緻氣血生化不足,進而出現乏力倦怠的症狀。脾虛患者常感覺精力不濟,無力氣,即使休息或睡眠時間充足,仍然難以恢複精神。

脾虛所緻乏力倦怠主要因為脾氣運化失常,導緻水谷精微無法正常轉化供給全身,緻使氣血不足,不能滋養筋骨肌肉,故患者感到全身無力,精神不振。中醫治療強調通過調理飲食,增加易消化的高營養食物,如雞肉、魚類、豆類等,以及适當的運動,促進氣血運作,有助于改善乏力倦怠的症狀,提升身體的活力和免疫力。

容易泛酸胃痛

脾虛導緻胃腸功能減弱,胃氣上逆,常表現為泛酸、胃痛或胃脹的症狀。患者可能會感到胃部不适,食後胃酸倒流,引起口苦口幹、惡心等不适感。

脾虛引起的泛酸胃痛主要因為脾失健運,不能制約胃氣的上逆,導緻胃中食物反酸,引發胃痛或胃脹的不适感。此外,脾虛還可能導緻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進而影響胃腸功能,使得患者食後出現口苦口幹、惡心等症狀。中醫治療建議避免食用過于刺激性或油膩的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保持飲食清淡,有助于減輕胃部不适,同時調整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減少泛酸胃痛的發生。

容易水腫

脾虛會導緻水液代謝失調,表現為體内水液停滞,容易出現水腫的症狀。患者可能會在下肢或眼睑部位出現輕微水腫,尤其是下午或晚上更為明顯。

脾虛所緻水腫主要因為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緻使水液内停留,形成水腫。患者可能會在體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出現局部水腫,如下肢或眼睑,尤其在下午或晚上更為顯著。中醫治療建議适當限制鹽分攝入,多食利尿排濕的食物,如西瓜、黃瓜、冬瓜等,有助于促進水液代謝和排洩。此外,适當進行身體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減輕水腫情況,改善脾虛相關的水腫問題。

性格内向、情緒低落

脾主思,其運化精微的功能減弱會影響心理活動,導緻患者性格内向、情緒低落的表現。脾虛患者可能會感到情緒不穩定,容易焦慮、憂郁,甚至出現失眠等問題。

脾虛所緻情緒低落主要因為脾失健運,運化水谷精微失調,緻使心神失養。患者可能會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易怒、焦慮或憂郁等情緒問題,甚至影響睡眠品質。中醫治療建議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食用寒涼生冷食物,多食溫熱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類、熟食、根莖類蔬菜等,有助于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情緒低落的症狀。同時,适當進行放松的活動,如散步、太極等,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提升心情。此外,建議患者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有助于改善睡眠品質,穩定情緒,進而緩解脾虛導緻的情緒低落問題。

中醫提醒:脾虛的人身上或會出現這6種毛病,建議了解

容易出現皮膚問題

脾主肌膚,脾虛會導緻氣血運作不暢,影響皮膚的營養供給,容易出現皮膚幹燥、瘙癢、痤瘡等問題。患者可能會感到皮膚粗糙,容易起疹子或者痤瘡,嚴重影響外觀和健康。

脾虛引起的皮膚問題主要因為脾失健運,影響氣血的充足供給,緻使皮膚失去滋養和保護,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幹燥、瘙癢等症狀,甚至可能引發發炎反應,導緻痤瘡等皮膚問題。中醫治療強調通過調理脾胃功能,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谷類等,有助于改善皮膚的營養供給,增強皮膚的抵抗力和修複能力。此外,适當進行皮膚護理,選擇溫和的護膚品,避免過度清潔和刺激,有助于減少皮膚問題的發生和惡化。

中醫提醒:脾虛的人身上或會出現這6種毛病,建議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