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作者:寓綱者

在晚清的歲月裡,死刑的執行方式之一便是公開斬首,這種刑罰不僅是對罪犯的終極懲罰,也是對圍觀群眾的一種警示。然而,這種刑罰的殘酷性,往往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一位英國人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并将其記錄下來,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一角。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鹹豐年間的一個夏日,廣州城内傳出了即将公開處決叛亂分子的消息。一名英國人,出于好奇或其他原因,決定前往刑場觀看。次日清晨,他便早早地來到了菜市口,目睹了即将發生的一幕。

犯人們被押解至刑場,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獄中已遭受了嚴酷的折磨,以至于在被帶往刑場時,已無反抗之力。他們被強制跪下,身體被迫前傾,使得脖頸完全暴露,為劊子手的刀刃讓出了道路。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劊子手的形象與英國人心中的想象大相徑庭。他并非兇神惡煞,而是一個體格健壯、外表清秀的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聰明和冷靜,這與他即将執行的任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随着行刑的開始,劊子手迅速而精準地揮動着手中的大刀,一顆顆頭顱應聲落地。英國人在日記中描述了這一過程,他被劊子手的效率所震驚——33顆頭顱,不到3分鐘便全部落地。被斬首的屍體倒地後,五官仍在扭曲,這一幕令圍觀的人群感到駭然。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然而,圍觀的群眾對此卻顯得冷漠,甚至有人用草束吸取屍體上的血液,因為據說這種血浸的草是珍貴的藥材。這種對死亡的漠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生命的輕視和對刑罰的殘酷态度。

劊子手之是以願意從事這一職業,是因為其背後的經濟利益。據1925年《大公報》的記載,一名劊子手每斬首一名犯人,便能獲得四塊銀元的報酬,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每次執行完任務後,還能享受到豐盛的酒宴招待。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晚清的這次公開斬首,不僅是對罪犯的懲罰,更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一種反映。它揭示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生命的态度,以及刑罰制度的殘酷性。這段曆史,雖然已經遠去,但它留給我們的反思卻是深遠的。

在清朝,斬首作為一種極刑,其執行過程充滿了儀式感。劊子手在執行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包括檢查刀具的鋒利程度,以及對犯人進行最後的确認。在行刑現場,除了劊子手外,還有許多官員和士兵維持秩序,確定行刑過程的順利進行。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公開處決不僅是對罪犯的懲罰,更是一種震懾手段。通過公開展示刑罰的殘酷,以達到警示群眾、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然而,這種做法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對人權的極大踐踏。

此外,劊子手這一職業在當時也頗具争議。盡管他們收入頗豐,但這份工作也讓他們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許多劊子手在退休後,會選擇遠離人群,過上隐居的生活,以擺脫那份罪惡感。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劊子手不到3分鐘砍下33個腦袋

晚清的這次公開斬首事件,是清朝刑罰制度的一個縮影。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殘酷與無情,也讓我們對今天的法治社會有了更深的珍惜。曆史雖然已經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示,卻是永恒的。

文/寓綱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