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1 23:27每日經濟新聞官方賬号

全文3131字,閱讀約需9分鐘,幫我劃重點

劃重點

01深圳與中山共同開展跨江低空飛行網絡及近期運作示範方案研究,低空經濟成為深圳産業跨江發展的方向。

02深圳擁有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産值達960億元,占據全國的10%和63%,顯現出産業外溢的基礎。

03由于珠西城市土地資源廣闊,深圳産業進一步外溢,珠西城市如中山、江門有望借助低空經濟實作産業更新。

04另一方面,珠西城市如中山、江門通過“深圳鍊主+珠西配套”“深圳總部+珠西制造”的發展模式,有望帶動本地傳統産業轉型。

05低空經濟有望成為珠西産業發展的一根引線,推動大灣區乃至整個廣東經濟的再造。

由騰訊混元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援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圖檔來源:新華社

12.5萬車次,這是深中通道通車24小時的車流量。

“開通即飽和”,讓深圳帶動珠西的讨論加速變為現實。

不久前,《深入推進深圳—中山規劃一體化行動方案(2024—2025年)》正式印發,作為其中唯一一項涉及具體産業的跨市域規劃研究,兩市将“共同開展跨江低空飛行網絡及近期運作示範方案研究”。

梳理近幾個月的動作,低空經濟已成為深圳産業“跨江”的一條“明線”——

兩個月前,作為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深圳—中山跨海低空物流航線完成首飛,兩市随後還成立了深中低空經濟産業聯盟;江門也在發力,多個市轄區以低空經濟打造“反向飛地”、開展招商活動;珠海更是廣東确定的三座低空經濟核心城市之一。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圖檔來源:新華社

回顧珠三角産業發展曆程,一輪又一輪産業創新,讓珠江東岸不斷成為熊彼特式“破壞性創新”的發生地。這一次,伴随深中通道跨江向西,低空經濟能否扣動珠西産業重構的“扳機”,形成新的内生動能?

又一個“電子資訊産業”?

不久前,“純血”鴻蒙正式開啟測試的消息從東莞傳來。

作為深圳産業外溢的典範,華為在東莞經曆新一輪轉型更新,帶動東莞企業拉開新一輪智能化改造。東莞唯一的萬億産業,電子資訊産業亦由此萌發新的增長點。

某種意義上,正在深圳電子資訊産業的外溢下,東莞實作了自身的突破。

兩市一道從“三來一補”走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智能終端産業叢集攜手進入國家先進制造業叢集名單,東莞也完成了向萬億城市的轉身。

仍在快速發展的深圳制造,能否催生下一個具有帶動效應的産業?低空經濟開始走上台前。

民航局資料顯示,2025年,大陸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1.5萬億元,2035年飙升至3.5萬億元,有望重寫“新能源汽車奇迹”。

而在一衆競逐者中,深圳格外耀眼——截至去年底,深圳共有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産值達960億元,分别占據全國的10%和63%,顯現出産業外溢的基礎。

而這一次,“跨江”成為深圳的必行方向。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深中通道 圖檔來源:南方+用戶端

據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分析,珠江東岸城市土地開發強度普遍較高,深圳更是“寸土寸金”,土地資源廣闊的珠西城市,自然成為深圳産業進一步外溢的落腳點。

而就低空經濟而言,城際低空飛行的最大航程為300公裡,低空飛行産業鍊布局存在“1小時生态圈”,從兩個層面來看,珠西三市都位于深圳低空經濟産業的輻射圈内。

反過來,與深圳展開協同合作,也是珠西城市不願錯過的機遇。放大自身土地資源優勢,成為其招攬合作的重要資本。

以中山為例,借力深中通道,當地飛派國際(無人系統)智能制造産業園、福昆大灣區(中山)低空經濟産業園、中山阜沙低空經濟産業基地等産業平台載體,均能為低空經濟提供發展條件。江門則選擇在深圳打造“反向飛地”,以期通過跨市産業鍊協作,将更多深圳企業制造端連結至江門。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中山城區 圖檔來源:中山釋出(明劍 攝)

通過“深圳鍊主+珠西配套”“深圳總部+珠西制造”的發展模式,珠西城市同樣有意借助低空經濟的導入,帶動本地傳統産業搭上轉型快車。

比如,對于深中低空經濟産業聯盟成立,有當地企業接受采訪時提到,由于中山的傳統企業之前很少接觸低空經濟領域,通過産業聯盟,組織行業磋商,可以讓企業盡快了解自身可以為低空經濟領域提供何種産品,以參與和賦能中山低空經濟發展。

等待一個“爆點”的珠西

以中山、江門為代表的珠西城市,對于迎接一個标志性新興産業、進而推動城市邁入發展新階段,已經期待了太久。

珠西三市盡管面積差異較大,但經濟體量大體相當。不同于珠江東岸連片的萬億城市,2023年珠海、中山、江門GDP分别為4233.22億元、3850.65億元、4022.25億元,離邁過萬億門檻距離尚遠。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産業體量偏小,是三市面臨的共同問題。工業增加值最高的中山,2022年僅為1677.8億元,處于2000億元以下區間。如果放在長三角來看,處于同一區間的城市是湖州和蕪湖。

但三市并不缺産業發家的故事。

以中山為例,上世紀80年代起,憑借“一鎮一品”産業發展模式,中山湧現出沙溪服裝、小榄五金、大湧紅木、燈都燈飾等名聲在外的産業名片,并與順德、南海和東莞并稱“廣東四小虎”。然而,直到現在,中山的主要優勢産業仍保持數十年前的格局,産業偏傳統、競争力普遍不強。

也源于曆史基因,工業仍然是三市最重要的發展基礎。展現在當地的産業叙事中,中山“目前已經積累了33個工業大類,3個千億元級、12個百億元級産業叢集,産業配套基礎紮實”;江門則是“廣東老牌工業城市,工業基礎好、門類齊”。

2022年,中山、珠海、江門工業總産值都在5000億元至7000億元區間。放在廣東全省來看,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5個“萬億工業大市”之後,三市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達成萬億工業總産值。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珠海夜景 圖檔來源:攝圖網_500540557

問題在于,如何盤活現有産業基礎,讓下一個“萬億工業城市”早一點出現?一種可行之策是,培育一個具有帶動性的産業。

往遠了看,新晉“新能源之都”常州,無疑得益于政府對于動力電池産業的有效“風投”,但同樣重要的,是新興産業對于自身産業基礎的整合與帶動。

有分析指出,常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7個,207個中類中的191個,666個小類中的600個。在常州57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四成都是裝備制造,常州智能制造裝備産業已經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而基于這種産業配套力,“一旦有了新的風口,常州都有可能‘原地爆發’”。

往近了看,被電子資訊産業數輪轉型“改造”的東莞,眼下也在謀劃城市産業格局新的“打開方式”。去年,東莞将打造“全國鴻蒙智造之城”列入年度目标任務,推進鴻蒙賦能東莞智能制造。

對于眼下的珠西城市而言,低空經濟同樣有望成為牽動珠西産業發展的一根引線。

一方面,作為珠西的極點,珠海已然積累起低空經濟的優勢,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與火石創造聯合釋出《城市低空經濟“連結力”指數報告(2024)》,珠海位于全國城市低空經濟“連結力”指數第18位;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另一方面,包括深中通道在内,各類通道的打通拉來“外援”深圳,一個低空經濟産業的“蓄水池”有望在珠西顯現。

以産業創新重寫“矽谷模式”

而在低空經濟“縫合”珠江兩岸産業的背後,一種基于全局的灣區産業發展模式亦浮出水面。

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撰文分析,盡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已有5年,從實際運作情況看,“城市群基本架構搭起來了,灣區内部各個城市之間合作也在穩步推進”,但“大灣區的整體經濟、科技經貿合作等仍然處于表象階段,缺乏足夠的廣度和深度”。

事實上,大灣區正是參照世界知名灣區的成功經驗進行發展。

第一步建通道,迄今已有虎門大橋、南沙大橋、港珠澳大橋加密聯通,但在疏通入海口東西兩岸屏障和強化兩岸經濟科技交流互動方面,尚未起到更加深入的引領作用;

第二步建高校,香港高校紛紛“北上”,然而由于曆史短闆,大灣區尚無高校能夠發揮出類似斯坦福大學的帶動作用。

深中通道被稱為“關鍵一橫”,源于其恰好将珠江兩岸具有強落差的城市相連,在宋丁所說的“窪地補缺效應”下,深圳的産業勢能轉化為外溢動能,以産業流動打破珠江兩岸常年缺乏溝通的狀态。

而如林江觀察,這種流動甚至在深中通道建設之初就已經開始出現。比如,早在2021年前後,基于通道的建設預期,珠海、中山先後提出深珠合作示範區、深中跨江融合發展示範區。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中山翠亨新區 圖檔來源:南方+用戶端

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起通道邏輯和高校邏輯,産業邏輯在大灣區的協同發展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這種與世界灣區不盡相同的發展模式中,産業創新領域具有較強優勢的深圳,就成為帶動全局發展的關鍵。

此前,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過深圳帶動灣區城市推進産業創新的路徑。

據他分析,與日本精益生産模式單純将生産環節向外轉移不同,深圳生産的大多數是創新性産品,需要供應商具備一定創新能力才能加入。由此,深圳技術不斷變化,就能帶動整個供應商體系的創新更新。

有經濟學家曾提及,深圳相較于矽谷的優勢,在于其培養出了一個東莞工業區,在這裡,“無數種産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

大灣區的新一輪發展背景下,這種模式的規模和範圍都需要進一步放大。特别是面對江蘇等長三角省市的追趕,過去因“單打獨鬥”而顯得活躍的廣東企業,需要進一步擰成一股繩,并由此推動大灣區乃至整個廣東經濟的再造。

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如唐傑所說,将經曆一波一波的衰落,又一波一波興起。産業和人口的聚集引起低創新性産業外遷,又會有新一批的創新人才集結,形成新一輪的創新産業的創業高潮,并形成熊彼特說的“破壞性創新”。

眼下,珠西或許正是這一輪改造的核心。

每日經濟新聞

檢視原圖 283K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 加速縫合,又一個“萬億”之城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