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作者:幕卷生活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意思是,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福報的損耗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自己的行為招來的。

佛法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

這幾種“不吉”的東西,最容易折損福報,一定要遠離。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貪婪成性,福祿遠離

佛家講:人有三毒,貪念為首。

一個漁人在河邊打魚時看到河中遊着一條非常大的魚,位置不遠但也不近。

“如果我把它抓住,就可以賣許多錢,還可以多休息幾天。”

漁人心裡這樣想着,就脫掉衣服紮進河裡,順着急流追趕大魚。

漁人并沒有費很大事就抓住了大魚的尾巴,可是回頭一看,他距離河岸很遠了。

而此時,急流更猛烈了,被抓住尾巴的大魚反抗也越來越激烈,漁人的體力漸漸不支。

當然,如果他這時把到手的大魚放掉,憑借他浪裡小白龍的本事,遊回河岸并不是難事。

但是,漁人就是不肯放手,他時時刻刻念着即将到手的金錢。

最後,漁人被急流帶進了旋渦,丢了小命,而那條大魚早趁他力竭之時逃之夭夭了。

古人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大千世界,萬種誘惑,太貪婪,什麼都想要,反而會将自己送進萬丈深淵,萬劫不複。

而用淡泊的心态去看世界的變化,用淡泊的心領悟人世浮華。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控制欲望,珍惜當下,知足常樂。保持内心平衡和甯靜,方能聚福。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惡行積習,福報難求

明朝萬曆年間,蘇州府昆山縣木蘭村有個叫吳義番的壞蛋。

他不務正業,整天研究坑蒙拐騙,偷扒搶盜。

人人恨他恨得咬牙切齒,但普通老百姓又拿他沒辦法,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話說有一日,吳義番的妻子都氏回娘家去了。

同村一個書生意識到這是“教訓”吳義番的好機會,他趕緊請人去通知都氏:“吳義番和人打架受了重傷,現在趕去村口,還能見他最後一面。”

按照當時的習俗,真面容被将死之人看到是不吉利的。

都氏隻得戴上面紗,匆匆就往村口趕。

再說吳義番,此時他正糾集一幫狐朋狗友在村口琢磨着做壞事。

眼見有個戴面紗的女子過來,也不細看,就叫小弟們把人辦了。

直到都氏說一定要把這事告訴丈夫吳義,讓他來狠狠教訓這幫小賊。

吳義番大吃一驚,确認面紗女子正視自己的妻子都氏後,懊悔不已,捶胸頓足地哭喊。

再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能猜到了。

吳義番本想當作一切從未發生,但壞事傳千裡,吳義番出門總被人指指點點。

他感覺沒臉見人,就選擇了懸梁自盡,而他的妻子都氏改嫁。

雖然這隻是一個故事,情節有虛構成分。

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過的善意,終有一天會回報到你的身上;

而做下的惡,也終究會以另一種方式,報應在自己的身上。

老天爺不會放過每一個壞人,也不會辜負每一個好人。

一時半會的春風得意,不是一生一世的人生赢家。

心存善念,廣積善緣的人,天必佑之。作惡之人,天必罪之。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自私自利,格局受限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

鎮上有兩位富商,甲和乙。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甲商人以誠信和慷慨著稱。他樂于助人,經常幫助那些貧困的鄉親,赢得了衆人的尊敬和愛戴。

而乙商人則截然不同,他自私自利,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對他人漠不關心。

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來謀取自己的私利。

随着時間的推移,甲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善舉也傳遍了四面八方,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與他合作。

而乙商人卻因為自己的自私自利,逐漸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和支援,生意也日漸蕭條。

一天,小鎮上發生了一場大火,乙商人的倉庫被燒毀,他陷入了困境。

然而,當他向甲商人求助時,甲商人卻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

甲商人不僅借給他資金重建倉庫,還幫助他恢複了生意。

乙商人深受感動,他意識到自己的自私自利不僅傷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從此,他痛改前非,開始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生意也逐漸好轉起來。

自私自利是格局的囚籠。

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其顯著特征就是目中無他人,心胸普遍狹隘,幾無開闊之氣象可言。

聖經中曾載有箴言:“你所愛之人,即你力量之源泉。”

從這方面看,自私的人顯然形單影隻,因為他隻能依靠自己全部的力量,而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

但自私的人絕對想不到這一點,他們所思所想全是在自身利益,硬生生地把寬廣大道走成了羊腸小路。

反而是那些有大格局的人,心中不光想着自己,還裝着别人,得到的支援和幫助也會越多,做事自然就更容易成功。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傲慢自大,福緣淺薄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士叫做祢衡,此人非常傲慢自大,一生中隻将兩個人放在眼裡。

一個是讓梨的孔融,另一位是著名謀士楊修。

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大都人品不好,關系再好也要遠離

這兩人與祢衡是好友,不過都喪命于曹操之手。

是以,祢衡對曹操憤恨不已,經常對他破口大罵,而且還放言:

曹操僅是閹宦遺醜而已,難以登上大雅之堂。

曹操有心除掉祢衡,但是又怕有損自己名聲,便将他推薦給了劉表,想借劉表之手除了他。

起初,劉表很重視祢衡,大小文書都由他過目應允之後才正式公布,這待遇是其他謀士所沒有的。

但是,祢衡實在是太過傲慢。

一次劉表與幾個謀士草拟了一份告示,待祢衡看到這份告示之後很不滿意,直接撕碎了。

并且破口大罵這些謀士是蠢材,然後自己重寫了一篇。

對此,劉表也忍受不了祢衡的脾氣了。

便将他推薦給了江夏黃祖。

黃祖是個性情中人,看不慣祢衡這番傲慢驕縱的派頭,直接一刀把祢衡給砍了。

曾國藩說:“古來言兇德緻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

人一旦有了自傲的心,必然會在各個方面放松警惕,禍亂、失敗也必然接踵而至。

永遠懷着一顆謙遜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個人,這才是為人處世、遠離禍端之根本。

貪婪、惡行、自私、傲慢,這些命中的“不幹淨”,如同毒草,侵蝕着心田,折損着人的福祿。

在欲望的迷霧中,跌跌撞撞,一步步跌入道德的深淵,操控人的思維和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方向,最終難以自拔。

正如《三字經》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皆有善良的本性,後來被外界的“不幹淨”所污染。

人生在世,遠離諸般“不潔”,持純淨之心以歸本善,如此,福祿自會降臨。

此後,人生愈發美好,内心愈顯充實。

作者 | 幕卷·平生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