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博弈到底誰會笑到最後?中國有“讓中國再次偉大”的長期計劃

作者:巍赫新穎
中美博弈到底誰會笑到最後?中國有“讓中國再次偉大”的長期計劃

如果在20年之前問你,中美之間誰的優勢更大?你甚至根本不用思考,下意識并帶有崇拜羨慕的眼光決對會說出兩個字,美國。

畢竟那個時候美國GDP為10.25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30.4%,而當時中國GDP為1.21萬億美元,僅占全球總量的3.5%,美國一家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

在制造業領域,200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占全球的24.6%,而中國占5.9%。這一資料反映了當時美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領先地位。美元霸權、工業霸權絕對不容置疑天堂般的存在。

可随着近幾十年每個國人們的發奮圖強,國内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從當下的局勢來看,美國已然處于下風,在以前咱們出訪國外,大量吸引外資,很重要的就是開放市場、利用外資,利用外國的技術,也就是善于借用外力來發展自己。正因為這樣,我們國家才能夠走上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之路。

轉型之路是艱辛的,在聯合國大廈二樓休息廳裡,挂着一幅名為《長城》的巨幅壁毯。這幅長10米寬5米的作品是中國在1974年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它至今都在向全世界傳達着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堅定決心。

于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中國高層掀起了出國潮。鄧小平去了日本和“新馬泰”,當時“新馬泰”一詞成了熱搜,成為了80後的集體記憶,新馬泰指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在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去這仨地方旅個遊,絕對是倍兒有面子的事情,吹牛都夠吹三年的!

當年去“新馬泰”的旅遊團,是旅遊公司組織的,報價大概在1.6萬到2萬塊錢,而那會兒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也不過幾百塊錢。可見當時能去一趟新馬泰,簡直就是有錢人才能達成的夢想。

在新加坡考察時,李光耀向鄧小平介紹了外商投資對新加坡的好處,新加坡在1960年代獨立的時候貧窮不堪,當時幾乎沒有什麼資源,後來為什麼就能夠發展起來?很重要的就是開放市場、利用外資,利用外國的技術,也就是善于借用外力來發展自己,換句話說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正是中國人國術思想的精髓。

正是這些精髓在思維、思想方式上相通,進一步吸收在國外的考察精髓,後來設立了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1982年,特區成立三年,成就斐然。再到後來的浦東,我們通常說“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東”。

正是主動擁抱世界,準許和吸引海外華人和外國人來中國投資,他們會帶來資金、帶來技術,帶來訂單,在中國投資設廠,這樣就盤活了我們的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帶動經濟飛速發展。持續的高速發展,一躍而起來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美國開始坐不住了。

到了2018年,情況發生了逆轉,美國開始主動與我們脫鈎,但是我們與新興國家的主動擁抱,仍在繼續并有加強趨勢,金磚國家從五個提升到了十個,還有幾十個國家在後面排隊等着,想加入該組織,我們的朋友一樣在增多。

而美國主動脫鈎這種殺敵一千自損一萬的做法,導緻美國越來越吃力,甚至拜登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也是大部分繼任的帝王在第一時間重新整理朋友圈的套路,再次轉向亞太,試圖拉攏東南亞國家,并把一些中國的小夥伴們拉上了黑屋,一邊涼快去。

可如今僅是4月份,美國财政部部長耶倫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相繼訪華,美國又開始向中國打感情牌,當初想盡辦法脫鈎,削弱我們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他們是遇到了困難,有求于我們。

2020年至2022年,老美為了抵抗不可控因素,導緻的市場經濟崩盤,被迫印了超10萬億美元國債,短暫幫助美國企業渡過難關,大量貨币湧入市場,無疑導緻奇高的通貨膨脹,最高超9%,美元購買力也在下降,自2000年以來下降了50%以上,間接導緻美元在國際上貶值。

目前老美負債已經超過35萬億美元,以前他可以脅迫他國購買國債,如今,影響力越來越弱,願意買美債的人越來越少,俄、沙特等産油國開始用人民币結算,澳中關系進一步回暖,澳洲是中國所需重要礦産的“大供應國”,2023年,澳85%的鐵礦石出口是運往中國,澳中貿易額在不斷增長,2023年達到創紀錄的2190億澳元。

不光是澳洲,加納、剛果等金屬礦産大戶開始與我們緊密合作,世界其他地區對中國“新三樣”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産需求進一步擴大,相應的中國也通過投資包括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在内的地區,實作供應鍊多元化。我們作為世界工廠,他國和我們工業産品貿易,要用人民币結算,如今的國際貨币到底是誰?真的可以打一個問号。

種種因素聯合在一起,新型工業化、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把美國攪得天翻地覆,大陸聯合衆多新興國家發起去美元化,特别是金磚國家由五國提升到十國,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6月26日報道,俄正在與金磚國家央行一起研究推出“金磚之橋”本币結算平台,斬斷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吸血行動,由于目前約80%的俄羅斯石油銷往印度和中國,這些交易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可能轉到新平台結算。

美國現在低頭示好也成了他們的無奈,對中國莫過于蛙島問題,據最近的一次戰争模拟估計,美國為台灣地區進行幹預的頭3周将損失大約3000名美軍、兩艘航空母艦、10-20艘軍艦和200-400架戰機。以目前美國有效能作戰的航母也隻有四至五艘,頭3周就能失去兩艘航母,雖然不能短時間内分出勝負,但是不利的天平,慢慢的向老美靠攏。

如今的我們國内強盛,軍艦像下餃子般不斷下水,擁有足夠的底氣和昔日的列強博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經曆了飛速發展,打破了二戰後美國“獨霸”世界的平衡,目前這種平衡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他引用那句據傳來自拿破侖的名言說,“當中國醒來,世界都會為之發抖”。

上世紀50年代,我們那時的國力薄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陸面臨着嚴峻的國防現代化挑戰。盡管人口衆多,卻隻排在第26位的工業産值,而且在軍事裝備和武器方面依賴蘇聯援助。然而,1962年古巴危機後,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的援助也停止了。這使得中國軍工技術陷入了停滞階段,無法進行跨代突破。

就算對西方國家放低身姿,換來的仍然是無情的打壓和制裁,麻繩精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老美為了切斷我們的軍工發展,聯合諸多西方國家對我們大規模的實施禁運,500多種關鍵材料被納入了禁運清單,當時為了突破禁遠,唯一的方法就是創外彙。

大規模的禁遠讓我們舉步維艱,好在當時我們的茶葉、服裝、瓷器等在外國還有一定的市場,這些東西就成了我們當時為數不多的救命稻草,利用低附加值加工産業換外彙,目的是使我們百姓過上舒适生活。

随着像華為一樣的科技企業不斷崛起,科技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中國創造的東西做得好,價格又公道,全世界都愛買,由于我們是制造業大國,每年都從國外賺取大量的美元,航母也從零到有,雖然目前我們也處于發展低迷期,中國也必然踏破黑暗,見到黎明。

中國有一個“讓中國再次偉大”的長期計劃,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金磚國家和亞投行等成功案例,這些舉措的發展資源比所有西方國家多幾倍。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自己強大了,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中國的崛起與美國不同,美國已經崛起并開始向衰落發展,美國已經輸了未來,而中國是5000年文明的回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