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的103歲生日這天,重溫火線入黨醫護人員的入黨初心

作者: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韓金序)編者按:他們來自不同的醫務崗位,卻選擇在同一時刻挺身而出,于火線中淬煉黨性,在奉獻中綻放光芒。7月1日,值此中國共産黨成立103周年紀念日之際,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專訪曾火線入黨的三位醫務工作者,以下内容根據受訪者自述整理。

“速度與溫度并非不可兼得,它們是責任,也是使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杭瑛

黨的103歲生日這天,重溫火線入黨醫護人員的入黨初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杭瑛為患者做檢查。受訪者供圖

我工作的地方在急診科。

在這裡,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醫生們争分奪秒,不舍晝夜,連最平常的飲水與用餐,有時候也會成為見縫插針的“奢侈”。任何一絲延誤,都可能導緻患者失去寶貴的治療機會。如果說醫療行業容不得錯誤,那麼在急診科,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

剛踏上崗位時,面對急診科的高壓與挑戰,我也曾感到力不從心。參與雷神山醫院救援任務期間,黨員同志們以身作則,始終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隻為確定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正是這些榜樣,讓我學會了在壓力之下尋找動力,将黨的群衆路線落實到每一次診斷、每一次交流中。我開始了解,速度與溫度并非不可兼得,它們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也是我作為黨員醫生的雙重使命。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個大年三十的冬夜,急救120送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患者。急診已建立胸痛中心,醫護們立刻啟動胸痛綠色通道,患者成功轉危為安。事後,患者的家屬激動地握住我的手,眼含熱淚地說:“是你們給了他第二次生命。”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值得。

如今,面對急診科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我已不再畏懼。我經曆過困惑、經曆過疲憊,但每當想起那些因我們的努力而重獲新生的面孔,所有的辛勞都變得微不足道。作為黨員,作為醫生,我自豪于能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成為那束穿透黑暗的光芒。

“是患者,更是家人”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二病區護士長 王健

黨的103歲生日這天,重溫火線入黨醫護人員的入黨初心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二病區護士長王健了解住院患者訴求。受訪者供圖

我是一名全科護士。

這裡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從詳細記錄每位患者的病曆資訊、監測生命體征,到執行醫囑、管理藥物,再到協助醫生進行治療、康複計劃的制定……每一天的日程都會被安排的滿滿當當。“我剛才要的是熱水,這個水為什麼這麼涼?”剛踏入全科護理崗位時,面對中老年患者複雜多變的需求,我有時會覺得力有未逮。

印象很深的是,4年前在雷神山援鄂期間,有位老黨員護士長的身影,至今記憶猶新。在自己也已連續工作數十小時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為一位因病情焦慮而失眠的年幼患者輕聲哼唱搖籃曲。熟睡的神情仿佛在說,即便外界風雨交加,這裡,總有我們遮風擋雨。

那一刻,我找到了在艱難中堅持下去的意義,從一名護士,逐漸變成了患者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們得知病房的患者即将度過90歲生日。科室的同僚們自發組織起來,決定為老人籌備一個小小的生日驚喜。我們精心準備了蛋糕、鮮花,還有溫馨的生日裝飾。生日那天到來,我們圍在老人周圍,唱起生日歌,那一刻,老人的眼中閃爍着淚光,是驚喜,也是感動。

從最初對繁重工作的被動承受,到後來對患者處境的深刻了解,再到如今将每一位患者視作親人般的關懷,這段心路曆程讓我深刻領悟到,護理工作遠遠超越了技術層面的操作,它更像一種情感的聯結。這份轉變,不僅讓患者受益,也讓我在護理之路上找到了更深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在醫療的大海中,我們是看不見的潮汐,推動着船隻穩穩前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規劃運作部部長 張麗華

黨的103歲生日這天,重溫火線入黨醫護人員的入黨初心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規劃運作部部長張麗華處理醫院日常流程檔案。受訪者供圖

不像其他站在台前的醫務工作者,作為規劃運作部的一員,我們所負責的不僅僅是醫療資料上報,更是整個醫院戰略規劃的智囊與營運效率的驅動器。我們更像是醫院的“神經系統”,通過精準的資料分析和前瞻性的規劃,為醫院決策層提供科學依據,確定醫療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

雷神山救援期間,我作為規劃運作部的一員,與團隊共同分析雷神山醫療物資消耗速度、醫護人員配比等各項資料,幫助上司的每個決策都能精準對接實際需求,讓有限的資源發揮了最大效用。記憶尤為深刻的是,一次醫院急需一批特定型号的呼吸機來應對重症患者,而市面上該型号呼吸機來之不易。在這個緊要關頭,團隊迅速行動,我們利用資料分析工具,結合醫院現有患者情況和未來幾天的收治預測,精确計算出所需呼吸機的具體數量。

很快,在各方努力下,完成了該批物資的調撥。當這批珍貴的裝置送達醫院,直接應用于患者救治,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内務工作雖然不像臨床一線那樣直接挽救生命,但卻是保障救治工作順利進行的堅實後盾。

這裡的工作,或許平凡,或許不為人知,但正是這日複一日的資料處理與規劃分析,承載着對患者無聲的關懷。在醫療的大海中,我們推動着船隻穩穩前行,確定每一份力量都能準确無誤地送達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