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作者:富足豆漿Ug

世人皆知關羽威風凜凜,"一騎當千"的神勇形象深入人心。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威震華夏的五虎上将,竟然在生涯中三次敗于同一人之手!這個能讓關羽吃癟的神秘人物,究竟是何方神聖?是呂布?還是曹操?抑或是孫權?他是如何一次次擊敗關羽的?為何關羽屢戰屢敗,卻始終無法戰勝此人?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不僅揭示了關羽性格中的緻命弱點,更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關羽。讓我們一同揭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曆史謎團,探尋那個能讓關羽飲恨三次的神秘人物!

一、樂進其人:名聲不顯卻屢勝關羽的奇人

說起三國時期的名将,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關羽、趙雲、張飛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可誰能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将,竟能三次擊敗威震華夏的關羽!這個人就是樂進,字文謙,冀州清河郡人。

樂進雖然名聲不顯,但他的人生經曆卻頗為傳奇。據《三國志》記載,樂進年輕時就以勇武聞名鄉裡。有一次,他獨自一人追擊盜賊數十裡,生擒賊首,一戰成名。這等勇氣,即便是關羽聽了,恐怕也要豎起大拇指誇贊一番!

後來,樂進投奔了曹操麾下。當時曹操正在招兵買馬,準備與袁紹一決高下。樂進一來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曹操的賞識。曹操曾評價樂進說:"樂進勇而有謀,萬人敵也。"這評價可不是随便說說的,要知道能得到曹操這樣的贊譽,那可是相當了不起!

樂進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官渡之戰中的表現。當時袁紹大軍壓境,曹操軍中許多将領都心生畏懼。可樂進卻挺身而出,對曹操說:"袁紹雖衆,不足畏也。"這番話不僅鼓舞了軍心,更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樂進屢立戰功。他帶領部下奮勇殺敵,一次就斬殺了袁紹軍數百人。這等戰績,即便是關羽在場,恐怕也要甘拜下風!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樂進如此勇猛,為何名聲不如關羽呢?這就要說到樂進的性格了。與關羽的桀骜不馴不同,樂進為人謙遜低調,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正是這份低調,讓他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被人遺忘。

但是,真金不怕火煉。樂進的實力,在他與關羽的三次交鋒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三次交鋒,不僅讓關羽飲恨,更讓樂進的名字永遠地刻在了曆史的豐碑上。

樂進與關羽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當時關羽正在襄陽一帶活動,樂進奉曹操之命前去迎戰。兩軍相遇,關羽一看對面領軍的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将,頓時輕敵大意。誰知樂進早有準備,設下埋伏,一舉擊敗了關羽的軍隊。這一戰,讓關羽顔面盡失,也讓樂進的名字第一次進入了關羽的視線。

這場勝利,不僅讓樂進在軍中聲名鵲起,更讓曹操對他另眼相看。曹操曾感歎道:"樂進真乃吾之子房也!"這個評價可不得了,要知道張良可是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啊!曹操将樂進比作張良,足見對他的賞識之高。

就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将,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始在三國的舞台上嶄露頭角。而這,僅僅是樂進與關羽交鋒的開始。接下來的兩次交鋒,樂進将如何智取關羽?關羽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初次交鋒:關羽輕敵,樂進智取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荊州局勢風雲變幻。劉表病逝後,其子劉琮投降曹操,曹軍南下荊州勢如破竹。此時,劉備正率軍南逃,關羽則奉命留守襄陽,以牽制曹軍。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曹操得知關羽孤軍駐守襄陽,立即派遣樂進前去迎戰。這個決定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曹操深知關羽的性格,預料到他會因樂進名聲不顯而輕敵。而樂進的謀略和勇武,正是對付關羽的最佳選擇。

當樂進率軍抵達襄陽城下時,關羽正在城樓上巡視。看到對面領軍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将,關羽不禁冷笑一聲。他認為曹操派這樣一個無名小卒來對付自己,簡直是對他的侮辱。于是,關羽決定親自出城迎戰,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将一個教訓。

然而,樂進早已料到關羽會有這樣的反應。他故意在城外擺開陣勢,做出要強攻的姿态。同時,他暗中派出一支精銳部隊,埋伏在襄陽城外的樹林中。

果然,關羽見狀,立即帶領五千精兵出城迎戰。他騎着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氣勢洶洶地沖向樂進的陣地。樂進見關羽上鈎,立即下令後撤,引誘關羽追擊。

關羽見樂進退兵,更加确信對方不堪一擊。他率軍窮追不舍,一路追出十餘裡。正當關羽準備下令收兵時,忽然四周鼓聲大作,喊殺聲震天。原來,樂進的伏兵已經從四面八方殺出,将關羽的軍隊團團包圍。

關羽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埋伏,急忙組織部隊突圍。但為時已晚,樂進的軍隊已經切斷了他們的退路。關羽雖然武藝高強,但在這種情況下也難以施展。他隻能且戰且退,最終帶着殘餘部隊狼狽逃回襄陽城。

這一戰,關羽損失慘重,近半數兵力折損。更重要的是,他在軍中的威望受到了嚴重打擊。許多将士開始質疑關羽的判斷力和指揮能力。

樂進的這次勝利,不僅打擊了關羽的銳氣,更重要的是為曹操攻取荊州掃清了障礙。此後不久,曹操大軍南下,輕松占領了襄陽等地。

這場戰役之後,樂進的名聲在曹營中如日中天。許多将領開始重新評估這個年輕将領的實力。曹操更是大加贊賞,認為樂進不僅勇武過人,更有過人的謀略。

對于關羽來說,這次失敗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開始意識到,在戰場上,單憑個人武勇是遠遠不夠的。敵人的智謀、布局同樣重要。這次教訓讓關羽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也為他日後的成長埋下了種子。

然而,關羽并沒有是以而徹底認識到樂進的實力。他将這次失敗歸結為自己的輕敵大意,認為隻要下次小心謹慎,就一定能夠戰勝樂進。這種想法,為他日後再次敗于樂進之手埋下了伏筆。

樂進與關羽的第一次交鋒,不僅改變了兩人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三國格局的演變。如果關羽沒有在這次戰役中失利,也許曹操占領荊州的速度會慢得多。這場看似不起眼的戰役,實際上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這次交鋒之後,關羽與樂進的恩怨并未就此了結。相反,這僅僅是他們長期對抗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兩人還将有更多的交鋒。而每一次交鋒,都将進一步揭示關羽性格中的弱點,以及樂進作為一個軍事家的才能。

三、二次交鋒:關羽再敗,樂進以弱勝強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關羽與樂進的第二次交鋒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當時,曹操正在進攻漢中的張魯,劉備則趁機派遣關羽率軍北上,意圖奪取荊州北部。曹操得知此事後,再次派遣樂進前去迎戰。

這一次,關羽已經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輕敵。他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北推進,沿途攻城略地,頗有氣吞山河之勢。樂進接到指令後,立即率領五千精兵急行軍南下,準備在樊城一帶阻擊關羽。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當兩軍相遇時,關羽發現自己的兵力竟然是樂進的三倍之多。這個優勢讓關羽信心大增,他決定一舉消滅樂進的部隊,為上次的失敗報仇。

然而,樂進并未因兵力劣勢而退縮。相反,他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樊城附近的山谷中設下埋伏。他指令部分軍隊在谷口擺開陣勢,做出準備決戰的姿态,而主力則隐藏在山谷兩側的密林中。

關羽見樂進兵力雖少,卻敢于正面迎戰,不禁對其勇氣産生了幾分敬意。但他仍然認為,憑借自己的兵力優勢,完全可以一舉擊潰樂進的軍隊。于是,關羽下令全軍出擊,準備一鼓作氣将樂進的軍隊殲滅。

就在關羽的大軍進入山谷的刹那,樂進的伏兵突然從兩側殺出。關羽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前後受敵,難以組織有效的反擊。關羽雖然奮力砍殺,但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個人武勇已經難以改變戰局。

更糟糕的是,樂進早已派人在山谷出口處堆積了大量幹柴。當關羽的軍隊陷入混戰時,樂進下令點燃幹柴。頓時,濃煙四起,火光沖天。關羽的軍隊被困在山谷中,既不能前進,又無法後退,隻能在煙火中苦苦掙紮。

關羽眼看大勢已去,隻能下令突圍。他親自帶領親信護衛,憑借赤兔馬的神速,終于殺出一條血路。然而,當他回頭望去,隻見自己的大軍已經陷入一片混亂。最終,關羽不得不帶着殘餘部隊狼狽撤退,再次遭遇慘敗。

這次失敗對關羽的打擊更大。他不僅損失了大量兵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威望再次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将士開始懷疑關羽的指揮能力,認為他隻有勇力而無謀略。

相比之下,樂進的聲望卻節節攀升。他以弱勝強的戰績,不僅赢得了曹操的高度贊賞,更在軍中樹立了威信。許多将領開始向樂進請教用兵之道,希望能學到他的謀略。

這次戰役之後,曹操對樂進更加重用。他将樂進提拔為前将軍,賜予了更多的軍權。樂進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在之後的戰役中屢建奇功。

對于關羽來說,這次失敗是一個嚴峻的警示。他開始意識到,單憑個人武勇和兵力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在戰場上,謀略和戰術同樣重要。這次教訓促使關羽開始更加重視戰術和謀略的學習,為他日後成長為一代名将奠定了基礎。

然而,關羽依然沒有徹底認清樂進的實力。他将這次失敗歸結為樂進的詭計和運氣,認為隻要下次能夠識破樂進的計謀,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這種想法,為他日後第三次敗于樂進之手埋下了伏筆。

樂進與關羽的第二次交鋒,不僅再次改變了兩人的命運,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三國格局的演變。如果關羽在這次戰役中取得勝利,也許劉備勢力就能在荊州北部站穩腳跟,為日後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但曆史沒有如果,關羽的再次失敗,讓劉備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會。

這次交鋒之後,關羽與樂進的恩怨更深。關羽誓言要一雪前恥,而樂進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戰術思想。兩人的第三次交鋒,将會是更加激烈的較量。

四、最後對決:關羽敗亡,樂進功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與樂進的最後一次對決拉開了序幕。這一年,關羽趁着曹操北征烏桓的機會,率軍北上進攻曹魏。他先後攻克襄陽、樊城等地,一時間威震華北。曹操聞訊大驚,立即指令樂進率軍南下阻擊關羽。

這一次,關羽可謂是準備充分。他不僅擁有數倍于樂進的兵力,還有水陸兩軍配合的優勢。關羽認為,憑借這些優勢,他一定能夠一雪前恥,徹底擊敗樂進。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然而,樂進并未因關羽的強大聲勢而退縮。相反,他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天氣條件,制定了一個周密的作戰計劃。

當時正值秋季,漢水水位暴漲。樂進注意到,關羽的水軍雖然數量衆多,但大多是臨時征調的百姓,缺乏實戰經驗。于是,他決定從這一點入手,破解關羽的優勢。

樂進首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隊,假裝要強渡漢水。關羽見狀,立即指令水軍出擊。就在這時,樂進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突然從岸邊的蘆葦叢中殺出,對關羽的水軍展開猛烈射擊。關羽的水軍頓時大亂,不少船隻互相碰撞,有的甚至傾覆沉沒。

趁着關羽水軍陷入混亂之際,樂進指令陸軍發起猛攻。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将關羽的大軍分割包圍。關羽雖然奮力指揮,但樂進的戰術實在高明,關羽的兵力優勢難以發揮。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到第二天黎明時分,關羽的大軍已經陷入了全面潰敗。關羽本人在混戰中被樂進的部下認出,随即遭到重重包圍。盡管關羽武藝超群,但在衆多敵軍的圍攻下,終究難以脫身。

最終,關羽被樂進的部下生擒。當關羽被押到樂進面前時,兩人四目相對,一時無言。關羽雖然敗北,但仍保持着一代名将的尊嚴。樂進則對這位宿敵表現出了應有的尊重。

樂進并未立即處決關羽,而是将他押送到了曹操面前。曹操再三勸降關羽,但關羽始終不為所動。最終,曹操無奈,隻能下令處決關羽。

關羽的敗亡,标志着劉備勢力在荊州的徹底覆滅。這不僅改變了三國的軍事格局,也為曹魏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對于樂進來說,這次勝利是他軍事生涯的巅峰。他不僅擊敗了威名赫赫的關羽,還為曹魏立下了不世之功。曹操對樂進大加贊賞,将他提拔為征南将軍,賜予了豐厚的封賞。

然而,樂進并未是以而驕傲自滿。他深知,自己的勝利不僅源于個人的謀略,更是整個曹魏集團實力的展現。是以,他在慶功宴上主動向曹操推薦了其他有功将士,展現了一位真正統帥的胸襟。

關羽的敗亡,也給其他諸侯和将領帶來了深刻的警示。許多人開始反思,單純依靠個人武勇和兵力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謀略、戰術和對局勢的準确判斷同樣重要。

這場戰役之後,三國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劉備失去了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基地,實力大為削弱。相比之下,曹魏的統治則更加穩固。孫權也意識到了形勢的變化,開始調整對劉備的态度,為後來的夷陵之戰埋下了伏筆。

樂進與關羽的最後對決,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較量,更是兩種不同軍事思想的碰撞。關羽代表了傳統的個人武勇和兵力取勝的思想,而樂進則展現了新興的戰術謀略和綜合作戰能力的重要性。這場戰役的結果,某種程度上預示了軍事思想的演變方向。

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樂進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不僅成功擊敗了關羽,還為曹魏的統一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次勝利,也标志着樂進正式跻身于三國時期最頂尖将領的行列。

五、曆史評價:兩位名将的功過得失

關羽與樂進的三次交鋒,不僅影響了兩人的個人命運,更對整個三國格局産生了深遠影響。随着時間的推移,後世史家對這兩位名将的評價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關羽作為三國時期最負盛名的武将之一,其勇武和忠義長久以來為人稱頌。然而,在與樂進的對決中連敗三次,也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關羽的軍事才能。史書《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評價頗為中肯:"關羽勇而有機,斷而少謀,好陵人之短,不能忍諸軍之私。"這段評價準确地指出了關羽的優點和缺點。

關羽的勇武無可置疑,他"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等事迹都充分展現了他的個人武勇。然而,在與樂進的對決中,關羽過于依賴個人武力和兵力優勢,忽視了戰術謀略的重要性。這一點在三次交鋒中都有所展現。特别是在最後一次決戰中,關羽雖然擁有水陸兩軍的優勢,卻因為輕敵和戰術失誤而遭遇慘敗。

與此同時,關羽的性格缺陷也在這些戰役中暴露無遺。他"好陵人之短",對樂進的實力始終存在輕視,這直接導緻了他在戰場上的判斷失誤。而"不能忍諸軍之私"則反映出關羽在統帥藝術上的不足,這也是他難以充分發揮兵力優勢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樂進在史書中的評價則相對正面。《三國志》中稱贊樂進:"樂進忠勇,每戰攻城,常為督将之任。"這段評價不僅肯定了樂進的忠誠和勇武,更強調了他在軍事指揮上的才能。

樂進在與關羽的三次交鋒中,每次都表現出了高超的戰術素養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在第一次交鋒中,他巧妙利用地形設伏,成功擊退了關羽的進攻。第二次交鋒中,他再次運用伏兵之計,并巧妙利用火攻,将關羽的優勢兵力困在山谷中。最後一次決戰中,樂進更是展現出了全面的軍事才能,不僅巧妙利用了天氣和地形條件,還通過分割包圍的戰術,最終生擒了關羽。

然而,樂進的功績在後世卻常常被低估。這主要是因為關羽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後世文學作品對關羽形象的美化。例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塑造成了武聖的形象,而樂進則幾乎被忽略不計。這種文學創作與曆史事實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人對樂進的評價。

盡管如此,随着曆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史學家開始重新審視樂進的曆史地位。他們認為,樂進作為一位能夠三次擊敗關羽的将領,其軍事才能是不容忽視的。特别是在最後一次決戰中,樂進展現出的全面軍事素質,堪稱三國時期頂尖将領的典範。

關羽與樂進的對決,也為後世軍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關羽的失敗警示後人不能過分依賴個人武勇和兵力優勢,而忽視戰術謀略的重要性。樂進的成功則說明,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通過巧妙的戰術運用和靈活的臨場應變,也能夠取得勝利。

此外,兩人的對決也反映出了三國時期軍事思想的演變。從關羽代表的傳統個人武勇,到樂進展現的綜合軍事素質,我們可以看到軍事思想正在向着更加科學、系統的方向發展。

總的來說,關羽與樂進這兩位名将各有其優點和缺點。關羽的勇武和忠義無可置疑,但在軍事指揮和統帥藝術上确有不足。樂進則在軍事才能上表現出色,但在曆史評價中常常被低估。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這兩位名将的評價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