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作者:小玖說财經

中國目前有超過1億适婚青年尚未步入婚姻殿堂,這一資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這其中不乏主動選擇單身和不生育的群體。

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

“窮養兒子窮養女,富養自己長身體。”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這些年輕人之是以如此選擇,是不願意再讓下一代經受生活的苦難。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經濟壓力重,難以承擔孩子撫養成本

在當今中國,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獨立,需要花費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在一線城市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平均總支出高達96萬元。其中,教育支出占比最高,達到了35%以上。

面對如此高昂的育兒成本,許多年輕人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漂一族”,他們的收入水準往往難以負擔婚後生子的巨額開銷。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濟基礎的薄弱讓他們對組建家庭望而卻步。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有人可能會問,中國個人所得水準近年來不是大幅提高了嗎?為何年輕人還是覺得養不起孩子?

這就好比一個“剪刀差”難題。

雖然收入在增長,但各類支出的上漲速度更快,尤其是教育和房價,讓人倍感壓力。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漲薪,一頭是物價,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品質并沒有實質性的改善。

除了經濟負擔,育兒過程中的機會成本也讓年輕人望而生畏。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最直覺的例子就是,公司裡的許多女員工一結婚生子就選擇離職,因為精力和時間都被孩子占據,難以兼顧事業。而那些堅持工作的新手媽媽們,往往疲于奔命,身心俱疲。

可以說,撫育孩子不僅需要金錢,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這對追求職業發展的年輕人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經濟壓力山大,再加上雞娃文化盛行,不少年輕人直言“養不起,也養不好”。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在競争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育兒成為沉重負擔

随着社會競争日益加劇,許多年輕人感到自己就像一隻不停奔跑的“陀螺”,稍一停歇就可能被時代抛在後面。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高壓力、大變革”的時代,很多人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職場打拼中,生怕錯失任何一個機會。正所謂“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進則退的壓力讓年輕人不敢懈怠。

一旦有了孩子,育兒責任就會占據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一項針對職場女性的調查顯示,有近60%的受訪者認為生育會對事業造成不利影響。

她們擔心請假照顧孩子會錯失晉升機會,也害怕因為産假而失去競争力。“玻璃天花闆”的陰影籠罩在她們頭頂,讓不少人選擇推遲生育,甚至放棄為人母的機會。

即便是男性,也同樣面臨事業與家庭的兩難困境。對于許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工作和育兒的沖突似乎難以調和。他們不得不在家庭責任和個人發展之間艱難抉擇。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除了時間精力的擠占,育兒過程中還要承受諸多社會壓力。

“虎媽”“狼爸”的出現反映出雞娃文化的盛行。從學前班到課外班,從奧數到程式設計,家長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相将孩子推上“軍備競賽”的戰場。

望子成龍,不僅讓孩子苦不堪言,也讓父母身心俱疲。

在一個講求标準化、快節奏的社會裡,育兒似乎成了一場永無止境的“競賽”。面對重重壓力,無論是事業導向的新人類,還是焦慮過度的父母,都難免對生兒育女望而卻步。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傳統家庭觀念正發生變化,個人選擇得到更多尊重

中國有句老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更新,這一傳統觀念正面臨挑戰。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質疑:人生的意義真的隻能通過傳宗接代來實作嗎?個人的價值難道隻能用是否有後來衡量嗎?

他們用行動作出了回答。調查顯示,在90後群體中,有近半數人認為“個人發展比家庭更重要”。他們渴望擁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不願被家庭責任所束縛。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這種觀念的轉變,與社會财富的積累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大幅提高。衣食無憂之後,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凸顯。自我實作、個性解放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訴求。

他們不再滿足于“為延續香火而結婚生子”,而是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實作内心的成長和升華。

女性群體的觀念變遷尤為顯著。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就業的拓寬,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她們開始擺脫“相夫教子”的傳統角色定位,勇敢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标。

經濟獨立讓女性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不少人甯願做“自己的女王”,也不願屈從于“傳宗接代”的枷鎖。

正如知名作家三毛所言:“女人的價值不在于結婚與否,而在于她是否熱愛生活、擁有智慧、懂得尊重自己。”

這種“單身貴族”現象的興起,也得益于社會觀念的日漸開明。離婚不再是忌諱的話題,不婚不育群體不再遭受輿論的歧視。個人選擇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尊重和包容。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2021年,《民法典》正式實施,“禁止以任何借口幹涉他人婚姻自由”寫入法條。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展現,标志着個人權利正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當然,傳統家庭的模式仍有其存在的價值,很多人依然以組建幸福美滿的家庭為人生理想。

但在多元化的時代,理應允許更加多樣化的生活方式。

上億青年為何不婚不育,甘願絕戶?網友: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結語

不婚不育,是無數年輕人在時代洪流中做出的無奈選擇。

經濟壓力、社會競争、觀念變遷,共同編織了這一現象的複雜背景。我們不能簡單地将其定義為“任性”或“自私”,而應該以更加開放、理性的視角去審視這一問題。每個人都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規劃人生,選擇婚姻與生育與否,都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包容。

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是什麼讓年輕人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社會的支援體系是否完善,個人發展的空間是否充足,婚姻的成本能否降低……唯有正視問題、多方努力,才能為年輕人營造更加友好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和勇氣。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