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作者:南京說故事

1949年10月1日,伴着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莊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天安門廣場上爆發出30萬人民群衆的歡呼聲,五星紅旗第一次冉冉升起。

然而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個曆史細節:這一天的天安門上,沒有國徽。

因為直到開國大典這一天,國徽的設計方案還沒有敲定。

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刊登啟示,公開征集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9月下旬,國旗和國歌的方案在政協全體會議上通過,而國徽的方案仍未定。

通過征集,第六小組共收到112件國徽稿件,計900幅國徽設計圖案,但都各有缺憾,不符合應征要求。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組織方于是放棄了從群衆中征集國徽的方案,改由專業人士組成設計小組。加入國徽創意工作的有兩個小組:北平藝專(1950年與華北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合并為中央美院)張仃上司的小組和清華大學營造系梁思成、林徽因上司的小組。

中央美院給出的設計方案,是以天安門城樓為主體。林徽因的設計理念,則是從傳統元素中找創意,以古老玉器瑷為核心意象,配以齒輪、嘉禾、绶帶圖案。

1950年6月10日,兩個小組的方案,在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五次常委會上進行讨論,結果認為均為達到理想效果。

次日,國徽組召開會議,決定采用中央美院小組,以天安門為主體的設計理念。為了趕在建國一周年的慶典上完成設計,組織決定,此後兩個小組通力合作進行設計。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彼時,林徽因剛做過半邊腎髒切除手術不久,但依然帶着學生投入了廢寝忘食的設計中。

她們的設計,要基于組織的三點要求:

1.中國特征(土地、民族、曆史、文化等)

2.政權特征(勞工階級上司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3.形式須莊嚴富麗。

林徽因的設計方案大體如下:以紅黃亮色為設計基調,融入國旗、天安門、齒輪、谷穗等元素。例外,漢鏡設計的整體造型,象征光明;紅绶象征革命。

方案大體确定,病中的林徽因帶着學生們加班加點,查閱曆史資料、精雕設計細節。

一次,林徽因看到學生的設計稿後說:“怎麼選了康乾線條,應該用漢唐線條!如果不懂,你就去霍去病墓前看看。”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學生不解,他選用康乾線條,是基于組織“形式莊嚴富麗”的要求,康乾盛世的美學,無疑是富麗輝煌的。然而老師否定了康乾線條,卻讓他選用更古早的漢唐線條,該學生于是詢問林徽因,期待獲得更多的設計意見。

然而,林徽因接下來沒有給大家講美學或建築,而是講起了曆史。

由于漢朝開辟了絲綢之路,中國還是與外界接軌,貿易流通的同時,文化也在互通有無。是以,漢代的美學是多元化的。漢代是個開疆拓土、疆域遼闊的時代,李廣、霍去病等人物,是世界聞名的民族英雄。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而唐代延續了漢代的傳統和美學,依舊與外界貿易,依舊文化昌隆,也依舊成就了盛世。看看國外華人的聚集區,至今被稱為“唐人街”,可沒有被稱為“清人街”、“康乾街”。

而清朝是大陸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有康乾盛世,但繁華過後更有固步自封、日薄西山,國人的屈辱與苦難。

一味華貴的康乾線條,無法和古拙大氣的漢唐線條相媲美。

有了林徽因的講解,學生們更能精準的設計出适合國情、符合新中國面貌的細節。

那時節,林徽因的生命已被醫生判了“倒計時”,梁思成的身體也不好,但他們還是廢寝忘食的為了國徽的設計而忙碌。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回憶,國徽設計期間,有一次她回到家,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家裡如同國徽設計的“戰場”,到處都是書籍文獻、國徽設計稿,一大群人都在埋頭忙碌。林徽因不顧病痛,更沒有發現女兒回來了。

1950年9月20日,毛主席釋出《中國人民政府指令》,公布國徽及圖案說明。随後,《人民日報》第一次刊登了國徽圖案。1950年國慶節,天安門、新華門和各政府機構,都懸挂上了嶄新的國徽。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完成了重大使命的林徽因已虛弱不堪,她其實可以聽醫生的囑托,停止任何工作,安心養病。也可以在最初設計遇到挫敗時退出,畢竟還有中央美院小組可以繼續進行設計,但她與生命賽跑,戰勝了挫折,最終上司主體設計,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給出了一份令黨和人民都滿意的答卷。

一個建築學者,曾參與過國徽的設計,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業績。但林徽因沒有止步,1952年,她又參與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中。

1953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又為保護北京古建築而奔走。在她已經病得幾乎走不動的時候,還能有那麼大的勇氣去做這件事。林徽因發表了很多文獻,對古建築的美學、建築學、曆史沿革進行透徹分析。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梁思成回憶這段時期的林徽因時曾說:“在她已經病得幾乎走不動的時候,還能有那麼大的勇氣去做這件事,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的社會責任感在支援着她……”

1955年初,與肺病進行拉鋸戰的林徽因住進了同仁醫院,還不忘對前去探望她的學生囑咐:“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時年51歲。

查找關于林徽因的曆史資料時,我們能看到最多的,是“民國才女”、“徐志摩的追求”、高顔值等标簽。而這些光環,不足以掩蓋她作為一個學者的成就。

她所設計的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東北大學校徽、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至今仍在沿用。景泰藍工藝,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佳人已逝,功績永存。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文獻:

2016-09-29 23:59來源: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 ,梁思成、林徽因與國徽設計(一)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 2008.8.28來源: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一一與共和國有關的标志和記憶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2008.8.28來源:中央美術學院,玉璧與天安門一關于國徽的回顧與思考

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為何不用華麗的康乾線條而用簡單的漢唐線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