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的一支奇葩軍隊,逢人就投降,不行就打到你接受我投降

作者:蔡妹

世人皆知二戰中有許多英勇善戰的軍隊,卻不知還有一支軍隊以投降為榮。他們不是為了勝利而戰,而是為了投降而戰。這支軍隊的行為讓盟友頭疼,讓敵人困惑。他們有時會在戰争還未開始時就舉起白旗,有時又會因為敵人拒絕接受投降而奮起反擊。他們是誰?為何會有如此奇特的作戰政策?這支軍隊的行為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一、意大利軍隊:二戰中的"投降專家"

世人皆知意大利是二戰中的軸心國成員,卻不知這支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啼笑皆非。意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堪稱是軍事史上的一朵奇葩。

說起意大利軍隊的軍費投入,那可是相當可觀。在二戰前夕,意大利每年的軍費開支竟然達到了英國的90%,比法國還要多出23%。要知道,意大利的國力可遠遠不及這兩個老牌強國。這般高昂的軍費投入,本該打造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勁旅。可誰曾想,這支軍隊卻成了戰場上的"投降專家"。

且聽老總理墨索裡尼一番豪言壯語:"給我500萬刺刀,我就能征服世界!"然而,事實證明,這500萬刺刀不僅沒能征服世界,反而成了敵人手中的戰利品。意大利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可謂是讓盟友德國大失所望。

有一回,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上遇到了英國軍隊。按理說,這該是一場激烈的交鋒。可誰知,意大利軍隊的師長馬裡奧·巴羅塔一見到英軍,二話不說,立馬就要投降。這可把英軍給整懵了。你說你好歹打幾槍,擺擺樣子,怎麼一上來就投降呢?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英軍因為沒地方安置俘虜,竟然拒絕了意大利軍隊的投降請求。

這下可好,意大利軍隊不樂意了。既然你不接受我們的投降,那我們就打到你接受為止!于是乎,一場奇怪的戰鬥就此展開。意大利軍隊為了投降,反而奮起反擊,最後竟然還赢了。這下英軍不得不接受他們的投降,可謂是"赢了戰鬥,輸了戰争"。

德國元帥隆美爾對意大利軍隊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若意大利是敵人,則用10個師就能消滅;若意大利是隊友,那還得派50個師支援才行。"這番話雖說有些誇張,但也反映出德國對意大利軍隊的無奈。

有趣的是,意大利軍隊的這種"投降戰術"并非個例。在希臘戰場上,意大利軍隊同樣上演了一出"投降大戲"。當時,希臘軍隊正準備和意大利軍隊展開激烈交火。可意大利軍隊卻搶先一步,派出使者要求投降。希臘将軍茫然不知所措,還以為是敵人的詭計。直到意大利軍隊真的放下武器,希臘人才意識到這不是在開玩笑。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海戰中,意大利海軍竟然主動向英國海軍發出投降信号。英國海軍起初還以為是自己的信号系統出了問題,反複确認後才相信這是真的。這種"主動投降"的行為,在軍事史上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将意大利軍隊的行為歸結為懦弱。事實上,在某些戰役中,意大利士兵也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比如在北非的托布魯克戰役中,意大利士兵就頑強抵抗了240天之久。這種沖突的表現,或許正反映了意大利軍隊複雜的内在狀況。

二戰時的一支奇葩軍隊,逢人就投降,不行就打到你接受我投降

二、"公羊座"裝甲部隊的離奇投降

在二戰的北非戰場上,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成為了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聞。這就是意大利"公羊座"裝甲部隊的離奇投降事件。

1941年2月,意大利第10軍在利比亞遭遇英軍猛烈進攻。在這場戰役中,"公羊座"裝甲部隊本應成為意大利軍隊的中堅力量。這支部隊裝備精良,擁有兩個坦克團和兩個炮兵營,總兵力約5000人。按理說,這樣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應該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為意大利赢得榮譽。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人意料。當"公羊座"裝甲部隊遭遇英軍時,他們的指揮官馬裡奧·巴羅塔少将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在還未交火的情況下,向英軍投降。

這一決定不僅讓英軍大吃一驚,也讓意大利的盟友德國人目瞪口呆。要知道,"公羊座"裝甲部隊可是意大利軍隊中的精銳,他們的裝備在當時可謂一流。他們擁有M13/40中型坦克,這種坦克雖然比不上德國的"虎式"坦克,但在北非戰場上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此外,他們還配備了先進的火炮和通信裝置。就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居然在未戰先降,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更有趣的是,當"公羊座"裝甲部隊派出使者向英軍表示投降意願時,英軍指揮官竟然拒絕了。英軍的理由是:沒有足夠的地方安置這麼多俘虜,也沒有足夠的食物來供養他們。這可能是軍事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投降被拒絕的奇特事件。

被拒絕後,"公羊座"裝甲部隊陷入了一種尴尬的境地。他們既不想打仗,又不能投降。在這種情況下,馬裡奧·巴羅塔少将做出了一個更加匪夷所思的決定:既然你不接受我們的投降,那我們就打到你接受為止!

于是,一場奇怪的戰鬥就此展開。"公羊座"裝甲部隊開始向英軍發動進攻,但他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取得勝利,而是為了讓英軍接受他們的投降。這種"為投降而戰"的行為,在軍事史上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這場奇怪的戰鬥中,"公羊座"裝甲部隊居然取得了勝利。他們成功擊退了英軍的進攻,甚至還繳獲了一些英軍的裝備。這一結果不僅讓英軍感到意外,也讓意大利的盟友德國人感到困惑。

戰鬥結束後,"公羊座"裝甲部隊再次向英軍提出投降。這一次,英軍終于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就這樣,"公羊座"裝甲部隊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投降使命"。

這一事件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德國人對此感到非常不滿,他們認為意大利軍隊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軸心國的軍事行動。墨索裡尼對此也感到十分尴尬,他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挽回意大利軍隊的聲譽,但收效甚微。

"公羊座"裝甲部隊的離奇投降事件,成為了二戰中意大利軍隊的一個縮影。它反映出了意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複雜處境:一方面,他們有着不錯的裝備和訓練;另一方面,他們卻缺乏作戰的意志和決心。這種沖突的狀況,最終導緻了意大利在二戰中的失敗。

三、意大利軍隊為何如此熱衷于投降

二戰時的一支奇葩軍隊,逢人就投降,不行就打到你接受我投降

意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表現,尤其是他們對投降的熱衷,引發了許多人的疑問。要了解這一現象,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意大利的參戰動機值得深究。與德國和日本不同,意大利并沒有強烈的擴張欲望或複仇情緒。墨索裡尼加入戰争,更多是為了在戰後的談判桌上争取利益。這種缺乏堅定信念的參戰動機,直接影響了軍隊的士氣。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對英法宣戰。然而,這個決定并不受到意大利群眾的普遍支援。許多意大利人認為,他們的國家還沒有做好戰争準備。這種觀點在軍隊中也很普遍,導緻許多士兵對戰争缺乏熱情。

其次,意大利軍隊的裝備和訓練也存在問題。雖然意大利在戰前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軍事建設,但這些資金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許多武器裝備雖然看起來很先進,但實際上存在各種問題。例如,意大利的M13/40坦克雖然在北非戰場上表現不俗,但其裝甲薄弱,火力不足,經常在戰鬥中出現故障。

訓練方面的問題更為嚴重。意大利軍隊的訓練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實戰演練。許多士兵在上戰場前,甚至沒有進行過實彈射擊訓練。這導緻他們在面對敵人時缺乏信心和經驗。

再者,意大利軍隊的指揮系統也存在嚴重問題。墨索裡尼為了防止軍隊發動政變,故意削弱了軍隊的權力。他任命了許多忠于法西斯黨但缺乏軍事才能的人擔任進階軍官。這些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往往令人失望。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格拉齊亞尼元帥。他在北非戰場上指揮意大利軍隊對抗英軍,但其決策常常讓人匪夷所思。在1940年12月的巴爾迪亞戰役中,格拉齊亞尼不顧下屬的反對,堅持要在沙漠中修建一條長達100公裡的防線。這條防線不僅沒有起到防禦作用,反而成為了英軍的活靶子。

此外,意大利軍隊的後勤保障也是一大問題。由于補給線過長,加上意大利海軍無法有效控制地中海,導緻前線部隊經常出現彈藥和食物短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士兵甯願投降也不願繼續戰鬥。

1941年1月的托布魯克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英軍對托布魯克發動了進攻。守衛城市的意大利軍隊雖然有25,000人,但由于補給不足,加上指揮混亂,最終在一天之内就投降了。這次投降不僅讓意大利損失了大量兵力,也讓英軍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軍隊的投降并非總是出于懦弱。在某些情況下,投降反而被視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例如,在希臘戰場上,許多意大利士兵認為這場戰争毫無意義。他們甯願投降,也不願為墨索裡尼的野心送命。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意大利士兵主動向盟軍投降,但盟軍卻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處理如此多的俘虜。結果,許多意大利士兵不得不繼續留在原來的崗位上,隻是換了個"雇主"。

總的來說,意大利軍隊的頻繁投降,反映了意大利在二戰中的尴尬處境。作為一個被卷入戰争的國家,意大利既缺乏堅定的戰争目标,又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在這種情況下,投降往往成為許多意大利士兵眼中的最佳選擇。

四、意大利投降後的混亂局面

二戰時的一支奇葩軍隊,逢人就投降,不行就打到你接受我投降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事件在意大利境内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投降公告來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許多意大利軍人和平民都不知所措。這場混亂不僅影響了意大利本土,還波及到了意大利占領的所有地區。

在羅馬,投降消息傳出後,街頭立即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紛紛湧上街頭,有的歡呼雀躍,認為戰争終于結束了;有的則惶恐不安,擔心德國人的報複。與此同時,意大利國王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和首相巴多利奧悄悄地逃離了羅馬,前往布林迪西。這一舉動進一步加劇了政府的混亂狀态。

在意大利軍隊中,許多士兵和軍官對投降的消息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有些部隊選擇解散,士兵們紛紛脫下軍裝,試圖混入平民中。還有一些部隊則決定繼續戰鬥,但不知道該站在哪一方。這種混亂的狀況在意大利各地普遍存在。

例如,在科孚島,駐紮在那裡的意大利"阿奎"師面臨着一個艱難的選擇。他們的指揮官安東尼奧·甘丁将軍接到了兩個互相沖突的指令:一個來自羅馬,要求他們向盟軍投降;另一個來自德國人,要求他們繼續戰鬥。在這種情況下,甘丁将軍決定與德國人對抗。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訓示和協調,"阿奎"師最終被德國人擊敗,大部分士兵被俘或被殺。

在克裡特島,情況更為複雜。那裡的意大利駐軍"西耶納"師面臨着來自德國人、希臘抵抗組織和英國特種部隊的多方壓力。在混亂中,一些意大利士兵選擇加入希臘抵抗組織,一些則試圖逃離島嶼,還有一些則被迫繼續為德國人服務。

意大利本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那不勒斯,一群意大利平民和一小撮軍人組織起來,發動了著名的"四天起義",試圖在盟軍到來之前趕走德國人。這場起義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數千名平民在戰鬥中喪生。

在北部的一些城市,如米蘭和都靈,德國人迅速控制了局面。他們解除了當地意大利軍隊的武裝,并開始大規模逮捕猶太人和反法西斯分子。許多意大利軍人面臨着被送往德國勞動營的命運。

海軍方面的混亂也值得一提。意大利海軍接到的指令是将艦船開往盟軍控制的港口投降。然而,這個指令并沒有明确說明應該去哪個港口。結果,意大利艦隊分成了幾個部分,有的駛向馬耳他,有的駛向亞曆山大港,還有一些甚至試圖開往大西洋。德國空軍趁機對這些艦船發動了攻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這片混亂中,也出現了一些英雄人物。比如在羅馬的"格拉納蒂裡"傘兵團,在得知德國人即将進攻羅馬後,他們決定奮起抵抗。盡管裝備不足,他們還是在羅馬城外的防線上堅持了兩天,為羅馬市民争取了寶貴的撤離時間。

意大利的投降也給盟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突然之間,他們需要處理大量的意大利戰俘。由于缺乏足夠的資源來關押這些俘虜,許多盟軍指揮官不得不采取非正常手段。有些地方,意大利戰俘被安排去做各種雜役工作;在其他地方,他們甚至被允許自由活動,隻需定期向盟軍報到。

這場混亂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10月13日,意大利正式對德國宣戰,局勢才開始逐漸明朗。但即便如此,意大利仍然處于分裂狀态:南方在盟軍的控制下,北方則成立了墨索裡尼上司的傀儡政權"意大利社會共和國"。

意大利的投降及其後的混亂局面,不僅改變了二戰的程序,也深刻地影響了戰後意大利的政治和社會格局。這段曆史成為了意大利人集體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深遠。

五、意大利投降對二戰局勢的影響

二戰時的一支奇葩軍隊,逢人就投降,不行就打到你接受我投降

意大利的投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改變了地中海地區的戰略格局,也加速了軸心國的敗亡程序。這一事件的影響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意大利的投降導緻地中海戰場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長期以來,意大利控制的西西裡島和撒丁島一直是盟軍進攻歐洲大陸的主要障礙。随着意大利的投降,這兩個戰略要地很快落入盟軍之手。1943年9月9日,盟軍在薩萊諾登陸,開始了意大利半島的戰役。雖然德國軍隊迅速接管了意大利的防禦工作,但失去了意大利盟友的支援,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

在北非,意大利的投降對軸心國的影響同樣巨大。雖然到1943年5月,軸心國已經在北非戰場失利,但意大利的投降徹底切斷了德國在北非殘餘部隊的後勤補給線。這些部隊很快就成為了盟軍的俘虜。例如,在突尼西亞的德國非洲軍團,在失去了意大利海軍的支援後,無法撤離到西西裡島,最終不得不向盟軍投降。

巴爾幹半島是另一個受到意大利投降重大影響的地區。在投降前,意大利在希臘、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都駐紮有大量軍隊。意大利投降後,這些地區的局勢迅速發生變化。以南斯拉夫為例,當地的遊擊隊趁機繳獲了大量意大利武器,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戰鬥力。在克羅地亞的拉布島,當地的意大利駐軍甚至主動将武器移交給了南斯拉夫遊擊隊,這些武器後來在鏟除當地親納粹勢力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希臘,意大利的投降引發了一系列戲劇性的事件。駐紮在凱法洛尼亞島的意大利"阿奎"師拒絕向德國人投降,結果遭到了殘酷鎮壓。近5000名意大利軍人在這場沖突中喪生,這一事件後來成為了著名小說《佩裡倫的上尉的曼陀林》的創作靈感。

意大利的投降還給了盟軍一個意想不到的優勢:大量的情報資源。意大利投降後,許多意大利情報人員選擇與盟軍合作,他們提供的資訊對盟軍後續的軍事行動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作用。例如,在1943年10月的那不勒斯戰役中,前意大利情報人員提供的城市地下水道系統圖幫助盟軍順利突破德軍防線。

然而,意大利的投降也給盟軍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突然之間,盟軍需要接管大片原本由意大利控制的領土,這給盟軍的後勤和管理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在利比亞的的黎波裡,盟軍接管城市後立即面臨了食品短缺和治安混亂的問題。為了維持秩序,盟軍不得不與當地的意大利行政官員合作,這引發了當地阿拉伯人的不滿。

對德國而言,意大利的投降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失去了意大利這個盟友,德國不得不單獨面對西線的盟軍和東線的蘇聯軍隊。為了填補意大利留下的空缺,德國不得不将大量軍隊調往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這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在其他戰線的實力。

在政治層面,意大利的投降也産生了深遠影響。它動搖了其他軸心國小國對德國的信心。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開始秘密接觸盟軍,探讨單獨媾和的可能性。這種态度的變化最終加速了軸心國的崩潰。

意大利投降後,墨索裡尼政權的覆滅也給其他法西斯政權敲響了警鐘。在西班牙,弗朗哥政權開始調整對外政策,逐漸與軸心國保持距離。這一變化對後續戰局産生了微妙但重要的影響。

總的來說,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它不僅改變了地中海和歐洲南部的戰略格局,也加速了軸心國的最終敗亡。這一事件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層面,對戰後歐洲的政治格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