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吃虧,隻用一分鐘,告訴你神作《長安的荔枝》都講了啥

作者:看本質看真相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句唐詩在《長安的荔枝》裡演繹成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不吃虧,隻用一分鐘,告訴你神作《長安的荔枝》都講了啥

長安小吏兼房奴李善德接受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嶺南與長安相距五千多裡,而荔枝的物性,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對于李善德,反正橫豎都是個死,最佳選擇是先離婚不連累家人,再從這趟差事中多撈些油水還房貸,剩下的留給妻兒做生活費。而李善德選擇拼死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小說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一口氣讀完,真是酣暢淋漓。書中精彩的地方不止李善德運送荔枝的那些奇思妙想和曲折經曆,由荔枝引發的官場現形記同樣精彩。當李善德把鮮荔枝成功地送到長安,卻發現自己并不開心。一路下來,越接近成功,親曆的群眾的苦難越多,而他也越發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樣子。

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傻子,扔掉到手的大好前程,為一些不認識的平民說話。對于李善德,前程跟遵從本心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得罪大上司的李善德被流放嶺南,轉年安史之亂,此時李善德一家人正在嶺南安穩度日。用佛家的話來說這是因果報應,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不吃虧,隻用一分鐘,告訴你神作《長安的荔枝》都講了啥

全書最精彩的兩幕,一幕盡顯小說家的“開車本事”,沒提一個敏感詞,卻偏偏生動到極緻:李善德回到家裡,心情大暢,壓在心頭幾個月的石頭總算可以放下了。他陪着女兒玩了好一陣雙陸,又讀了幾首駱賓王的詩哄她睡着,然後拉着夫人進入帷帳,開始盤點子孫倉中快要溢出來的公糧。這個積年老吏查起賬來,手段實在細膩,但幾勾檢到要害之處,總要反複磨算。賬上收進支出,每一筆皆落到實處方肯罷休。幾番騰挪互抵之後,公糧才一次全數上繳,庫存為之一清。

另一幕則展現了文化大佬對社會真實的思考之深和辛辣諷刺:楊國忠從腰帶上解下一塊銀牌遞給他。這牌子四角包金,中間錾刻着“國忠”二字。衛國公本名楊钊,其時天下流傳的圖谶中有“金刀”二字,他怕引起忌諱,遂請皇帝賜名“國忠”,這塊銀牌即是當時所賜。李善德接了牌子,又讨問手書,以友善給相關衙署行去文牒。楊國忠一怔,不由得哈哈大笑:“你拿了我的牌子,還要按照流程發牒,豈不壞了本相的名聲?——流程那種東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矩。”李善德唯唯諾諾,小心地把牌子收好。其實,楊國忠不給手書,還有一層深意。倘若李善德把事情辦砸了,他隻消收回銀牌,兩者之間便沒任何關系,沒有任何文書留迹,切割得清清楚楚……李德勝突然覺得很荒謬,他依足了規則卻處處碰壁,而有這麼一塊不在任何官椟裡的牌子,卻暢行無阻。

不吃虧,隻用一分鐘,告訴你神作《長安的荔枝》都講了啥

對有體制内、辦公室經曆的人,讀完可能對下面這幾點感觸更深:

1.不管收到什麼檔案,都要仔細核對。這也是本書故事起因,因李善德收到了轉運荔枝的檔案,沒有仔細核對,以為還是要以往的鹽荔枝,沒有看到“鮮荔枝”,當場簽了字領了任務,導緻事後想去讨要說法,卻沒人搭理。

2. “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衆人齊”。這也讓我想起家中長輩告訴的一句話“發表文章,要将上司名字放前面,自己的名字放最後;取得成績,先感謝上司提攜,其次感謝同僚幫助”。李德善去嶺南當地遇到各種阻攔,最後終于明白,要想辦成一件事,需要帶上每個部門才行,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最終才能将事情辦成辦好。

3. 學會借勢,不要一味依靠自身力量。李善德沒有得到楊國忠幫助時,被人當個皮球踢來踢去,辦不成事還積了一肚子的氣,但有了楊國忠的“銀牌”,官員立馬轉了态度。我們平時辦事也一定要先和上司請示,再去辦的時候就說上司交代的,大家不要互相為難。

4. 自己的想法,不要輕易告訴别人。“就算你和他交際,好歹留上一手啊!如今倒好,他拿了荔枝轉運法,為何不照葫蘆畫瓢,自去嶺南取了新鮮荔枝回來?這份功勞,跟你半點關系也沒有了!”李善德因為把自己的荔枝轉運法告訴了别人,導緻差點被搶了功勞。我們在職場也是一樣,少說話多做事,特别是和利益相關的,絕對閉口不談,别人問起就轉移話題。

5.不要輕易給别人承諾。李善德答應富商将荔枝轉運的差事交給他們商隊,回京城後發現這事自己說了不算,最後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儲存荔枝的容器,差點誤了運送荔枝。

6.規則都是為弱者設立的。“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矩”。李善德他按照規矩辦事,處處碰壁,而靠着楊國忠的“銀牌”卻暢行無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