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稀土管理條例》正式釋出,中國稀土産業迎來法治化新篇章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田鶴琪

中國稀土産業迎來了首次專門的立法規範。

6月29日,國務院正式釋出《稀土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32條,明确國家對稀土産業發展實行統一規劃,鼓勵和支援稀土産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和應用。規定稀土生産企業應當遵守有關礦産資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産、安全生産和消防的法律法規,保障實作綠色發展、安全生産。

《條例》強調要加強稀土資源保護。明确稀土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壞稀土資源,國家對稀土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

7月1日,稀土永磁概念股早盤大漲,截至收盤,北交所九菱科技(873305.BJ)漲超20%,達剛控股(300103.SZ)、中科磁業(301141.SZ)20CM漲停,華宏科技(002645.SZ)、創興資源(600193.SH)10CM漲停。此外,大地熊(688077.SH)、三川智慧(300066.SZ)漲超9%、銀河磁體(300127.SZ)漲超5%,金力永磁(300748.SZ)、中國稀土(000831.SZ)等跟漲。

司法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以《條例》施行為契機,以産業科技創新為引領,支援企業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和産業化,加快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更新,提升稀土産業發展品質水準。

中信建投研報則表示,《稀土管理條例》釋出,首次以行政立法形式規範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以行政立法的高度提出嚴格控制供給主體和數量,建立總量調控制度,深化稀土供給側可持續發展格局,法治化構築上下遊共赢産業生态,統籌上遊戰略資源安全,支撐需求側戰略新興産業,同時支援鼓勵稀土二次資源綜合利用。

稀土管理面臨諸多問題

“我們現在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 2021年3月1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就《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回答媒體提問時曾表示。

稀土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具有優異的磁、光、電性能,被廣泛應用到了冶金、軍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農業和新材料等領域。尤其在軍工、電子、汽車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元素間實體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性質的差異和分離工藝的要求,稀土可分為輕、中、重稀土。輕稀土主要包含镧、铈、镨、钕等元素;中重稀土則包含铽、镝等元素。

中國稀土賣出“土”價格,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稀土生産企業存在環保生産問題。早在2012年釋出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就曾明确表示,中國的稀土行業經曆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伴随着資源過度開發和生态環境破壞的問題。如輕稀土礦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對環境影響很大。

此外,由于市場供需失衡、行業管理不規範等原因,稀土産品的價格出現了嚴重的背離價值現象,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白皮書介紹稱,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滿足了世界各國特别是發達國家高技術産業發展的需求。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采,中國稀土資源保有儲量及保障年限不斷下降,主要礦區資源加速衰減,原有礦山資源大多枯竭。

中國并非稀土産業強國,稀土高端材料和應用技術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低水準、重複的發展非常多,而高水準的稀土産品确實還比較少,這樣不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肖亞慶在上述國新辦釋出會上說。

在稀土消費價值最高的磁性材料領域,中國技術水準近年來高速發展, 申請的專利數量快速增長, 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2位,但仍與日本、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大量出口中低端産品,高價進口高端産品。如中國是稀土永磁體全球最大的生産國,2019年出口均價僅為46.59 USD/kg,進口均價卻高達84.89 USD/kg。

由于稀土資源的珍貴性和高利潤,“黑稀土”在中國一直存在。

黑稀土是指在中國未獲得政府開采準許而違法采獲的稀土産品。一方面,由于南方稀土礦的分布廣泛、埋藏淺、易于開采,監管本身就十分困難。

另一方面,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打擊黑稀土陷入執法困境。例如,中國的礦産資源法主要對開采環節進行規制,但對買賣環節的法律規制不足,這為黑稀土的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

全球稀土礦生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稀土在儲量、礦産量、消費量方面長期以來均居世界首位。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1.3億噸,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巴西和俄羅斯。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占比約33.77%;2022 年全球稀土礦(REO)産量約為30萬噸,其中,中國約為21萬噸,中國稀土産量占比約為 69.98%。

另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進階工程師宋科餘的《稀土資源中長期供需格局》報告,本世紀以來中國稀土消費量長期占據全球消費量第一的位置,2022 年消費量占到全球的75%,較2000年增長了近10倍。

然而“中國稀土資源優勢逐漸減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鄭國棟等人在2021年3月發表于《地球學報》期刊的《世界稀土産業格局變化與中國稀土産業面臨的問題》文章中指出。

鄭國棟等人表示,根據中國輕稀土礦和南方離子吸附性稀土礦輕重稀土配分進行估算,在中國4400萬噸稀土儲量中,輕稀土儲量超過 4100萬噸, 中重稀土儲量不足300萬噸。

2009 年以來, 世界範圍出現了稀土探礦熱潮, 格陵蘭、巴西、加拿大、越南、緬甸、寮國、挪威 以及非洲國家陸續發現大量稀土資源,其中緬甸、越南、格陵蘭擁有豐富的中重稀土資源。随着國内稀土資源的開采和其它國家新稀土資源的發現,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格局已經發生改變,大陸稀土資源優勢已逐漸減弱。

在鄭國棟等人看來,全球稀土礦生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美國、緬甸和澳洲是中國以外稀土産量最大的3個國家, 産量分别為2.6萬噸、2.2萬噸、2.1萬噸,3 國合計占全球産量的32.4%。自2010年以來,美國、澳洲等國陸續恢複了稀土礦山的生産,并且産量逐年增高。

據不完全統計, 國外37個國家的261家公司開發了共計429個稀土項目, 新啟動 8-10 萬噸稀土礦山産能。

此外,鄭國棟等人還提出,中國不再是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産品唯一供應來源。

文章提及,在稀土冶煉加工項目方面, 根據安泰科的資料, 2019 年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産品産量合計約17.6萬噸, 同比增長21%。其中,中國産量約15.5萬噸, 占全球的88.2%。

其中,澳洲萊納斯公司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冶煉分離産品供應商, 其Mount Weld 礦山生産的稀土礦通過位于馬來西亞關丹的Lamp工廠進行冶煉分離, 産量穩步提升, 2019年産量約1.87萬噸, 占全球的10.6%。

此外,澳洲萊納斯公司與美國藍線公司計劃合資在美國建立稀土分離生産線,由萊納斯每年提供1200 噸原料,其中含有重稀土;美國MP Materials公司計劃重新開機美國現停産的4萬噸稀土分離線;澳洲Peak Resources Limited 計劃在英國蒂斯谷(tees Valley)建設稀土分離廠,加坦尚尼亞Ngualla項目生産的稀土礦。

美國、澳洲等西方國家一直在努力建設不包含中國企業參與的稀土資源供應鍊, 随着上述稀土冶煉分離項目項目的實施, 全球稀土資源冶煉分離的現有格局或将被打破。

中國稀土産業亟需法治化保障

多年來,中國努力對稀土實施保護性開采,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980年代,中國頒布《礦産資源法》,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采。1991年,中國決定将離子型稀土礦産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礦種,從開采、選冶、加工到市場銷售、出口等各個環節實行有計劃的統一管理。

2006年,中國實施稀土開采總量控制管理。2011年,中國統一調整了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标準。中國還建立稀土戰略儲備制度。嚴格控制開采、生産總量,降低資源開發強度,延緩資源衰竭,促進可持續發展。

2021年1月,工信部公布了《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年6月,國務院印發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其中拟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包括《稀土管理條例》等。

“《條例》制定出台是中國稀土産業法制化建設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國稀土産業規範有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在近日發表在工信部官網的解讀文章中指出。

在葛紅林看來,《條例》鼓勵支援稀土綜合利用産業合規有序發展,将有效縮減行業對不可再生礦産資源的需求,延長中國礦産資源開采使用年限。展。

界面新聞注意到,本次《條例》在稀土全産業鍊監管體系方面也提出了多項舉措。如:明确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管理要求。國務院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确定稀土開采企業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從事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

同時,《條例》提出,建立産品追溯制度,稀土開采、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綜合利用和稀土産品出口的企業應當如實記錄稀土産品流向資訊并錄入稀土産品追溯資訊系統;嚴格流通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收購、加工、銷售、出口非法開采或者非法冶煉分離的稀土産品等。

中信建投研報稱,《條例》落地利好上遊稀土開采、冶煉分離企業,利好下遊稀土應用如稀土永磁企業,利好以二次資源為原料的綜合利用企業。此外,對于鎢、钼、銻、錫、鍺、镓、铟等稀有戰略金屬供給側和需求側具有重要指引意義,同樣利好其他稀有戰略金屬,優化産業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