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更像是一場孩子陪大人來看的戲”

作者:南方都市報
“更像是一場孩子陪大人來看的戲”

小劇場舞台劇《我的小王子》登台深圳華夏藝術中心小劇場。

日前,小劇場舞台劇《我的小王子》登台深圳華夏藝術中心小劇場。這部國内首部面向成年觀衆市場的“小王子”,由法籍導演邵斯凡執導,深圳生活戲劇工作坊出演。“太感動了,看哭了。”“很深圳”“很法國”“我要帶老公和孩子,二刷。”連演兩場,該劇大獲好評,不少觀衆紛紛在社交媒體釋放共鳴,“非常走心,比商演的‘小王子’有溫度有哲思。”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是一部素人戲劇工作坊的演出,卻成為國内唯一入選“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的小劇場舞台劇。究竟是什麼讓這部舞台劇以素人演員的身份出圈,卻獲得專業的認可,并引發學術的關注?

破除兒童化 立足成年化改編與重構

《我的小王子》通過極具風格化的戲劇、音樂、舞蹈、視覺、物件等形式在劇場再現“小王子”這一法國文學史上的經典IP,充滿着獨特的舞台韻味和魅力。這版舞台劇出人意料地破除兒童化,立足成年化的改編與重構,讓觀衆獲得更深邃的啟迪。已為生活戲劇排演了三部戲的導演邵斯凡向記者介紹,該劇并非是一出兒童劇,而是國内首部面向成年觀衆的“小王子”劇目,專門獻給每一位曾經當過小孩的大人。希望每個人都能用不同的觸角去感覺世界,追尋“小王子”的故事,進而找到自己。

“如果沒有前面三部戲,很難會有《我的小王子》。”在導演邵斯凡看來,打造一部精品舞台劇,素人演員需要有一個聚在一起進行沉澱的過程。大家有必要對戲劇和表演形成基礎共識,這是至關重要的。幸運的是,這個共識在生活戲劇的前三部戲裡完成。“我并不想排演一部戲劇工作坊的彙報演出節目,而是要做一部真正的戲劇作品,我對演員是有要求的,不能因為是素人演員,就放低标準。”邵斯凡坦言。

邵斯凡的觀念是:演員們永遠要做真實的自己,永遠要将劇目和自己建立聯系。生活戲劇的素人演員們從一張自己兒時的照片開始感覺回憶,逐漸找到了作為小孩的自己,他們與心中的“小王子”相遇了,于是就有了全劇開頭每個演員的個性化獻詞。

事實上,邵斯凡面臨多個挑戰:一方面要為素人演員做專業的表演教育,同時又要制作一出完整的節目,這兩項任務很難完全統一。此外,還要考慮如何将專業團隊與素人演員融合在一起。為此,邵斯凡從北京帶來了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專業團隊:音樂原子、流紫,燈光設計王京晶,肢體指導畢聰悟,視覺設計陳钰可,舞者劉義豐……他們通過藝術創新,給出了精良的專業出品,同時也探索着突破劇場邊界。光影技術與舞美藝術融為一體,獨舞群舞和現場音樂的精湛演繹,為觀衆帶來更深層次的觀劇體驗。

請年假去演“小王子” 素人演員也能熠熠生輝

“太多的對白共鳴,給成年人的好劇,推薦!這是一群在深圳拼搏的人的呈現。”“每位演員眼裡都有光,表演都是真情流露。當年《小王子》隻是草草翻過,今天在這場演出中,才更深刻了解這本書的價值。”深圳生活戲劇創始人、《我的小王子》出品人曹蕾蕾介紹該劇創作時,不斷地強調着觀衆看完之後的感受,“這是對質疑素人演出品質的最好回應,素人演員樸實自然的演繹風格不該被市場低估。”

素人演員,是這部舞台劇最與衆不同,也是最為熠熠生輝的地方。

“為了不錯過這部劇,還有幾人專門請年假來排演,周赫腳趾骨折也硬撐着。因為我們熱衷追求真實的感動、真切的交流互鑒以及現實與夢想的交相輝映。”曹蕾蕾說,“生活戲劇是戲劇介入生活的社會劇場,是現代人情感的變革性訴說與釋放。隻要你願意擺脫疲憊的身心,誰都可以投入到專業的舞台上,呈現獨特而珍貴的戲劇表演風格。生活戲劇既能融會專業性,又能貫通非專業性。四年,我們已經出品《Sunny》《Sunny·我_深圳》《Sunny·婚姻場景》《我的小王子》四部戲劇作品,全部由工作坊演員在專業劇場出演。”

據悉,由深圳中教戲劇品牌生活戲劇工作坊出品的《我的小王子》,還将舉辦影像版分享會和展覽等活動。記者了解到,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近日舉辦“經典的衍生和跨界傳播:《小王子》論壇”,《我的小王子》導演邵斯凡受邀參加,他将在論壇上介紹該劇創作經驗,并就《小王子》的跨界藝術性衍生,與中外專家展開深度研讨。

中法文化對話

法中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吳飏:

“希望《我的小王子》能來法國演出”

從事聲音收集20餘年的深圳城市聲音博物館館長李揚,深知民間藝術團體創作的韌性和價值,她看完首演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如果你沒看過《小王子》,你不知道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如果我不來看生活戲劇《我的小王子》,不知道還有那麼多和我一樣孤獨的人。通過‘小王子’,我們彼此相認!為深圳人的感動而感動。”

原深圳市文聯專職副主席、知名兒童節目IP老墨家族創始人冷炳冰看完後,寫下了一段充滿情感和深刻見解的話。在他看來,《小王子》這部作品與《西遊記》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原本是為成年人準備的文學瑰寶,卻意外地成為了兒童文學的一部分。這部戲,演給在座的孩子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看,這不像是“親子戲”,實際上看到最後,這更像是一場“子親戲”:孩子陪大人來看的戲。“最後,當小王子離開地球,回到自己的小星球的時候,我看到演員們眼裡噙着淚水,像有一顆顆星星掉進了他們的眼睛裡。我覺得那時,他們心裡的小王子一定才真正回來……那時,我心裡的小王子也醒了,牽着我的手,帶我回到了我們的家。”

“深圳的包容制造了豐富性的底蘊,多種藝術形态的活躍和共生興許便是得益于未曾被定格的主流審美和意識。生活戲劇素人演出的鮮活樣本,值得被更多人看見。”知名建築師張健蘅是深圳兒童友好專家委員會專家,在她看來,《我的小王子》以戲劇演繹了“重要的東西看不見”。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所學生院人文學院執行院長、通識中心主任于長江表示,擔綱《我的小王子》的素人演員,能在舞台上勇于表達真實的感受,演繹出生活本真,“這是深圳人身上的現代性和未來品質,也是這個城市文化的靈魂所在。觀衆應該可以感覺到,該劇導演不僅是演技導演,更是演員和觀衆的心靈導演。”

作為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入選作品,該劇自然受到推動中法人文藝術交流人士和機構的關切。

深圳木星美術館創始人呂紅榮,今年剛被授予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她不僅給劇組提供排練場地,還從巴黎趕回,來不及倒時差就到劇場觀看。她感歎演出不僅讓她重新審視了《小王子》,還令她内心深處的那個“小王子”再次蘇醒,找回了那份久違的純真與美好。希望未來還能看到更多如此精彩的演出。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場心靈之旅。

遠在巴黎的法中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吳飏通過朋友要來演出實況視訊,她觀看後感歎,“深圳生活戲劇以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心靈的特質,傳遞着‘小王子’的人生哲思。深圳原創舞劇《詠春》10月在巴黎會議宮上演,我也希望《我的小王子》能揚帆出海來法國演出,讓法國人感受一下深圳人對‘小王子’的演繹和探究。”吳飏說。

采寫:南都記者 黃璐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