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産荒包圍下的機構:錢多也犯愁

作者:中國财富網

資管機構和财富管理機構的錢更多了,合意資産卻更加難以找到和适配了。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在與多家理财公司、保險資管公司、信托公司等資管機構和銀行财富管理團隊交流時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資産荒現象進一步加劇。

從債券市場多個期限利率債被瘋狂搶籌令收益率進入曆史底部、城投債“不愁賣”的同時票面利率迅速下滑,到股票市場紅利闆塊成為衆多機構趨之若鹜的資金出口,資産荒之下,機構蜂擁低波、低風險資産,配置沖突加速演繹。

随着債券票息越來越低,今年上半年收益還能勉強撐住的機構也在擔心“下半年怎麼辦”。機構正在艱難求變,在更加複雜的市場環境下,加強内功修煉,以期挖掘到有相對優勢的資産。

資金抱團低波資産

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可謂門庭若市。大量金融機構的資金伺機而動,抱團流向債券标的。不過整體來看,雖然利率債供給充裕,但難解機構搶配之渴;信用債供給相對稀缺,不過收益率顯著走低。

首先,圍繞利率債,衆機構蜂擁而至。30年期國債成了公募基金、券商、保險資管等熱衷配置的品種,部分銀行也大力參與其中。50年期超長期國債也持續受到熱捧。“今年四五月份最活躍的階段,30年期國債的交易量占比接近市場1/3,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集中度。”一位業内人士告訴記者。

其次,資金圍繞信用債展開激烈博弈。多個非沿海城市城投債券也根本不愁賣,5年期票面利率跌至3%以下,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業内人士認為,債券市場的火熱,與樓市、股市的資産表現不盡如人意有關。同時,非标資産也面臨較大收縮。多位資管人士透露,保險非标債企業提款不太積極,觀望情緒比較明顯,今年以來發行規模整體出現收縮,信托等非标資産規模縮減程度也較大。

市場波動下,機構在權益類資産配置上競相擁抱紅利政策,抱團高股息标的。

“資産荒并非沒有資産可買,而是缺少收益合适、風險可接受的合意資産。”業内人士坦言。

一家保險集團投資負責人告訴記者,“不管是哪家投資機構,尤其是以固收作為核心配置的機構,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資産荒,風險收益比對的高息資産現在很難找到。”

“資産荒可能是一個較長時期内都會存在的現象。大家講的資産荒主要指的是高收益資産的稀缺,原來高收益資産主要是與房地産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相關的資産,這兩類資産的供給持續減少,這就導緻過多資金去追逐較少的資産,把資産的估值買得很高。”某大型銀行财富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好多錢都陸陸續續流向了标準債券,以前有好多高息資産是可以承接市場的流動性的,現在越來越少了。”某大型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說。“比如高息存款、非标資産、信托,再早之前的房地産等,收益率都很高。而現在,很多地方城投債收益率都已特别低,百分之2點多、3點多,這部分收益也被打下去了。”

此外,多位業内人士還透露,和去年不太一樣的是,今年非銀機構錢多了,銀行的存量資金轉移到金融産品中,公募、理财、保險資管、信托等非銀機構的資産配置壓力邊際變大。

還要持續發酵多久

業内人士普遍預計,未來這種資産荒的局面還将持續發酵,持續時間受宏觀經濟運作情況、政策調整和供需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

“從去年開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都面臨比較大的配置挑戰,不僅是保險機構,其他資管機構也一樣,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經濟轉型時期,整個市場從固收的收益上來講,也是達到了曆史的低點。”一位頭部保險資管機構高管說,“這種情況短期内是難以改變的。”

“今年下半年這個現象會進一步加劇還是會有所緩解,不太好說。如果下半年政府債券發行加速,有可能會階段性緩解一下,包括下半年A股市場也會逐漸企穩好轉起來,可能有一部分資金會去買股票類資産。”上述大型銀行财富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資産荒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緩和,但是從長期來看,該現象會較長時間存在。

“資産荒問題的産生有大的宏觀環境原因,如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房地産行業遭遇周期底部、城投融資受限等,導緻高收益低風險産品減少。同時,部分理财産品爆雷後,客戶的投資風險偏好發生轉變,更偏向保守、穩健的産品。如果總體上群眾偏好的是保守穩健的低風險産品,不喜歡甚至回避較高風險的權益類資産,那麼資産荒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祥說。

“市場裡未來還有沒有高收益資産?應該是有的,隻不過這類高收益資産未必是債權類資産。近年來實體經濟能夠承受的融資成本是在降低的,但有些新經濟領域能夠創造回報,它們的融資偏好很大程度上展現為股權融資,是以這類資産(高收益資産)并非展現為大家熟悉的債權類資産,而是股權類資産。”前述大型銀行财富管理部門負責人說。

發掘新資産

資産荒之下,資管機構的資産配置能力再一次被置于聚光燈之下。不少機構正在付出更多努力,研判市場變化,挖掘有相對優勢的資産。

中海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王影峰認為,在原有資産可選範圍内不斷卷最後一個銅闆絕非好的選擇,是以每一輪資産荒都會推動市場去發掘新的資産。

“我們現在整個組合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尋求一些戰略性資産。這個政策能否成功要看多方面因素,首先就是要有強大的投研能力作為基礎。”某上市險企投資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我們會投資一些外部資管機構的固收類資管産品,引用外部投研力量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上限。”某中型保險資管機構人士表示,“希望可以放寬投資品種,擴大投資範圍,拉長資産久期。”

“不斷有資金進來,我需要給它做配置,有幾個次元考慮。首先,大家要降低收益預期,過去非标能達到7%,現在隻能達到3%,過去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5%,現在隻有不到2.3%,是以收益預期要調整;其次,需要不斷豐富固收品種,找一些比較安全的長期資産,哪怕收益低一點;最後,在品種創新上發力,比如類REITs和ABS這類資産,能擴充投資範圍,但目前政策上還是受到一些限制。我們希望能把固收品種不斷擴充,同時開展類似夾層政策的投資,或者投資現金流特性和固收相似的權益類資産,來緩解資産荒帶來的壓力。”某年金投管機構人士表示。

“如果A股市場波動率下降,我們會考慮增加公開市場權益類資産配置。如果能夠全球配置就更好了。如果未來投資範圍進一步拓寬,包括找到一些收益良好的資産,我們也會把一些債券資産賣掉,去投新的、收益較好、期限長的品種。”一位資深資管人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資産調倉思路。

進一步修煉投研内功

對于資管機構而言,提升投研能力是永不過時的話題。複雜的市場環境下,修煉投研内功,成為當下尤為重要的議題。

冠苕咨詢創始人、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在債券收益率行至曆史低位的背景下,資管機構需要持續拓寬投資邊界,提升信用研究能力、資産組織能力、多資産配置能力、組合管理能力和波段交易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周毅欽也提到,資管機構還應該在全球視野範圍内探尋跨境資産配置,提升對跨境投資、另類資産、新興資産的投研能力和資産配置能力。

楊祥表示,從機構角度,要進行多元化資産配置,拓展投資範圍,可以考慮另類投資,如私募股權等,并适度增加海外資産配置分散風險。從國内可以投資的賽道角度來看,機會将集中在新經濟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新材料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政策利好不斷且技術不斷創新的賽道上将誕生出越來越多優質企業,這些企業可以作為核心資産進行布局。

“我們從長期布局的角度出發,加大了對公開市場權益類和股權類項目的布局力度。根據市場情況、經濟轉型方向,貼合國家的戰略導向,我們優化了具體的權益持倉結構,包括對科技創新、新質生産力,沿着現代化産業體系做出投資布局。”上述資深資管人士表示,“另類投資這一塊,債權投資收益已經跟随着整個債券市場一樣,處于比較低的收益水準,市場競争也非常激烈,是以我們深入挖掘創新機會,在股權投資、股債結合、資産證券化方面加力探索。”

諸多資管機構也在呼籲長期主義。“一個投資組合的長期收益是來自于資産配置,但短期收益就不一定來自于資産配置,有可能是擇時準确,有可能是選股選的好,有可能是其他方面。是以說目标收益不代表今年或者明年就能達到,有可能需要持有四五年才能實作。我們把産品、方案賣出去的同時,要把正确的認知、理念傳遞給用戶端。它考驗的是機構有沒有長期主義的耐心。”上述大型銀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