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審計署:66縣挪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19.51億元

作者:南方農村報

近日,國家審計署官方網站公布了《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其中,《報告》披露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部分轉移支付配置設定下達管理、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鄉村建設行動實施、畜牧水産品穩産保供等方面的審計情況,指出存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被直接挪用、部分轉移支付配置設定下達不及時等問題,部分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促進農民增收緻富相關舉措未落實或效果不佳,未能充分聯農帶農。

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署建議稱,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結合當地實情科學規劃村莊建設,落實好财政投入責任,盡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闆。用心用情用力落實好暖民心行動,督促地方壓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主體責任,確定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裡;兜實兜牢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幫扶,嚴格落實促進農民增收緻富各項舉措,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集體資産收益等财産權益。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建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定食品安全。

66縣挪用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19.51億元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報告》稱,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寫28省1567縣,計受益學生3.86億人次。針對該計劃的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署重點審計了13省159縣2021年至2023年8月補助資金231.37億元,占抽審縣同期補助總金額的91%。

部分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較為混亂。有的被直接挪用,66縣将19.51億元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三保”等支出。有的被變擠占,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标準、虛構采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占2.7億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縣教育部門與中标供應商合謀,通過供應商分紅、捐贈等方式套取4216.02萬元,用于發放福利等。此外,審計還發現,部分供餐機關違規經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供餐。餐食采購招标和供餐監管等不夠規範嚴格,相關監管部門和77所學校的從業人員在供餐監管等過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謀取個人利益。

部分轉移支付配置設定下達不及時不科學

部分轉移支付配置設定下達管理方面,審計發現,一是配置設定不協同不合理,涉及13項轉移支付和15項投資專項。如“造林補助”等2項資金與“重點區域生态保護和修複”投資專項,均用于支援地方營造森林資源。由于有關部門對任務量稽核不協同,7省17縣獲得資金支援的造林任務比這些地區造林綠化空間的總面積還多23.51萬畝。二是下達不及時不科學,涉及8項轉移支付和17項投資專項。如“重大品種推廣補助”等2項轉移支付,直至2023年9月才明确要求提供大豆等農作物的單産目标、種植記錄,并以實際單産作為主要配置設定依據。但各地此時大豆等農作物已經收割,無法補錄種植過程等并核實單産情況,資金配置設定缺乏依據,8省收到的16.25億元隻得結轉。

27縣存在挪用村集體财政補助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底線任務。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底線任務和增加農民收入中心任務,審計署重點審計了11省73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抽審幫扶項目4232個、資金479.21億元,走訪4187戶,披露了存在的主要問題。

防止返貧監測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幫扶未兜實兜牢。16縣未按要求将2.36萬名群衆納入排查範圍;52縣主要監測收入,卻未按規定監測大額剛性支出及負債等,影響監測準确性,有的在幫扶中還違規設定限制條件等,應幫扶未幫扶1.83萬人;50縣9473人幫扶措施脫離實際或成效不實,其中1137人幫扶措施與緻貧原因不比對,649人被虛報完成幫扶但實際未采取任何措施。

此外,審計發現,促進農民增收緻富相關舉措未落實或效果不佳。

鄉村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赈、職業技能提升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3項重要舉措,但25縣将部分公益性崗位異化為發福利,向1893名未實際在崗履職的企事業機關人員等發放補貼280.89萬元;18縣以工代赈覆寫面偏窄,實施的1806個基礎設施項目中僅48個采用該方式;21縣為完成任務湊人數,違規以2167名公務員、在校生等抵頂農戶教育訓練,浪費補貼153.39萬元。

引入社會資本下鄉在一些地方跑偏。相關社會資本方拖欠11.11萬戶農戶土地流轉費等2.13億元,将農民所投資金等1843.65萬元卷款“跑路”,收購農産品時惡意壓價等560.64萬元。

農民财産權益保障不到位。10縣8598戶農戶、62個村集體的土地承包權未得到及時确認,影響正常耕種。3縣違規以行政手段強行流轉土地等,侵害292戶農戶941.25畝承包地的自主經營權。69縣村集體資産69.68億元管理營運不善,其中26縣5000.25萬元資産被村幹部等侵占或無償使用;27縣強行歸集1245個村集體的财政補助14.66億元,主要挪用于償還債務或對外出借。

1783個村莊規劃與實際不符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内容。審計署重點審計了16省46縣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情況,涉及項目1.81萬個,資金1439.02億元,發現各類問題金額135.85億元(占9.44%)。

一些村莊規劃與實際不符。有1783個村莊規劃偏離實際或流于形式,其中:11縣358個村莊規劃的部分内容不符合當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如吉林大安市36個村莊的規劃由遼甯1家設計公司編制,其中24個規劃出現遼甯、内蒙古等地名稱及特色旅遊、風格建築等,與當地風貌明顯不相符。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薄弱環節。基礎設施方面,投入69.29億元建設的2761個項目因配套缺失、重建輕管等閑置,2460戶危房和4190個危橋危路未納入摸排範圍或整治不徹底;27縣415個項目爛尾或建成後即拆除,造成6.31億元損失浪費;24縣投入11.23億元給公路沿線民房刷牆加頂搞形象工程。基本公共服務方面,6595個村衛生室違規診療,銷售使用過期藥品、超權限超劑量用藥33.83萬瓶(支),或未嚴格執行醫保結算等制度,農戶無法正常報帳藥費;7縣違規出售1404個農村公墓或收取95名低保特困戶殡葬費,獲利263.89萬元。

未全面落實财政投入保障政策。土地出讓收入和專項債券是鄉村建設資金的2個主要來源,但29縣在土地出讓收入中少安排支農資金172.54億元;17縣30個項目專項債券資金20.9億元中,有10.45億元被挪用于平衡财政預算等;46縣71個項目的77.23億元債券資金長期閑置或收入難以覆寫利息等。

部分地方水産品穩産保供基礎薄弱

在畜牧水産品穩産保供相關資金審計方面,審計署重點審計了農業農村部和14省50個地區生豬和水産品穩産保供情況,涉及項目2052個、資金362.26億元,走訪1910戶。

部分地方生豬産供存在風險。疫病防控方面,國家要求生豬強制免疫,由養殖戶先行采打疫苗再由财政補貼,但7省僅有7.7%的規模養殖場獲得“先打後補”補貼,影響養殖戶防控成本和積極性;5省7個地區所購571.38萬毫升(占66%)口蹄疫疫苗儲存運輸不當,失效風險較大。儲備豬肉方面,5省17個地區3年來少收儲2.11萬噸,約占收儲任務的70%,當地肉價大幅上漲時無力投放調控。

部分地方水産品穩産保供基礎薄弱。2省3個地區對334.35萬畝(占43%)養殖用海占而不用,測算年均減少養殖量190多萬噸;中央财政投入11.42億元支援建設的3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1261個深遠海養殖網箱,未建好管好甚至閑置毀棄;7省21個地區3年來8.32萬畝(占34%)淡水養殖池塘改造任務未完成,1.19億元補助資金閑置。

795.17萬畝耕地“非糧化”

在國有自然資源資産審計方面,審計署對9名上司幹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産離任(任中)審計,對黃河流域8省生态保護、15省林業相關資金進行了審計。

部分地區耕地保護不力,任務落實出現偏差。抽查5省市糧食主産區發現,有795.17萬畝耕地用于非糧食作物種植等,甚至搭車搞商業開發。

森林管護效果不佳,林木營造弄虛作假。科學綠化要求未落實,15省未全面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要求,近3年在耕地、河道等不符合規定的地塊造林142.15萬畝。造林成果底數不清,“三北”防護林部分造林成果的實際保有量、具體位置和存活狀态底數不清;1871萬畝已變更為耕地、草地、建設用地等。13省近3年虛報造林面積161.67萬畝。審計的188個造林項目,涉及面積208.08萬畝、資金38.95億元,發現均存在弄虛作假。

【記者】楊智明

【來源】南方農村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