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屆三中全會上的“決定”,都決定了什麼

作者:中國戰略新興産業

讓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成為一種思想自覺

□ 蔡若愚

1978年的冬,透着蓬勃的暖意。

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在那之後,各項改革漸次展開:

1979年3月,價格體制改革開始進行,從直接反映市場信号的價格入手,成為大陸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一環。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從經濟特區開始,新中國面朝世界、春暖花開。

1982年1月,黨的曆史上第一個關于農村工作的一号檔案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産到戶、包幹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産責任制。從此,一号檔案成為“三農”的代名詞。

價格改革、特區試驗、農業農村改革……一項項具體的改革摸着石頭過河,改革開放以來曆屆三中全會則成為總結經驗、把握方向的關鍵節點。

比如: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方針政策;1993年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架構;2008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進入新時代,改革不僅沒有結束,還要更加全面深入。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2018年召開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則刀刃向内,先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開始,為全面深改提供組織保障。

如今,時間來到了二十屆三中全會。6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屆時将審議修改後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檔案稿。

這樣的安排,其實有迹可循。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式現代化”就是那道新題,而改革開放,則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從這個意義上回首46年前,思想解放的含義更加深遠。那一年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向前看》,即為随後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隻有思想先開閘,才能将改革開放的“大構想”,轉化為實踐層面的“大動作”。在那個萬象更新的年代,伴随着思想的破土,一系列改革的新種子被埋下,此後結出的果實,帶動起壯闊東方潮。

46年後的今天,我們需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内化為一種思想自覺。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意味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成為一種思想自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把握好“堅持什麼”與“改變什麼”的關系。一方面,我們必須堅守“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上司、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另一方面,也要正視“想改”的也是“難改”的,要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面對新沖突新挑戰,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

——系統性推進、釘釘子式落實。新時代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單兵突進式的改革有可能産生宏觀政策取向不一緻的問題,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內建、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互相掣肘的現象。同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既要積極主動,更要紮實穩健,明确優先序,把握時度效,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2024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總是在秋冬召開的三中全會,第一次在盛夏啟幕。在改革開放這件事上,迎接春天的故事之後,我們需要正值夏日的熱烈。

從1978年作出“實行改革開放曆史性決策”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曆屆三中全會上的“決定”,都決定了什麼?一起來看——

1978

十一屆三中全會

偉大轉折,改革開放啟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确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問題的讨論;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争為綱”的口号,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上司機構,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雲為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全會标志着中國共産黨重新确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群組織路線,實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1984

十二屆三中全會

以城市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方針政策;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8

十三屆三中全會

治理整頓、深化改革

1988年9月26日-30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

1993

十四屆三中全會

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架構

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架構。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适應市場經濟要求,産權清晰、權責明确、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1998

十五屆三中全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1998年10月12日-14日,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标。

2003

十六屆三中全會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明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008

十七屆三中全會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

2013

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8

十九屆三中全會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2018年2月26日-28日,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準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19年7月5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召開,習近平講話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2024

二十屆三中全會

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在黨内外一定範圍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讨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将檔案稿提請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

(資料整理自《中國共産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

END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責編/制作:王希學

稽核:李振

政審:蔡若愚

終審: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