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與OpenAI背刺,英偉達InfiniBand危險了?

作者:資料猿
微軟與OpenAI背刺,英偉達InfiniBand危險了?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中心已成為支撐現代社會的數字脊梁。而當我們談論資料中心的網絡架構時,InfiniBand和以太網無疑是兩個響亮的名字。但就在最近,一場技術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微軟與OpenAI的聯手,預示着一個全新的網絡時代的來臨——從InfiniBand到以太網的躍遷。

InfiniBand,這個由英偉達等公司推動的高速網絡技術,曾以其無與倫比的傳輸速度和低延遲特性,成為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寵兒。然而,随着技術的演進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太網——這個更為普遍、成本效益更高的網絡解決方案,開始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

以太網的逆襲并非一蹴而就,它憑借其在通用性、擴充性以及成本效益上的優勢,逐漸赢得了資料中心領域的青睐。特别是在微軟與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中,以太網的選用,對于英偉達InfiniBand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微軟與OpenAI的“親兒子”——"星際之門"背後的算力生意

在科技巨頭微軟的宏偉藍圖中,人工智能占據了核心地位。微軟的AI雄心不僅展現在其自家産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上,更在于其對外部創新力量的培育與支援。微軟對OpenAI的投資,正是這一雄心的具體展現。

OpenAI,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顆新星,以其開放的研究環境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微軟與OpenAI的合作,不僅是資金上的投入,更是技術和資源上的深度整合。共建的超級資料中心,将成為雙方合作的裡程碑,承載着推動AI技術發展的重要使命。

據報道,微軟對OpenAI的投資總額高達上百億美元。這筆資金不僅為OpenAI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更為雙方共同建構的"星際之門"超級資料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資料中心将成為AI研究的強大後盾,支撐起大規模的資料處理和複雜的算法訓練。

對于OpenAI而言,"星際之門"計劃背後的算力需求是其追求的核心。在人工智能的世界裡,算力就是推動研究前進的燃料。無論是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還是複雜算法的疊代,都離不開強大的計算能力。

"星際之門"計劃的目标,是建構一個能夠滿足OpenAI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算力需求的超級計算機。這台超級計算機預計将采用數百萬顆專用伺服器晶片,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密度和處理速度。這樣的算力規模,将使OpenAI能夠在AI領域進行更加深入和廣泛的探索。

據悉,"星際之門"的算力将遠超現有資料中心的能力,實作指數級的提升。這不僅将為OpenAI的研究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也将為整個AI行業樹立新的标杆。在這個過程中,微軟與OpenAI的合作,将共同推動AI技術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InfiniBand和以太網,已經走到了大決戰的關口

在資料中心的網絡架構中,InfiniBand和以太網的較量是一場關于速度、成本和未來潛力的較量。InfiniBand,由英偉達等企業推動,以其高速傳輸和低延遲特性,在高性能計算(HPC)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然而,随着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太網憑借其通用性和成本效益,逐漸展現出逆襲之勢。

InfiniBand技術的發展史,是高性能計算網絡領域的一個縮影。起步階段,InfiniBand以其專為HPC設計的高速資料傳輸能力,迅速在科研和工程計算領域獲得了認可。例如,早期的InfiniBand網絡在金融模組化和石油勘探等需要處理大量資料的領域中,展現出了其高速和低延遲的優勢。

随着技術的進步,InfiniBand進入了成熟階段,其應用擴充到了更大規模的叢集計算。這一階段的标志性事件包括它被多個超級計算機采用,如美國的Jaguar超級計算機,該計算機曾短暫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其網絡架構正是基于InfiniBand技術。

進一步地,InfiniBand在擴充階段迎來了Quantum2平台的推出,這不僅是英偉達在InfiniBand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飛躍,也是資料中心市場的一次重要革新。Quantum2平台的推出,使得InfiniBand網絡速度達到了400Gbps,同時提供了更高效的AI應用加速能力。據英偉達官方資料顯示,Quantum2平台的網絡交換機在矽片上內建了570億個半導體,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英偉達自家的A100 GPU的540億個半導體。

對英偉達而言,InfiniBand不僅帶來了商業上的成功,更加強了其在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中的上司地位。通過InfiniBand,英偉達能夠提供包括GPU、網絡硬體和軟體在内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建構了一個強大的生态系統。這一生态系統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也為英偉達在資料中心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InfiniBand的高昂成本和專有技術特性,也限制了其在更廣泛市場的普及。據市場分析報告,InfiniBand的部署成本通常是以太網的數倍,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成本敏感型市場中的競争力。

與此同時,以太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逐漸縮小與InfiniBand在速度上的差距。以太網的25G、50G乃至100G标準,正逐漸滿足資料中心對高帶寬的需求。以太網的普及程度極高,幾乎所有的網絡裝置都支援以太網标準,這使得它在資料中心的部署和擴充上具有無可比拟的優勢。此外,以太網裝置和布線的成本相對較低,維護也更為簡便,這對于預算有限的組織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微軟與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預計耗資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龐大的投資規模,反映了資料中心對高性能計算能力的迫切需求。在這個計劃中,選擇以太網作為網絡方案,是基于對成本效益和未來發展的全面考量。這一決策可能會引發行業内對網絡方案選擇的重新評估,推動以太網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大。

以太網的逆襲,并非一蹴而就。它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典型的例子和故事。例如,谷歌的B4網絡,就是一個大規模部署以太網的成功案例。谷歌通過使用以太網技術,建構了一個覆寫全球的高速網絡,支援其龐大的資料中心和雲計算服務,這一案例展示了以太網在大規模部署中的可行性和優勢。

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優化,以太網有望在資料中心網絡架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場網絡方案的較量,不僅是技術的競争,更是對未來資料中心發展趨勢的預演。

"星際之門"從背後插了InfiniBand一刀

"星際之門"計劃是微軟與OpenAI的一次大膽嘗試,它不僅代表着對現有技術邊界的挑戰,也預示着資料中心網絡架構的一次重大轉型。在這個計劃中,OpenAI選擇放棄InfiniBand,轉而采用以太網作為其資料中心的網絡方案,這一決策背後隐藏着深刻的戰略考量。

減少對InfiniBand的依賴,是OpenAI做出這一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InfiniBand雖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專有技術特性,使得OpenAI在技術選擇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通過轉向以太網,OpenAI能夠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提高供應鍊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而且,建構獨立的網絡方案,對于OpenAI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太網作為一種開放标準,能夠為OpenAI提供更大的技術自主權。這意味着OpenAI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靈活地定制和優化網絡架構,而不受制于專有技術的限制。這種自主權不僅有助于OpenAI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也為未來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星際之門"不會是第一個“背叛者”

資料中心作為數字世界的心髒,其網絡架構的每一次變革都可能引發行業的深遠影響。微軟與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以其網絡方案的變革,預示着資料中心行業未來走向的重大轉變。

網絡方案的變革對行業的沖擊,首先展現在技術标準的重新定義上。随着"星際之門"計劃的推進,以太網作為網絡架構的采用,将可能推動行業向更開放、更标準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轉變不僅能夠降低資料中心的建設和營運成本,還能夠促進技術創新和應用的多樣化,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同時,這一變革也将重塑資料中心領域的競争格局。面對微軟與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其他資料中心營運商和雲服務提供商,将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技術戰略和市場定位。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跟進,投資于以太網技術的研發和部署;而另一些則可能尋求通過技術創新或服務差異化來維持競争優勢。無論如何,"星際之門"計劃的實施都将加速行業内的競争和整合,推動行業向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