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作者:周到用戶端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近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600号畫廊”在經過裝修之後重新開放,并推出了新的展覽。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陳智民醫生曾參與創辦和營運“600号畫廊”,也是首次畫展的策展人,他研究著名文學家是否患有精神障礙及精神障礙對其創作的影響,也研究精神病人藝術、精神病學電影等。

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陳智民醫生分享其研究的文藝名人方向,為我們解讀明星的精神壓力從何而來、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的聯系,以及現代人該如何應對競争、舒緩壓力。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7月1日,經過裝修之後重新開放的“600号畫廊”迎來首批參觀者

研究那些患有精神障礙的文藝名人

Q新聞晨報·周到:你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精神病理傳記學,這應該是一個與人文學科相關的研究方向吧?

A陳智民:這是精神病學與人文緊密交叉的研究方向,其實說這屬于典型的人文學科的範疇也是對的。研究的是那些曆史上患有精神障礙的文藝名人,研究他們是否患有精神障礙,以及他們的精神障礙對他們的文藝創作産生了怎樣的影響,這當中可能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因為這些文藝名人具有比較高的文藝成就,有比較豐富的精神世界,患有精神障礙和從事文藝創作的時間有很長的重疊,是以他們身上能夠展現出更豐富、更深入的精神障礙與文藝創作之間的互相關系,也是研究這個話題的最好的研究對象。

研究需要對名人生平以及創作生涯有充分的了解,這樣的研究工作其實很花時間,并且對研究者的藝術眼光有比較高的要求。事實上,就是一位名人作為一個個案研究,而且要不斷接連研究下去,目前我已經研究了28位名人。雖然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46萬字的寫作量,并且新書即将出版,但我個人還是覺得這樣的研究還很不夠。因為這些名人的藝術成就很高,單獨一個名人拎出來,就可以研究一輩子了。

2021年,陳智民在B站分享的精神病理傳記學研究的操作指導視訊

Q新聞晨報·周到:這次“600号畫廊”新展的主題是“愛、食物和生命”,有網友談到美國著名流行音樂歌手卡倫·卡朋特的案例,據說她是因為厭食症而英年早逝。

A陳智民:卡倫·卡朋特在音樂成就之外被公衆熟知的點是,她是最早公開與神經性厭食作鬥争的名人之一,也是病情最嚴重、症狀最典型的人之一,她死于厭食所引起的心髒衰竭時年僅32歲。在神經性厭食逐漸引起公衆重視的過程中,她的案例起到重要作用。

将卡倫這類患進食障礙的演藝明星的精神障礙及演藝成功聯系起來的共同原因,也就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在門檻不高且競争激烈的演藝圈,那些勤奮、對藝術品質有無限追求及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的人,有較大成功機率,他們也更容易患進食障礙。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新展的主題是“愛、食物和生命”

Q新聞晨報·周到:最近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你的新書《電影中的精神病學》,你曾經提出一個觀點:“電影是了解精神障礙的好視窗。”

A陳智民: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病學感興趣的朋友們,不難注意到電影銀幕上的那些有點特殊的人物形象——從《雨人》中固執但又純真的“雨人”,到《飛越瘋人院》中勇敢激揚、桀骜不馴的墨菲,從《美麗心靈》中癡迷數學、與病情頑強鬥争的納什,到《瑪麗和馬克斯》中失意潦倒又富有人生智慧的馬克斯。是的,他們是一些可以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的角色。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電影中的精神病學》(陳智民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Q新聞晨報·周到:上周末在闵行院區的講座活動也是闵行圖書館的敏讀會,分享嘉賓包括朱楓導演和湯惟傑老師,你提到周璇曾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受過治療。

A陳智民:周璇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上海精神病療養院(現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進行過療養。周璇住院時,我們院的老專家們給予極大的重視。那時候還留下了一張珍貴的曆史資料照片,即粟宗華老院長及蘇複主任,在花園中與周璇交談的照片。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6月30日下午,陳智民與嘉賓在敏讀會講座活動上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1956年,粟宗華及蘇複與周璇交談(資料圖檔)

Q新聞晨報·周到:現在明星當中也有患抑郁症的。為何電影明星的壓力大?如何緩解壓力?

A陳智民:明星的壓力确實非常大,這些壓力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拍片需要連軸轉,人非常勞累。電影上映之後擔心票房不佳,受到公衆的非議,遭受輿論的攻擊甚至污蔑,需要和别人競争出名的機會或輿論的曝光度等等。也因為有些明星對于出名的渴望十分強烈,自己給自己帶來壓力。緩解壓力很困難,因為既然要投入這名利場,必然會招惹名利場中的種種紛紛擾擾。除非内心中能夠擺脫對名利的執念,以平常心看待浮浮沉沉,将心思集中于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否則,這些壓力是沒有辦法擺脫的。

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Q新聞晨報·周到:你曾經參與創辦和營運“600号畫廊”,畫廊鼓勵精神障礙患者進行藝術表達,怎麼看藝術與精神疾病的關系?

A陳智民: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也是我的研究方向所要解答的。一方面,精神障礙确實對文藝創作有一定的益處,比如帶來了獨特的視角、帶來的豐富的素材以及帶來了充沛的創作激情。有許多藝術家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特立獨行、放蕩不羁、驚世駭俗,這也給人們帶來某種印象,即一個人的精神越獨特越張揚,才可能帶來更卓越的人生體驗,繼而帶來好的創作并産生大的藝術魅力。

古人曾說過:“立身先須謹慎,為文且須放蕩”也是這個道理。另一方面,藝術創作也可能給精神健康帶來損害、造成精神障礙。比如過于投入的高強度的創作損害了身體健康、因為過于推崇藝術價值是以和周圍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以及為了使自己獲得靈感而将自己的精神處于病态之中。是以精神障礙與藝術密切相關,不僅僅是因為“病了才寫得好”,也有可能是因為“寫得好了是以病了”。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600号畫廊”展覽現場

了解了這些規律,有助于促進精神健康和藝術創作。我之前支援病房的病人成為藝術家的過程中,一方面注意發揮藝術創作的精神療愈作用,一方面也注意避免創作對于他們精神健康的擾動。

Q新聞晨報·周到:有人說,畫家的畫可能有各種外界因素的作用,但精神障礙患者的畫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對此你怎麼看?

A陳智民:确實如此。藝術創作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藝術家也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和幹擾,比如說,因為受到批評而改變自己的藝術風格,或者為了讓畫賣出去而迎合流行的風格,這種幹擾其實從學校就開始了。許多藝術家其實沒有辦法充分表現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在美術訓練過程中就接受了既有的藝術流派和藝術技法的條條框框。這樣的藝術表達和人的真實的心靈有差距、有隔閡,甚至是對心靈的一種束縛和扭曲。在這裡,精神障礙患者的創作就有了獨特的價值。他們畫畫并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賺錢,而且從來沒想過去模仿和抄襲既有的藝術流派,他們完全是在自由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感受,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陳智民醫生在“600号畫廊”布置一幅作品

在陪伴患者創作的過程中,我也能感受到有一些患者朋友是真心熱愛藝術創作,他們心無旁骛投入到創作中,把表現美作為一件最純粹的事情來做,這使得他們的作品有一種真誠的質感。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過于單調,或者因為精神障礙的緣故累積了許多獨特的感受和思考,除了藝術之外,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表達内心的途徑。

繪畫療愈是非常好的康複手段

Q新聞晨報·周到:之前你在與社群合作時,曾經通過繪畫藝術療愈,幫助一些精神障礙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精神健康。

A陳智民:我之前在社群中幫助精神障礙患者搞藝術創作,做了一點工作,但是還很不夠,主要是個人精力不濟,而且也沒有找到适合長期合作的社群康複機構。但繪畫療愈是非常好的幫助患者康複的手段,也是最友善康複機構操作的康複手段,因為它成本低、對場地要求低、既适合個人表達也适合群體互動、對技能要求低、作品友善儲存和展覽、在繪畫中能比較深入和自由地表現内心。

以後要是有機會,既往能夠像南京藝術家郭海平老師那樣,在社群中開辦一個以藝術療愈為特色的康複機構,吸引有創作欲望和創作才華的患者朋友,給他們提供創作、交流和展覽的物質條件,支援他們成為藝術家。這一方面能幫助患者實作人生價值,另一方面通過藝術作品成為展示患者面貌、克服社會污名化的視窗。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陳智民醫生在“600号畫廊”觀摩作品

Q新聞晨報·周到:“卷”是許多人現在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個關鍵詞,在你看來,現代人如何來應對競争,舒緩壓力?

A陳智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可以有很多分析的角度。 卷,要分無效的内卷和有意義的競争。大家真正厭惡的是無效的内卷,因為這會平添許多無效勞動,增加對同僚的猜忌和工作的無價值感,使人産生對自身價值的懷疑,而公司有意無意地誘導内卷更使人對其産生反感。而有意義的競争,能使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有所作為,使人奮發、享受工作。這需要人們勇于去反抗和改進内卷的環境,尋找讓自己感覺有價值的工作。

對話“600号畫廊”背後的醫生:文藝名人個案值得研究,精神障礙與藝術之間存在聯系

卷,也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現代社會節奏快、機會多、競争激烈、生産力高的一個側面,也是因為有一群上進心的人的加入,才使得群體變卷了。反過來想,如果是一個群體固化、不思進取、僵化萎靡的環境,對于有上進心的人來說才是窒息和絕望的。事實上,那些想躺平的人,也不會覺得躺平和無望的職業生涯是好的。是以,我們也要看到卷的積極的一面。我個人認為,應對卷,首先要适度,太卷了也要去克服和抗議,克服不了就離開,離開不了就去自我排解壓力。

各位讀者朋友,你如何看待工作與生活當中的各種壓力和精神内耗?歡迎在評論當中留言與我們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