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劉基,也叫劉伯溫大明王朝的第一謀臣

作者:搜文趣

劉基,字伯溫,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軍事謀略和深遠的遠見而聞名。他出生于元朝末年,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之譽。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生,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卒,享年65歲。

明朝:劉基,也叫劉伯溫大明王朝的第一謀臣

劉基在元朝時期就考中了進士,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然而,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他的宦海生涯屢遭挫折。在元朝末年,他曾擔任過多個官職,包括高安縣丞、浙江興盛儒學副提舉等,但多次因不滿官場黑暗和腐敗而辭官。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其參贊軍務的謀士。他以其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朱元璋的軍隊中,劉基以其剛直、膽識過人著稱,被朱元璋尊稱為“吾子房(張良)也”。民間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的說法,顯示了他在民間的崇高地位。

劉基在軍事上的貢獻尤為突出,他提出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安排對朱元璋的軍事行動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在對抗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役中,劉基主張先攻陳友諒,再攻張士誠,這一戰略最終被朱元璋采納,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在明朝建立後,劉基繼續以其才智輔佐朱元璋,推行儒家思想、建立法制綱紀、恢複科舉制度等,為鞏固大明江山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盡管劉基功勳卓著,但在洪武三年朝廷封賞功臣時,他僅被封為伯爵,位于三公二十八侯之後。這可能反映了朱元璋對劉基的猜忌和不滿。劉基晚年選擇隐退,過上了隐士的生活,最終在1375年去世。

劉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才智和貢獻被後人廣泛傳頌,成為大明王朝曆史上的重要人物。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開國的重要謀臣,他的個人履曆如下:

1. **早年經曆**:劉基出生于1311年,自幼聰明好學,被譽為神童。他在12歲時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2. **科舉及第**:1333年,23歲的劉基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

3. **元朝仕途**:劉基在元朝曆任多個官職,包括高安縣丞等,但因不滿官場腐敗,曾多次辭官。

4. **四仕四隐**:劉基在元朝時期有四次出仕和四次隐退的經曆,反映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和個人的政治理想。

5. **投奔朱元璋**:1360年,劉基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其謀士,開始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

6. **軍事謀略**:在朱元璋的軍隊中,劉基以其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别是在對抗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役中,劉基的戰略思想起到了關鍵作用。

7. **明朝建立後的貢獻**:明朝建立後,劉基繼續以其才智輔佐朱元璋,推行儒家思想、建立法制綱紀、恢複科舉制度等,為鞏固大明江山作出了重要貢獻。

8. **晚年隐退**:盡管劉基功勳卓著,但在朝廷封賞功臣時,他僅被封為伯爵,位于三公二十八侯之後。晚年,劉基選擇隐退,過上了隐士的生活。

9. **去世**:1375年,劉基去世,享年65歲。

劉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才智和貢獻被後人廣泛傳頌,成為大明王朝曆史上的重要人物。

劉基,字伯溫,是元末明初的傑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對明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下是他的一些軍事貢獻:

1. **戰略規劃**:劉基在朱元璋的軍隊中擔任謀士,提出了先攻陳友諒、再攻張士誠的戰略方針,這一戰略規劃對朱元璋平定江南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 **軍機籌劃**:在朱元璋的軍事行動中,劉基參與了軍機籌劃,對戰術的運用和戰場的布局有着深刻的見解和安排。

3. **法制建設**:明朝建立後,劉基建議實行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軍事改革**:劉基還提出了一些軍事改革建議,如加強士兵訓練,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

5. **軍事著作**:劉基著有《春秋明經》等軍事著作,對後世的軍事思想和實踐有着深遠的影響。

6. **政治與軍事結合**: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均有建樹,能夠将兩者有效結合,為朱元璋的統一戰争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7. **法治思想**:劉基主張法治,對《大明律》的制定有重要影響,強調法律的嚴格執行,特别是對執法者的要求。

明朝:劉基,也叫劉伯溫大明王朝的第一謀臣

8. **軍事行動中的反對意見**:在軍事行動中,劉基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如反對朱元璋對張士誠的大規模進攻行動,後來這些反對意見被證明是正确的。

9. **衛所制度提議者**:劉基是明朝衛所制度的提議者之一,這一制度對明朝的軍事和行政管理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0. **軍事與政治結合的實踐者**: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劉基不僅在戰術上有所貢獻,更在軍事與政治結合的實踐中展現了其卓越的才能。

劉基的軍事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對明朝的建立起到了關鍵作用,被後人廣泛傳頌。

劉基的子女情況在曆史記載中并不是特别詳盡,但根據現有的資料,我們可以得知一些基本資訊:

1. **兒子**:

- 劉琏:劉基的長子,曾随父親參與朱元璋的軍事行動,後在明朝建立後擔任過官職。

- 劉璟:劉基的次子,也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繼承了父親的文學造詣。

2. **女兒**:

- 劉基的女兒在曆史上的記載較少,具體情況不詳。

3. **後代**:

- 劉基的後代中,有些人繼續在明朝擔任官職,延續了家族的政治影響力。

4. **家族影響**:

- 劉基的家族因其在明朝開國中的重要貢獻,享有一定聲望,其家族成員在明朝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古代曆史記載的局限性,關于劉基子女的具體情況可能存在一些遺漏或不詳之處。以上資訊是根據現有資料整理得出的概況。

劉基的從官經曆相當豐富,以下是他的主要官職和經曆:

1. **早年仕途**:

- 元統元年(1333年),23歲的劉基中進士,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 至元二年(1336年),劉基初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2. **元朝官職**:

- 在元朝期間,劉基曆任多個官職,包括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行樞密院經曆等,但多為中低級官職。

3. **棄官隐居**:

- 由于不滿官場腐敗和個人政治理想未能實作,劉基在48歲時選擇棄官,隐居家鄉。

4. **輔佐朱元璋**:

-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其主要謀士,參與軍機籌劃,為明朝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智囊支援。

5. **明朝官職**:

- 明洪武初年,劉基被授予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等職,參與制定明朝的法令典章。

- 洪武三年(1370年),劉基被封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6. **晚年隐退**:

- 洪武四年(1371年),劉基告老還鄉,盡管他晚年受到朝廷的追贈和尊敬,但他選擇遠離朝廷,過上隐退的生活。

7. **去世**:

- 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病逝,享年65歲。後來在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贈太師,谥号文成。

劉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後人廣泛傳頌。

關于劉伯溫的墓被貝勒開啟的傳說,根據搜尋結果,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清朝入關初年,江南地區遭受了清軍的大規模殺戮。有一位親王在帶領清軍打到江南後傳回北方,途中經過劉基(劉伯溫)的故鄉青田縣。由于劉基被認為具有神人之能,親王便下令挖掘劉基的墳墓,以探究其中的奧秘。

當墳墓被挖開後,人們發現了一個石碑,上面刻着“順治三年春,如何開我墳”的字樣,意即質問剛剛建立的清朝,入關不久,怎麼能夠開啟他的墳墓。這似乎顯示了劉基已經預測到這一年會有清朝的軍隊來挖開他的墳墓。

此外,石碑的背面還刻有幾句話,據說這些話讓親王非常震驚,碑文大緻内容是:“貝勒貝勒,天下無敵。生于北方,死在浙直”。這段話似乎預言了親王的命運,導緻親王回去後非常恐懼,不久便病逝。

這個故事反映了民間對劉基智慧與神奇能力的一種傳說和神化,但請注意,這隻是一個傳說,并沒有确鑿的曆史證據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劉基被傳說成一個具有超凡智慧和遠見的人物,許多關于他的傳說和預言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這些内容的真實性和準确性往往需要更多的考證。

劉伯溫,即劉基,是明朝開國元勳,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關于他的預言,曆史上有許多傳說和記載,但這些預言的準确性和真實性一直是曆史學界讨論的話題。

1. **預言的傳說**:

- 劉伯溫被民間傳說為具有超凡的預測能力,有許多關于他預言的故事流傳至今,如預言明朝的興衰、北京成為首都、科舉制度的弊端等。

2. **預言的内容**:

- 傳說中的“劉伯溫傳的十大預言”等,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包括對明朝曆史發展和未來走向的預測。

3. **預言的準确性**:

- 曆史學家普遍認為,劉伯溫的預言并非現代意義上的預測,而是基于他對曆史、社會、人性的深刻了解和洞察,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推測和警示。這些預言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的語言,很難被直接了解。

4. **預言的應驗情況**:

- 有部分預言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曆史的走向,但并非全部應驗。例如,他曾預言明朝的興衰,明朝最終确實滅亡了,但具體的時間點和過程與預言并不完全吻合。

5. **預言的啟示**:

- 盡管劉伯溫的預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們仍然是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遺産,為我們了解曆史、研究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6. **預言的争議**:

- 也有觀點認為,很多所謂的“預言”可能是後人附會或誇大的結果,不一定真實反映了劉伯溫本人的意圖或言論。

綜上所述,劉伯溫的預言在民間傳說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但從曆史學的角度來看,其準确性和真實性仍有待進一步考證。預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的好奇和對智者智慧的尊崇,但其科學性和準确性需要謹慎對待。

關于劉伯溫的“十大預言”,存在多種版本,但以下是根據搜尋結果中提到的一些常見預言内容整理的版本:

1. **預言明朝的興衰**:劉伯溫預言了明朝的建立、發展和衰落過程,并指出了明朝的命運與天命有關。

2. **預言北京成為首都**:預言北京将成為明朝的首都,并指出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3. **預言宦官專權**:預言明朝後期會出現宦官專權的現象,并警告後人要警惕這種現象的出現。

4. **預言外族入侵**:預言明朝将受到外族的侵擾,并指出了抵禦外族入侵的方法。

5. **預言天災人禍**:預言明朝将遭遇天災人禍的考驗,并提醒後人要時刻關注自然災害和社會動蕩。

6. **預言科舉制度的弊端**:預言科舉制度将帶來一些弊端,并建議後人改革科舉制度以避免其負面影響。

7. **預言文化繁榮**:預言明朝将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并鼓勵後人重視文化建設和發展。

8. **預言科技進步**:預言明朝将有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并希望後人能夠繼續推動科技創新。

明朝:劉基,也叫劉伯溫大明王朝的第一謀臣

9. **預言世界格局變化**:預言世界的格局将發生變化,并提醒後人要适應新的國際形勢和挑戰。

10. **預言後世評價**:預言自己将在後世得到不同的評價和評價者的不同态度。

這些預言内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涉及了明朝的曆史發展和未來走向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和啟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預言的真實性和準确性一直是曆史學界讨論的話題,許多預言可能包含了後人附會或誇大的成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