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作者:三農科普
導語:7月6日出梅: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并且,這天還是農曆六月初一“半年節”這天晴天下雨打雷有啥預兆呢?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農諺是怎麼判斷的!

古人判斷“出梅”的方法比較簡單,就7個字:“小暑後逢未出梅”,意思是說,小暑節氣後的第一個“未日”這天就是出梅的日子。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有人可能會說,古人的這個判斷方法不科學。其實,還是挺準确的。

如果,你了解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話,就知道每年的節氣對應陽曆的時間是比較固定,通常不會相差1-2日。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而古人總結的“出梅”時間是在小暑後的第一個“未日”。要知道,“未”是十二地支中的一個,每隔12天就會出現一個“未日”。而小暑是每年交節在7月6日前後,是以,按古人的方法,“出梅”必然在7月6日-18日之間。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是以,你看,古人的判斷方法是不是和現在氣象學上判斷的“出梅”時間差不了幾天,這是古人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結晶,必然能夠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今年“出梅”不一般,是在7月6日,這天是甲辰年[龍] 辛未月 辛未日(農曆六月初一),不僅是小暑交節的時間。還是小暑後的第一個未日,是“出梅”的日子。也就是說,今年的“出梅日”和小暑相逢了!

根據現行曆書采用《神樞經》的說法:“芒種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即出梅的日子為小暑節氣中的第一個“未日”。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幹支曆,由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用來記錄年、月、日。未日指的就是幹支曆中帶有地支“未”的日子。每60年才會出現一次小暑和出梅在同一天的情況。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此外,今年“出梅”這天對應農曆六月初一,這天還是大陸福建和台灣地區以及閩南地區的漳州和泉州的“半年節”。這個節日在古代是非常被重視的,僅次于春節。通常人們會在這天準備供品進行祭祀,感謝天地神明與祖先的庇佑,并祈求農作物的豐收和生活的圓滿。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那麼,這天打雷下雨刮風晴天有啥預兆呢?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給我們總結出來一套方法!我們可以把它收藏起來,過後對照一下,看看還準不準了!

1、小暑見到日頭,大暑曬破石頭;

2、小暑熱過頭,大暑冷得早;

3、小暑無雨落,大暑幹死禾;

4、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用牛;

5、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6、伏天的雨,鍋裡的米;

7、小暑一聲雷,轉做倒黃梅;

8、小暑一聲雷,四十五天倒黃黴;

9、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10、小暑一聲雷,半個月黃梅倒轉來;

11、小暑一聲雷,要做七十二個野黃梅;

12、出梅雷唱歌,黃梅又傳回;

13、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

14、小暑一聲雷,要做倒黃梅;

15、出梅雨淋淋,平地坐船頭;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16、小暑打雷要變天,像黃梅雨一樣潮熱;

17、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雨;

18、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用牛;

19、雨打黃梅尾,四十五天雨;

20、出梅天淚流,黃梅去又回;

21、出梅龍探母,黃梅去又回;

22、出梅龍流淚,重新倒黃梅;

23、雨打黃梅尾,車水拉斷黃牛腿;

24、迎梅一寸,送梅一尺;

25、出梅打雷,粒粒皆辛苦;

26、出梅雨淋頭,伏裡不缺雨;

27、六月初一雨,連陰小半月;

28、六月初一動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

今年“出梅”不一般,“六十年不遇”,今年夏天到底澇不澇?

29、雨打半年頭,寡婦也發愁;

30、六月初一灑一點,農人吃飯撈大碗;

31、雨打半年節,秋糧必定結;

32、六月初一曬破臉,田裡幹起鍋巴片;

33、六月初一晴,牛草搭涼棚;

34、六月初一,一雷壓九台,無雷便是台。

7月6日出梅,這天還是小暑節氣的交節時節,又逢六月初一半年節!我們把上面這些農諺收藏起來,對照一下當天的天氣,過後驗證一下,看看還準不準了!

#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