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刊|互嵌發展共建幸福家園

作者:當代廣西
讀刊|互嵌發展共建幸福家園

6月12日,一列動車飛馳經過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 張友豪/攝

“最近雨水較多,我要及時處理排水問題,預防果樹死根、爛根。”6月12日,在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波川村一片綠油油的柑橘基地裡,牽頭執筆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報告脫貧喜訊的毛南族群衆譚美春忙得不可開交。

4年來,環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作整族脫貧作出的重要訓示精神,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大力培育特色産業,促進群衆增收緻富,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要和鄉親們共同努力,繼續努力發展好柑橘産業。”對于譚美春來說,柑橘基地是她的全部心血,既是她悉心呵護的“孩子”,更是她幹事創業的“熱土”。

10年前,譚美春一家僅靠種玉米艱難度日,每月收入隻有幾百元。那時,她家公大病住院,大兒子上大學需要繳納學費和生活費……困境之下,她家2015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頂貧困的“帽子”,譚美春夫妻倆戴得并不舒心,下決心要早日脫貧。于是,夫妻倆租用村裡的荒坡種植特色水果——柑橘,種上政府免費提供的柑橘苗,努力鑽研種植技術,僅1年就脫了貧。目前,她的柑橘種植規模從最初的35畝擴大到160餘畝,近幾年來,她每年通過種植柑橘可獲利近30萬元,成為村裡的緻富能人。

一人緻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脫貧後,譚美春牽頭成立環江毛南新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動波川村新村屯60戶農戶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種植面積達280多畝,年産值近90萬元。因能力突出,2021年年初,她當選為下南鄉波川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

“實作共同富裕,關鍵得解決好群衆穩定增收問題。”上任後,譚美春的眼界更開闊了,在她看來,引導群衆發展多元特色優勢産業,将群衆“聯”在産業上,才能讓群衆穩定增收,鼓起“錢袋子”。近兩三年來,她和村“兩委”幹部馬不停蹄,帶領群衆積極發展多元産業。

6月12日,在譚美春的柑橘基地周邊,綠油油的水稻茁壯成長,長勢喜人。

“我們村的氣候條件十分适宜種植優質稻,且每公斤優質稻的收購價比普通大米要多近2元。”譚美春說,由于收購價格高,群衆種植優質稻的熱情很高,全村目前已種植優質稻500餘畝。“等到收割後,我們将統一回收,統一銷售,打造‘波川村生态香米’品牌。”

如今,波川村群衆不僅種植柑橘、優質稻,還修建蠶房、牛欄、豬舍,發展菜牛等特色養殖業,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去年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貫通營運。對于環江38萬各族群衆而言,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至此,環江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貴南高鐵全線貫通營運後,有效優化沿線醫療、教育、人力等資源配置,促進文旅等産業高品質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助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距離環江高鐵站約8公裡的思恩鎮陳雙村坐享高鐵“紅利”,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生态農業、農家樂等富民産業。

曾經的陳雙村,被一座座山嶺圍繞,不僅人煙稀少,且交通不便。20世紀90年代後,馴樂苗族鄉、下南鄉等石山地區貧困群衆和庫區移民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陸續搬遷到陳雙村。随着搬遷群衆的到來,陳雙村逐漸成為一個有毛南、瑤、壯等11個民族雜居的移民大村,目前共有905戶3280人。

通過各族群衆的多年努力,陳雙村建立了環江花山果海休閑農業(核心)示範區,還打造了集飲食、觀光、民俗表演于一體的“毛苗瑤”特色生态休閑娛樂旅遊景點等。

讀刊|互嵌發展共建幸福家園

南昌屯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光旅遊。 張友豪/攝

雖然坐擁豐富的旅遊資源,但陳雙村卻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鄉村旅遊産品開發廣度和深度不足,産品結構單一,産品對遊客吸引力有限,是我們村發展鄉村旅遊面臨的‘痛點’。”陳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韋炳錄坦言。

直面“痛點”,逐個擊破。“今年初,我們引進環江憶源旅遊文化有限公司,負責打造經營‘秀美毛南’田園綜合體的‘四坊’(非遺傳承坊、蠟染坊、編織坊、畫坊)項目;同時引進環江趣野露營地服務有限公司,打造趣野營地等農旅融合景點。這些新增項目是我們探索鄉村旅遊産業提質發展新的突破口。”韋炳錄介紹。

“來到我們這裡,既可體驗毛南族蠟染、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民族工藝品從原材料生産到制作,再到成品的全過程,又可以欣賞毛南風情傩面舞蹈,不少遊客慕名前來。”6月11日,在陳雙村“四坊”項目基地,環江憶源旅遊文化有限公司經理譚夏雪說。

她還介紹,今年4月至今,“四坊”項目已接待學校師生、社會團體近1萬人次,已成為周邊院校學生、社會團體、遊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韋炳錄說,“四坊”項目營運後,為群衆提供了近20個就業崗位,薪資每月約2000元。同時,周邊村屯的荒山也被企業租賃,租金每年每畝1000元。

“高鐵開通後,我們村的遊客多起來了,人氣非常旺。”環江毛苗瑤雙樂農家樂園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韋玉榮說,借助高鐵開通帶來的人氣,他們斥資重新裝修了農家樂,今年5月1日開業至今,已接待遊客3000餘人次,營業額3萬餘元。“我們還将探索開發夏令營、婚禮服務等新經營項目,帶動群衆共同緻富。”韋玉榮滿懷憧憬。

記者手記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之所系。

毛南山鄉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地方,環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再訪環江,一路走來,社群、村莊依然是記憶中熟悉的模樣,但在細微處又有了不少新變化。

在毛南族發祥地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除了打造特色民居,環江還圍繞毛南語、分龍節、花竹帽、傩文化等“活态”的毛南族特色文化“做文章”,全力打造毛南特色村寨,助推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水源鎮含香村,環江借勢高鐵開通“起飛”,打造河池市現代林業産業園,努力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4年來,環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作整族脫貧作出的重要訓示精神,立足自身優勢,找準發展定位,團結各族群衆,不斷進行有益嘗試和創新探索,夯實了群衆增收緻富的産業基礎。

環江的嬗變,是廣西各民族群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真實寫照。在民族團結進步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過程中,廣西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不斷增強各族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目前,在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心關懷下,廣西高品質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期望大好、機遇大好、前景大好。要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建構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加快“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道固遠,笃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隻要全社會形成促進共同富裕的合力,腳踏實地,久久為功,這個夢想必将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