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作者:中國商人BAT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隋鴻錦 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異,生物塑化技術憑借其别具一格的方法論,賦予我們更深刻的生命奧秘洞察。正值大連生命奧妙博物館建館15周年之際,大連鴻峰生物有限公司舉辦了遼甯省大連市旅順口區2024“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普工作交流活動,旨在展現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社會擔當。

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生命奧妙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身為海歸博士、大連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主任,享有“亞洲生物塑化第一人”之美譽,堪稱該領域真正的拓荒者。他集科學家的探索求真精神和企業家的創新思維于一身,曾先後被《科學時報》評為“中國科普十大公衆人物”“十大科普明星”“中國留學歸國人員創業騰飛獎”“最佳海外學子創業企業”“第一屆大連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業英才标兵”。

20多年來,隋鴻錦始終不懈地在探索與創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并由此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科研領域,成為全球生物塑化技術方面的傑出代表。

在限制條件下求極值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對于創業者而言,他們常常需要從零開始,自主創造資源,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而當科研工作者投身創業領域時,所面臨的難度更是倍增。

隋鴻錦的創業曆程便是一個鮮明的例證。他從鮮為人知的“生物塑化”技術起步,逐漸将其發展成為全國中國小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在此過程中,隋鴻錦經曆了被外界質疑與否定,到最終赢得國内外業界和社會廣泛認可與贊譽的轉變。他的公司不僅榮獲國家頒發的多項榮譽,還被評為遼甯省“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

隋鴻錦選擇了一條充滿坎坷與挑戰的道路,但他卻始終堅信自己的抉擇是正确的。在堅持科研的同時,在荊棘叢生的創業路上,他開拓出了另一片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1992年,隋鴻錦碩士畢業後在大連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任教。2006年,隋鴻錦出任大連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主任一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接觸到了國際上新興的生物塑化技術。這項技術對于改善當時的教學環境以及實作标本的長久儲存具有曆史性的重要意義。經過多次與國外專家深入交流,隋鴻錦對這項技術産生了濃厚興趣。同年,哈根斯教授在考察大連醫科大學的标本技術後,決定将該校作為其在中國的唯一合作夥伴。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1994年,隋鴻錦獲得公派機會,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第一解剖學研究所進修。在此期間,他師從德國“塑化之父”哈根斯教授,開始了深入且專業的生物塑化技術研究之旅。在國外的進修學習過程中,隋鴻錦的視野得到了極大拓展。盡管許多國家和機構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提供了優厚的待遇,但他都一一婉拒了。深受愛國情懷的驅使,他選擇回國,立志将所學技術應用于國内,以推動中國的“生物塑化技術”成為亞洲領先。

隋鴻錦曾表示,“我對生物塑化技術的興趣始于對生命科學的熱愛。我始終在探尋一種更為直覺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洞察生命的奧秘,生物塑化技術恰好為我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是以,我選擇這一領域作為我的研究重心,并立志推動生物塑化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廣泛應用。”

2002年,鑒于隋鴻錦在生物塑化技術研究方面所展現的熱情和能力,哈根斯教授深感敬佩,并決定在大連高新區注資1500萬美元,創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人體生物塑化公司,并委派隋鴻錦任總經理。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由于雙方在經營理念和人生觀上的差異,隋鴻錦最終選擇結束了這段合作關系。

2004年,隋鴻錦創立了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聚焦于生物塑化标本的制作和展覽。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鴻峰生物已成為國際生物科技龍頭企業,公司産品廣泛銷往國内外市場。目前,該公司正積極拓展醫療教育訓練和文化傳播領域的影響力。

當回顧隋鴻錦的過往經曆時,不得不提及他39歲生日那天。這一天,對隋鴻錦而言,絕對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當天,他接受了國務院調查組的審查,因為一篇題為“大連屍體工廠調查”博眼球的不實報道在社會上引發了争議。一時間,負面輿論如潮水般洶湧而至,使他身處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隋鴻錦選擇了勇敢面對。他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詳盡陳述,并配合随後的深入調查,最終證明了自己的清白,擺脫了困境。

随着公司在國際巡展中屢獲成功,業務迅速發展,隋鴻錦及其企業開始受到同行業的嫉妒與打壓。然而,更大的挑戰在2008年降臨。當時,美國ABC電視台播出的一則虛假視訊報道使隋鴻錦再次陷入輿論的旋渦。雖然隋鴻錦深知,單憑個人力量難以徹底消除此類國際影響,但他堅決不能容忍這種無端的诽謗與污蔑。通過近兩年追查,隋鴻錦逐漸揭開了事件背後的真相:這竟然是一場由業内競争對手、國外媒體及反華組織共同策劃的商業陰謀。面對這一發現,隋鴻錦決定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名譽的尊嚴。他遠赴美國,與那些企圖诋毀他的人對簿公堂。最終隋鴻錦赢得了這場官司,成功為自己正名。

此事讓隋鴻錦深刻認識到,在困難和挑戰面前,逃避絕非解決之道,唯有勇敢直面,方能克服困難,走出困境。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精神,助他經受住了一連串的誤解和挫折,使他得以在生物塑化領域持續深耕細作,逐漸邁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隋鴻錦在面對困難時所持的“在限制條件下求極值”的人生态度,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動力。他堅信,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隻要秉持積極的心态,并擅長在有限的資源和條件下尋求最優解,就一定能夠找到突破困境的契機。這種人生态度不僅為他的科研工作中提供了明晰的指引,也深刻地塑造了他的生活哲學和創業觀。

科普博物館新勢力正在崛起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在如今的科技浪潮中,生物塑化技術憑借其獨特的技術手段,将生命的奧秘凝固成永恒的藝術品,進而為醫學、教育和科研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2023年,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周刊》的本周人物,再次将鏡頭對準了隋鴻錦。隋鴻錦多年來緻力于生物塑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他通過生命奧妙博物館,以展覽的形式,向廣大觀衆尤其是孩子們揭示了自然界中動物的身體構造、自然進化的奧秘,以及這些科學知識在社會科普方面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身為學者、企業家雙重身份,隋鴻錦經曆了科研的艱辛與國際媒體的負面輿論。然而,正是在不斷克服挑戰的過程中,他磨煉出了冷靜、從容應對的能力。隋鴻錦堅信:“困難是人生的常态,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難以避免。我們的能力正是在應對挑戰中得以提升。能力越強,遭遇的挑戰越複雜,個人成長也就越快。”

2004年,一場由中國解剖學會主辦、大連鴻峰生物有限公司承辦的“人體世界科普展覽”在北京舉行。作為隋鴻錦的首場展覽,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時,盡管面臨衆多媒體的質疑與批評,隋鴻錦仍堅持認為,科學的進步往往超前于社會意識的更新,科普展覽是學者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随後,該展覽走向世界,進行了一系列全球巡展。近二十年來,他們的展覽已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座城市,吸引觀衆超過6000萬人次,被《紐約時報》評為“紐約最值得參觀的十大文化項目”之一。

2009年,全國首個生命奧秘博物館在大連成立,标志着生物塑化技術在國内的嶄新起點。至2018年,鴻峰生物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一裡程碑式的事件不僅對公司團隊,還是對隋鴻錦個人而言,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項殊榮堅定了隋鴻錦深耕生物塑化科研領域的信念,也确立了公司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生命奧秘博物館自大連旅順口區的數百平米展覽空間起步,逐漸擴充至大連金石灘,建立了首個國家級的民營博物館。時至今日,該博物館已在國内四個城市紮根,其中大連、蘇州兩地被評為國家級科普基地。作為民營科普博物館,它們還相繼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普研學聯盟十佳品牌,這樣的成就在全國範圍内也屬罕見。“大連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為生物塑化這項新技術的落地與發展提供了沃土。我感恩一路走來支援我的母校和大連市上司,希望生命奧秘博物館能成為大連城市文化的一張靓麗名片。”隋鴻錦感慨地說。

目前,生命奧秘博物館作為全球首座以生物塑化标本為藏品的自然類博物館,憑借其獨特的藏品類型,在博物館界獨樹一幟。該館利用生物塑化技術,展示了生物體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結構,進而生動地再現了生命在億萬年間的進化曆程。隋鴻錦談到創立博物館的初衷時指出:“生物塑化技術不僅代表了一項技術革新,更展現了對生命奧秘的深入探索和尊重。我們希望通過生命奧妙博物館,讓更多人領略生物塑化技術的精湛之處,還能感悟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内涵,感受生命科學的深邃魅力。”在大連生命奧妙博物館内,陳列着衆多生物塑化标本,包括展翅翺翔的鳥類、矯健奔跑的猛獸,以及世界首隻經塑化儲存的小須鲸和首次以塑化技術儲存的巨型哺乳動物抹香鲸,還有精緻細膩的昆蟲和微生物标本。每一件标本都仿佛被賦予了新生,為觀衆提供了近距離的觀察和研究所學生物體結構與特性的難得機會。

中國商人|隋鴻錦:生命奧秘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隋鴻錦詳盡闡述了生物塑化技術在醫學、教育和科研等多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該技術被用于制作人體器官群組織标本,為醫生和學生提供了深入學習和了解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寶貴資源。在教育領域,這些塑化标本成為生動的教材,有效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而在科研領域,生物塑化技術則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推動他們更深入地揭示生命的神秘面紗。

國民科學素養的提升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實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生命奧妙博物館緻力于提高公衆的科學素養。目前,該館不僅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普研學聯盟十佳品牌,還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隋鴻錦透露,他們正計劃在深圳、長沙、西安等城市布局,讓生命奧秘博物館在全國範圍内生根發芽,為更多孩子提供接觸生命科學的機會,進而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助力文化發展戰略,促進科普事業振興。

來源/中國商人雜志 作者/鄒烨

繼續閱讀